芸苔散

芸苔散

YUN TAI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本事》卷六

熱性指數

9

寒性指數

31

熱/寒比例

(0.2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大腸經 11%
心經 11%
肺經 11%
胃經 11%
三焦經 5%
腎經 5%
小腸經 5%
脾經
肝經
大腸經
心經
肺經
胃經
三焦經
腎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蕓薹散中包含荊芥,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疏散風熱,解表止癢: 荊芥性辛溫,入肺經,具有疏散風熱、解表止癢的功效。蕓薹散治療的症狀多為風熱所致,如風疹、濕疹等,荊芥可有效清熱解表,緩解皮膚瘙癢。
  2. 散風止痛,活血化瘀: 荊芥亦能散風止痛,活血化瘀,對於因風寒濕邪所致的皮膚病,如風濕痺痛、皮膚麻木等,也有一定療效。蕓薹散中加入荊芥,可增強散風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

在中藥方劑「芸苔散」中加入蓮藕,主要是考慮到蓮藕的清熱解毒、潤肺止咳作用。蓮藕對於治療肺熱咳嗽、口乾舌燥等症狀有良好療效,與芸苔散的其他成分相配伍,可以增強整體的清熱解毒效果。

蕓薹散中加入芒硝,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瀉熱通便: 芒硝性寒,味鹹苦,入大腸經,具有瀉熱通便、軟堅散結的功效。蕓薹散主要針對熱毒壅滯,腸燥便祕等症狀,而芒硝可有效清熱瀉火,通利大便,使熱毒得以排出,解除便祕。
  2. 引藥下行: 芒硝具有引藥下行的作用,可將其他藥材的藥力引導至大腸,並促進藥效的發揮。蕓薹散中包含多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材,芒硝的加入可促進藥力直達病竈,提升療效。

蕓薹散中加入馬齒莧,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解毒: 馬齒莧性寒,味甘酸,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對於蕓薹散所治療的熱毒瘡瘍、濕疹等症,馬齒莧可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2. 利濕退黃: 馬齒莧亦能利濕退黃,對於因濕熱蘊結而致的黃疸、濕疹等,馬齒莧能清熱利濕,促進毒素排出,達到治療目的。

因此,蕓薹散中加入馬齒莧,有助於增強方劑的清熱解毒、利濕退黃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芸苔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從高墜下墜損,惡血在骨節間疼痛」,其核心病機為 外力跌仆損傷,導致瘀血壅滯於骨節筋絡。中醫認為,高墜之傷多屬「傷筋動骨」,氣血驟然受阻,血溢脈外而成瘀,瘀血內停則阻礙氣機,引發局部腫痛、活動受限。芸苔散以「破血逐瘀、消散結滯」為首要目標,針對瘀血留滯骨節深處之疼痛,屬 急證實證 之治法。

組成與邏輯推理

  1. 甘遂(炒黃色)

    • 性味苦寒,炒後緩其峻烈之性,仍具 攻逐水濕、破積通絡 之效。
    • 此處用於「通瀉瘀血」,藉其 走竄之性 引藥力直達病所,破除深伏骨節之瘀滯,類似《傷寒論》十棗湯中甘遂攻逐水飲之思路,但此方轉用於瘀血。
  2. 木鱉子(去殼)

    • 味苦微甘,有毒,能 散結消腫、透達經絡
    • 其辛散之力可助甘遂 開通閉塞,針對骨節間氣血壅塞之痛,兼能 解毒消腫,防止瘀久化熱。
  3. 芸苔子(炒)

    • 即油菜籽,辛溫,為方中命名主藥,專入血分, 活血散瘀、消腫止痛
    • 《本草綱目》載其「行滯血,破冷氣」,擅治跌打損傷,與甘遂、木鱉子協同,強化 破瘀通閉 之效。

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峻藥緩攻:甘遂為君,攻逐力強,輔以木鱉子散結、芸苔子活血,三藥皆炒製,稍減毒性,以 熱酒送服 助藥力溫行血脈,使瘀血得化、結滯得散。
  • 通路並行:甘遂「破」、木鱉「散」、芸苔「行」,層次分明,針對瘀血阻絡之「痛」與「腫」,屬 標急治標 之策。
  • 忌甘草深意:反藥之忌非僅因毒性,甘遂與甘草相反,亦恐甘草甘緩滯血,反礙破瘀之速效。

總治則
「破瘀為主,佐以散結通絡」,適用於體實驟瘀者,通過強力開通,使惡血得散,骨節氣血復暢而痛止。

傳統服藥法


甘遂(炒黃色)半兩,木鱉子(去殼)半兩,芸苔子(炒)半兩。
上為細末。
每服2錢,熱酒調下,不拘時候。
忌甘草一日,虛人、老人不宜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但陰虛血虧者慎用。

相關疾病


胃腸出血口乾口渴全身酸痛惡露不下

相同名稱方劑


芸苔散, 出處:《得效》卷十四。 組成:芸苔子、生地黃各等分。 主治:産後血氣衝心,不記人事。

芸苔散, 出處:《衛生寶鑑》卷十八。 組成:官桂、沒藥、芸苔子、良薑各等分。 主治:婦人、室女血氣刺痛,不可忍者。

芸苔散, 出處:《普濟方》卷一五五。 組成:甘遂(炒黃色)半兩,木鱉子(去殼)半兩,芸苔子(炒)半兩。 主治:風濕毒氣攻註腰腳及遍身疼痛。

芸苔散, 出處:《本事》卷六。 組成:荊芥2兩,藕節2兩(陰乾),淨芸苔子1兩,川芒消1兩,馬齒莧(陰乾)1兩。 主治:從高墜下墜損,惡血在骨節間疼痛。

芸苔散, 出處:《醫方類聚》卷二一八引《經驗良方》。 組成:芸苔子半兩,紅花半兩,五靈脂半兩,延胡索半兩,三棱1兩,莪朮1兩。 主治:婦人血氣疼痛不可忍。

芸苔散, 出處:《婦人良方》卷二十引《楊氏産乳》。 組成:芸苔子(隔紙炒)、當歸、桂心、赤芍藥各等分。 主治:産後惡露不下,血結不散,衝心刺痛,並産後心腹諸疾。婦人産後血暈及九竅內出血,煩渴不止,欲死者。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