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庭丸
FU TING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33
寒性指數
6
熱/寒比例
極熱 (5.50)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33%
胃經 19%
大腸經 19%
腎經 14%
心經 14%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福庭丸中加入附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溫陽散寒:附子性溫熱,入心、腎經,具有回陽救逆、溫經散寒之效。福庭丸常用於治療陽虛寒凝、脾腎陽虛所致的寒性腹痛、泄瀉、肢冷畏寒等症狀,附子可溫陽散寒,驅除寒邪,改善陽虛體質。
- 助藥力:附子本身藥力強勁,能增強其他藥材的功效,促進藥物深入病竈。在福庭丸中,附子可增強其他藥材的溫陽散寒作用,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因此,附子在福庭丸中扮演著溫陽散寒、助藥力等重要角色,是不可或缺的藥材之一。
福庭丸中包含厚朴,主要源於其以下兩方面功效:
- 燥濕化痰:厚朴味辛性溫,善於燥濕化痰,對於痰濕壅肺、咳嗽氣喘等症狀具有良好療效。福庭丸主治胸悶痰多、咳嗽氣喘等症,厚朴的燥濕化痰作用可以有效緩解這些症狀。
- 行氣止痛:厚朴亦能行氣止痛,對於胸腹脹滿、脘腹疼痛等症狀具有緩解作用。福庭丸可能也針對此類症狀,厚朴的加入可以促進氣血運行,舒緩疼痛。
因此,厚朴的燥濕化痰和行氣止痛功效,使其成為福庭丸中不可或缺的組成藥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福庭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福庭丸】主治「大便失禁,并腸鳴」。
- 大便失禁:指排便無法自主控制,多與脾腎陽虛、中氣下陷或腸道失固有關。
- 腸鳴:腸道氣機紊亂、水濕停滯所致,常伴隨腹脹或消化不良。
此方結合溫陽、行氣、固腸之功,針對下焦虛寒、氣機不調之證。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君藥:附子
- 性味歸經:大辛大熱,歸心、腎、脾經。
- 作用:
- 溫補命門之火,壯腎陽以固下焦(腎司二便,陽虛失固則大便失禁)。
- 散寒止痛,改善腸道虛寒狀態,減少腸鳴。
臣藥:厚朴
- 性味歸經:苦辛溫,歸脾、胃、肺、大腸經。
- 作用:
- 行氣燥濕,消除腸道滯氣,緩解腸鳴腹脹。
- 與附子配伍,生薑汁浸後炒製,增強溫中行氣之效,且制附子毒性。
輔助配伍
- 生薑汁浸製:
- 生薑辛溫,助附子散寒,助厚朴行氣化濕。
- 降低附子燥烈之性,緩和藥性。
- 酒煮陳曲糊丸:
- 陳曲(神麴)健脾消食,助運化水濕。
- 酒性溫通,行藥勢以達下焦。
- 生薑鹽湯送服:
- 生薑湯強化溫中,鹽引藥入腎,增強固攝之效。
- 生薑汁浸製:
三、治療原理
- 溫腎固腸:
- 附子溫補腎陽,恢復腎司二便功能,改善大便失禁。
- 行氣化濕:
- 厚朴調理腸道氣機,消除濕滯,減少腸鳴腹脹。
- 標本兼治:
- 附子治本(陽虛),厚朴治標(氣滯濕阻),生薑、陳曲協調中焦,共奏溫陽行氣、固腸止瀉之效。
四、適用證型推論
- 下焦虛寒證: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脈沉遲。
- 氣機失調證:腹脹腸鳴、排便無力或失禁。
此方體現「溫陽以固脫,行氣以調暢」的配伍思路,針對虛寒性腸道功能紊亂具獨特療效。
傳統服藥法
附子(去皮臍,銼)1兩,厚朴(去粗皮)2兩(同附子用生薑汁浸1宿,於瓷器內炒)。
上為末,用酒煮陳曲末為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5-20丸,空心食前用,生薑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腹中有鳴叫聲大便失禁
相同名稱方劑
福庭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九十六。 組成:附子(去皮臍,銼)1兩,厚朴(去粗皮)2兩(同附子用生薑汁浸1宿,于瓷器內炒)。 主治:大便失禁,並腸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