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床子軟膏
SHE CHUANG ZI RUAN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熱 (2.13)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腎經 50%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蛇牀子軟膏中包含蛇牀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蛇牀子性溫燥,具有殺蟲止癢之效:蛇牀子為傘形科植物蛇牀子的果實,其性溫燥,入肺、脾經,具有殺蟲止癢、溫中止痛之功效。對於因濕熱、蟲毒引起的皮膚瘙癢、濕疹、疥瘡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 蛇牀子與其他藥材相配合,增強藥效:蛇牀子常與其他藥材配伍使用,如地膚子、苦參等,以增強藥效。例如,蛇牀子與地膚子配合,可以更好地殺蟲止癢;與苦參配合,可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蛇床子軟膏在古代主要用於治療「濕疹」,其記載功效聚焦於皮膚濕瘡、瘙癢、滲液等濕熱或風濕蘊結之證。濕疹在中醫理論中多歸因於「濕邪」夾雜風、熱,或久病氣血不足,導致皮膚腠理不密,邪氣外發。蛇床子性溫味辛、苦,傳統認為能祛風燥濕、殺蟲止癢,外用可直接作用於病所,改善局部濕熱鬱滯的病理狀態。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蛇床子(粉末):
- 性味功效:辛、苦、溫,歸腎經,具有燥濕祛風、殺蟲止癢、溫腎助陽之效。外用時,其辛溫之性可疏通毛孔、透達邪氣;苦味能燥濕清熱,減少皮膚滲液。現代藥理研究顯示,蛇床子含香豆素類成分(如蛇床子素),具抗炎、抗菌、抑制過敏反應的作用,可緩解濕疹的紅腫瘙癢。
- 治療靶向:針對濕疹的「濕」與「癢」,通過燥濕收斂、抑制病原微生物(如真菌、細菌),減輕局部炎症反應。
白凡士林:
- 基質作用:作為賦形劑,白凡士林質地柔潤,能形成密閉性保護層,防止水分蒸發,緩解皮膚乾燥裂損。對於濕疹後期皮膚粗糙脫屑,凡士林可滋潤修復;急性期滲液減少後,其封閉性亦能阻隔外界刺激。
- 協同效應:凡士林的惰性特質可穩定蛇床子有效成分,延長藥效停留時間,並緩解蛇床子可能的溫燥刺激。
三、方劑配伍邏輯
此方為「單行」配伍(單味藥為主),蛇床子為君藥,直接針對濕疹核心病機「濕、癢、蟲」,凡士林為佐使之用,調和藥性與膚感。其設計體現中醫外治法「簡潔專一」的特點:
- 祛邪為主:蛇床子外用可透皮吸收,直達病所,無需透過脾胃運化,避免內服藥的副作用。
- 標本兼顧:燥濕(治本)與止癢(治標)同步,凡士林則保護受損皮損(護標)。
四、現代應用延伸
從現代醫學角度,此方可能對以下機轉產生作用:
- 抗炎抑菌:蛇床子素抑制環氧酶(COX)和組胺釋放,減輕紅腫熱痛。
- 屏障修復:凡士林補充皮脂膜,增強皮膚防禦功能,適合慢性濕疹反覆發作。
- 免疫調節:蛇床子調節T細胞活性,降低Th2型免疫反應(與過敏性濕疹相關)。
總結
蛇床子軟膏的傳統功效與現代科學驗證一致,其簡潔配伍凸顯「燥濕止癢」的核心目標,凡士林的加入則平衡了療效與安全性,符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
傳統服藥法
蛇床子(粉末)30克,白凡士林70克。
調成軟膏外用。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異位性皮膚炎麻疹
相同名稱方劑
蛇床子軟膏, 出處:《中醫皮膚病學簡編》。 組成:蛇床子(粉末)30g,白凡士林70g。 主治:濕疹。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