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蛇床洗方
SHE CHUANG XI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醫心方》卷二十一引《僧深方》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熱 (2.13)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腎經 50%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蛇牀洗方中包含蛇牀子,主要是因為蛇牀子具有以下功效:
- 殺蟲止癢: 蛇牀子性溫,味辛,有殺蟲止癢的功效,可用於治療陰癢、濕疹、疥瘡等皮膚病。
- 溫腎壯陽: 蛇牀子可溫腎壯陽,改善男性腎虛陽痿等症狀,在治療男性生殖系統疾病方面有一定療效。
蛇牀子在蛇牀洗方中,可以發揮其殺蟲止癢、溫腎壯陽的功效,協同其他藥材,治療相關疾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婦人子臟挺出」**為此方主治,屬中醫婦科疾患,對應現代醫學之「子宮脫垂」或「陰道壁膨出」。此症多因氣虛下陷、產後勞損或腎氣不固,導致胞宮失於承托而下墜。古代以「子臟挺出」描述其外觀可見,甚至突出陰戶之外的狀態,常伴隨腰痠、下墜感及分泌物增多等症狀。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君藥:蛇床子
-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腎經。
- 傳統功效:
- 《神農本草經》載其「主男子陰痿濕癢,婦人陰中腫痛」,善於燥濕祛風、溫腎壯陽。
- 本方取其「溫燥除濕、收斂固脫」之性,直接作用於脫垂之胞宮及外陰,改善局部氣血循環,促進組織收斂。其辛溫之性可提振下焦陽氣,助腎氣固攝,符合「下陷者舉之」的治療原則。
2. 佐藥:酢梅(烏梅醋漬品)
- 性味歸經:酸、澀,平;歸肝、脾、肺、大腸經。
- 傳統功效:
- 《本草綱目》言烏梅「斂肺澀腸,治久嗽瀉痢,反胃噎膈」,其酸澀之性具強力收斂作用。
- 此方以酢梅加強「酸收固脫」之效,與蛇床子相配,一溫一斂,共奏提升子臟之效。酸味藥於中醫理論中能「收攝滑脫」,針對脫垂病症尤為關鍵。
3. 外洗給藥途徑之意義
- 局部直達病所:煎湯外洗可使藥力直接作用於脫出部位,溫通氣血、燥濕殺蟲,減少因摩擦或濕濁導致的感染風險。
- 頻次設計:「一日十次」強調反覆刺激,透過藥液溫熱作用與藥性滲透,促進局部肌肉收縮,輔助復位。
三、推論潛在功效
除主治子宮脫垂外,此方因蛇床子與酢梅的配伍特性,可能延伸應用於:
- 濕濁帶下:蛇床子燥濕,酢梅收澀,適合濕熱或寒濕型帶下過多。
- 外陰瘙癢或潰瘍:蛇床子抗菌止癢,酢梅斂瘡生肌,可緩解伴隨脫垂的黏膜損傷。
四、治療原理總析
此方以「溫腎固脫、酸收舉陷」為核心,透過外治法直接作用於患處,兼具標本兼治之效:
- 治本:蛇床子溫補腎陽,助下焦氣化,從根本強化盆底承托力。
- 治標:酸收藥縮小脫垂體積,燥濕藥改善局部環境,協同緩解症狀。
此配伍簡潔而契合中醫「外治之理即內治之理」的思維,體現古代方劑對證與給藥途徑的精準設計。
傳統服藥法
蛇床子1升,酢梅2-7粒。
上藥加水5升,煮取2升半。洗之,1日10次。良。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蛇床洗方, 出處:《醫心方》卷二十一引《僧深方》。 組成:蛇床子1升,酢梅2-7粒。 主治:婦人子臟挺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