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平胃加消湯中加入甘草,主要有兩大原因: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性平,具有調和諸藥、緩解藥物毒性、增強藥效的作用。平胃加消湯中多為苦寒之藥,容易傷脾胃,甘草能中和其寒性,保護脾胃,使藥物更易被吸收利用。
- 增強療效: 甘草能健脾益氣,並能解毒消炎,與其他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緩解胃痛、嘔吐、腹脹等症狀,達到治療目的。
平胃加消湯中包含蒼朮,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燥濕健脾:蒼朮味苦辛,性溫燥,具有燥濕健脾之功效。平胃加消湯主要針對脾胃濕熱證,蒼朮可以燥濕化痰,健脾開胃,幫助消化吸收,改善濕熱引起的腹脹、腹痛、食慾不振等症狀。
- 祛風止痛:蒼朮除了燥濕健脾,還具有一定的祛風止痛作用。平胃加消湯中常配合其他藥物治療胃脘疼痛,而蒼朮可以協助緩解胃部疼痛,增強療效。
因此,蒼朮在平胃加消湯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既能燥濕健脾,又能祛風止痛,是治療脾胃濕熱證的關鍵藥物之一。
平胃加消湯中加入陳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理氣健脾: 陳皮味辛、性溫,入脾、肺經,具有理氣健脾、燥濕化痰的功效。方中加入陳皮,可幫助脾胃運化,消食導滯,改善因脾胃虛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慾不振等症狀。
- 降逆止嘔: 陳皮具有降逆止嘔的作用,可緩解因脾胃氣逆引起的嘔吐、反胃等症狀。平胃加消湯常用於治療胃氣上逆、食積不消、嘔吐腹脹等症,陳皮的加入可協同其他藥物,更有效地達到降逆止嘔的目的。
平胃加消湯中加入厚朴,主要是基於厚朴的以下功效:
- 降逆止嘔: 厚朴味辛,性溫,入脾、胃經,具有降逆止嘔之效。對於胃氣上逆、嘔吐、反胃等症狀,厚朴能起到很好的緩解作用。
- 消食化積: 厚朴還具有一定的消食化積功效,對於食積停滯、脘腹脹滿、消化不良等症狀,厚朴能促進消化,幫助排出積滯。
平胃加消湯的主要功效為和胃降逆、消食化積,而厚朴的功效正好與之相符,因此被選用為組成成分之一。
平胃加消湯中加入生薑,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溫中和胃: 生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止嘔、和胃降逆的功效。方中加入生薑,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消化,減輕患者的胃寒嘔吐、胃痛腹脹等症狀,使藥效更佳。
- 助藥力: 生薑能解藥性,並能促進藥物吸收,幫助其他藥物發揮功效。方中加入生薑,可以增強其他藥物的藥效,使治療效果更顯著。
總而言之,生薑在平胃加消湯中起到溫中和胃、助藥力的作用,有助於治療脾胃虛寒、食積不消等病症。
平胃加消湯中包含大棗,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調和脾胃,益氣生津: 大棗性甘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益氣生津的功效。平胃加消湯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濕熱,而大棗可以調和脾胃,增強脾胃消化吸收功能,緩解濕熱所致的口渴、納呆等症狀。
- 緩解藥物苦寒之性: 方中包含黃芩、黃連等苦寒之藥,容易損傷脾胃。大棗性甘溫,可以緩解苦寒之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脾胃造成過大的刺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平胃加消湯」,是傳統中醫常用之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甘草、蒼朮、陳皮、厚朴、生薑、大棗等。此方劑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平胃加消湯的作用機理:
甘草:性味甘平,歸脾、肺、心經,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
蒼朮:性溫,味苦、辛,歸脾、胃經。具有燥濕健脾、芳香化濕、散風寒、健脾胃、補腎、溫裡溫中、清肝明目、利水滲濕等功效。
陳皮:性溫,味苦、辛,歸脾、肺經。具有理氣行氣、止咳化痰、健脾胃、消食化積、燥濕、活絡止痛等多種功效。
厚朴:性溫,味辛、苦,歸脾、胃經。具有溫裡溫中、降氣、健脾胃、燥濕、驅蟲殺蟲等功效。
生薑:性味辛溫,具有散風寒、發汗解表、止咳化痰、降氣、補陽、健脾胃、解毒、止嘔、祛風除濕、活血化瘀等功效。
大棗:具有安神助眠、理氣行氣、止瀉、調經、止咳化痰、活血化瘀、益氣補血、補血養肝、健脾胃等傳統代功效。
平胃加消湯的適應症狀:死胎沒有流出,症狀是:指甲青、舌頭青,脹悶嚴重的,嘴巴極度臭。
平胃加消湯的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劑,水煎服。
平胃加消湯的注意事項: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應在醫生指導下服用。
總結:平胃加消湯是中藥方劑中常用的方劑之一,具有清熱解毒、補氣、瀉火、止咳化痰、潤肺、生津止渴、補血、活絡止痛等功效,適用於死胎沒有流出,症狀是:指甲青、舌頭青,脹悶嚴重的,嘴巴極度臭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平胃散1帖。
作兩服。每服酒、水各1盞,同煎至1盞,卻投樸消半兩(研細),再煎3-5沸,傾出,候微溫服盡。其胎即化血水而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行氣消脹、化瘀通便的作用,但不宜長期服用。如果服用本方後出現腹痛、腹瀉等症狀,應立即停藥。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平胃加消湯, 出處:《得效》卷十四。 組成:平胃散1帖。 主治:死胎不下,其證指甲青、舌青,脹悶甚者,口中極臭。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