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空青

賽空青

SAI KONG QI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57

熱/寒比例

極寒 (0.02)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20%
脾經 20%
膀胱經 20%
肝經 20%
大腸經 20%
肺經
脾經
膀胱經
肝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賽空青方劑中包含白礬,其主要原因有二:

  1. 燥濕止癢:白礬性寒涼,味酸澀,具有燥濕止癢的功效。賽空青方劑多用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皮膚病,白礬可有效抑制濕邪,減輕皮膚瘙癢。
  2. 收斂止血:白礬還具有收斂止血的作用,可促進創面癒合。賽空青方劑中,白礬能幫助收斂潰瘍、止血止痛,促進皮膚病的康復。

因此,白礬在賽空青方劑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其燥濕止癢、收斂止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皮膚病。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賽空青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目內雲翳退時,有熱氣目眵者」,即眼部因熱邪上攻,導致雲翳(角膜或晶狀體混濁)逐漸消退時,伴隨目赤、分泌物(眵)黏稠等熱證症狀。其作用主要針對肝經風熱或肺熱上擾目竅,屬外治法,通過局部用藥清熱解毒、收斂除溼,以助雲翳消散。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 生白礬(三分)

    • 性味:酸澀、寒,有毒。
    • 歸經:肺、肝、脾、大腸經。
    • 功效:清熱解毒、燥溼斂瘡、殺蟲止癢。外用可收斂黏膜分泌物,抑制炎症。
    • 在本方作用:清解目竅熱毒,收斂過多目眵,減少雲翳周邊溼熱黏滯。
  • 雪梨(一枚,去皮核)

    • 性味:甘微酸、涼。
    • 歸經:肺、胃經。
    • 功效:生津潤燥、清熱化痰。其汁液滋潤,能緩和白礬的燥烈之性。
    • 在本方作用:滋潤眼部燥熱,防止白礬過度收斂損傷陰液,並助清肺熱(肺氣通於目)。
  • 淨蜜(少許)

    • 性味:甘、平。
    • 歸經:肺、脾、大腸經。
    • 功效:潤燥解毒、緩和藥性。
    • 在本方作用:調和白礬刺激性,延長藥效黏附時間,增強清潤作用。

2. 配伍邏輯

  • 清熱與潤燥並行
    白礬清熱收斂為主,雪梨與蜂蜜為輔,既制約白礬的毒性與燥性,又能滋養局部津液,避免過度乾澀。此配伍體現「清而不傷陰」的原則。

  • 重湯煮過以減毒增效
    透過隔水加熱(重湯煮),使藥物融合更均勻,同時降低白礬的刺激性,提升安全性。

  • 外用直達病所
    絹濾取汁後點眼,藥性輕清上浮,直接作用於目竅,清解熱毒、消散雲翳。

3. 治療機轉推論

  • 針對「雲翳退時」的熱證
    雲翳屬「外障眼病」,多因風熱、溼熱或痰火蘊結於目。本方適用於熱邪未盡(目眵黏稠),但雲翳已開始消退的階段,以清餘熱、防復發。

  • 白礬的收斂與抗炎作用
    現代研究顯示,白礬含硫酸鋁鉀,可凝固蛋白質,抑制細菌滋生,減少眼部炎症分泌物,間接促進組織修復。

  • 雪梨與蜂蜜的協同效應
    雪梨富含維生素與水分,蜂蜜具抗菌性,兩者能緩解局部乾燥不適,輔助白礬消炎而不留瘀滯。

三、總結

賽空青以白礬為主藥,清熱解毒、收斂目眵;雪梨與蜂蜜為佐使,潤燥調和。全方體現「清中寓潤」的配伍思想,針對目疾熱邪未清、陰液略傷之證,透過外用局部調理,助雲翳消退並緩解不適。其作用機理結合了傳統清熱法與現代理解的收斂消炎效果,展現中醫外治法的精簡特色。

傳統服藥法


生白礬3分,雪梨1枚(去皮核)。
先將礬為細末,入梨片內共研,絹濾過成汁,加淨蜜些許,攪勻,封固,重湯煮過,待冷。
掃眼皮內外,1日5-7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賽空青, 出處:《眼科闡微》卷二。 組成:生白礬3分,雪梨1枚(去皮核)。 主治:目內雲翳退時,有熱氣目眵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