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葶藶子散中包含葶藶子,主要原因如下:
- 利水消腫: 葶藶子性寒,入肺、膀胱經,具有利水消腫、通便瀉下的功效。對於水腫、腹水、痰飲等症狀,葶藶子可有效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減輕水腫。
- 潤肺止咳: 葶藶子也能潤肺止咳,對於咳嗽痰多、胸悶氣喘等症狀,可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葶藶子作為方劑中的重要組成部分,能發揮其利水消腫、潤肺止咳的功效,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主治功效
葶藶子
葶藶子,為十字花科植物葶藶的種子。其性寒,味辛、苦,入肺、腎經,具有瀉肺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葶藶子在傳統中醫中被廣泛用於治療各種疾病,包括咳嗽痰多、氣喘胸悶、水腫、尿少、咽喉腫痛等症狀。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葶藶子含有豐富的生物鹼、揮發油、皁苷等活性成分,具有抗炎、抗菌、祛痰、平喘、利尿等作用。
葶藶子常用於治療幼兒消化不良、吃不下東西,齒齦發爛、牙齒斷掉,牙齒壞掉、脫落,散發出令人難以忍受的臭氣。
中藥方劑「葶藶子散」
葶藶子散,為中醫方劑,由葶藶子組成。具有瀉肺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
葶藶子散主要用於治療幼兒消化不良、吃不下東西,齒齦發爛、牙齒斷掉,牙齒壞掉、脫落,散發出令人難以忍受的臭氣。
葶藶子散的組成如下:
- 葶藶子:10克
- 茯苓:10克
- 澤瀉:10克
- 車前子:10克
- 滑石:10克
- 木通:10克
- 瞿麥:10克
- 大腹皮:10克
- 朴硝:10克
葶藶子散的使用方法
葶藶子散通常以水煎服的方式服用。每日1劑,分2次服用。
注意事項
服用葶藶子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服用葶藶子散後,可能會出現輕微的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等,通常在停藥後即可消失。
- 服用葶藶子散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腸道反應。
- 服用葶藶子散期間,應多喝水,以促進尿液排出,幫助排毒。
- 葶藶子散不適合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慎用葶藶子散。
總結
葶藶子散,為中醫方劑,由葶藶子組成。具有瀉肺化痰、利水消腫、止咳平喘、清熱利尿、清肺熱利咽等功效。主要用於治療幼兒消化不良、吃不下東西,齒齦發爛、牙齒斷掉,牙齒壞掉、脫落,散發出令人難以忍受的臭氣。服用葶藶子散時,應注意以下事項:
- 應注意以下事項:
- 服用葶藶子散後,可能會出現輕微的胃腸道反應,如噁心、嘔吐、腹瀉等,通常在停藥後即可消失。
- 服用葶藶子散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胃腸道反應。
- 服用葶藶子散期間,應多喝水,以促進尿液排出,幫助排毒。
- 葶藶子散不適合長期服用,以免引起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兒童應慎用葶藶子散。
傳統服藥法
藍葉3兩,大黃1兩半,葶藶子2兩(熬)。
上為末。每服2方寸匕,食後酒送下。欲丸服,煉蜜為丸,如大豆大。
每日20丸。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葶藶子散, 出處:《醫心方》卷十引《效驗方》。 組成:藍葉3兩,大黃1兩半,葶藶子2兩(熬)。 主治:大腹水腫。
葶藶子散, 出處:《聖惠》卷八十七。 組成:葶藶子1分(微炒),胡桐律1分。 主治:小兒疳,蝕口及齒斷,宣露齒落,臭穢不可近。
葶藶子散, 出處:《外台》卷十引《崔氏方》。 組成:葶藶子3升(微炒)。 主治:上氣咳嗽,長引氣不得卧,或水腫,或遍身氣腫,或單面腫,或足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