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白礬在「神效白龍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主要原因如下:
- 收斂止瀉: 白礬性寒,味酸澀,具有收斂止瀉的功效,能有效控制腸道蠕動,減少腹瀉的發生。
- 清熱解毒: 白礬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治療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炎症,如口舌生瘡、咽喉腫痛等。
因此,白礬在「神效白龍丸」中發揮著收斂止瀉、清熱解毒的重要作用,與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神效白龍丸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以下三類病症:
- 痢疾:分「紅痢」(下痢挾血,多因濕熱或熱毒壅滯腸道)與「白痢」(下痢色白,多屬寒濕或氣滯),分別以甘草湯或薑湯送服,意在調和氣血、溫散寒濕。
- 霍亂:以吐瀉驟發為特徵,薑湯送服取其溫中止嘔、化濁袪濕之效。
- 瘧疾:用桃心煎湯送服,可能取其辟穢截瘧或引經作用。
配伍特點:針對不同證型,通過調整「送服藥物」以適應病性(寒熱虛實),而主藥(白礬)的基礎功效貫穿三者。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主藥:白礬(飛過)
- 性味酸澀寒,傳統用於收斂止血、燥濕止痢、解毒殺蟲。
- 「飛過」即水飛炮製,使其質地細膩,降低刺激性,增強調理腸胃之功。
- 其收澀之性可固護腸道,抑制過度分泌,故對痢疾有效;解毒燥濕能緩解霍亂濁邪;殺蟲截瘧則合瘧疾病機。
輔助配伍
- 好醋和麵糊為丸:醋能增強白礬收斂之效,並助藥力入血分;麵糊為丸緩和藥性,延長作用時間。
- 分證送服:
- 紅痢用甘草湯:甘草緩急和中,解毒調氣,制約白礬寒性以防過澀。
- 白痢用薑湯:生薑溫中散寒,與白礬寒溫相佐,防酸澀傷陽。
- 瘧疾用桃心:桃心(桃枝嫩尖)傳統認為能祛邪截瘧,或取其芳香辟穢、通行經絡之效。
三、推論方劑核心機理
此方以白礬為主,發揮「收斂固澀為主,解毒燥濕為輔」的作用,適用於濕濁、邪毒內阻之證:
- 痢疾:白礬收澀止瀉,合醋增強抑菌效果,分寒熱送服以兼顧病性。
- 霍亂:白礬燥濕解毒,薑湯溫中止逆,共調脾胃升降。
- 瘧疾:白礬或通過抑制瘧原蟲(古稱「截瘧」),桃心輔助祛邪外出。
整體思路:以簡馭繁,主藥針對共性病機(濕毒滯留),送服藥靈活調整以應個體差異,體現「同病異治」之法。
傳統服藥法
白礬(飛過)不拘多少。
上為細末,用好醋(飛過)面糊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丸,紅痢,甘草湯送下;白痢,薑湯送下,如不止,再服1-2丸,即止;霍亂症,薑湯送下;瘧疾,用東南桃心7個煎湯送下。
忌葷腥、油膩、煎炒之物。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上吐下瀉霍亂瘧疾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
相同名稱方劑
神效白龍丸,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五。 組成:白礬(飛過)不拘多少。 主治:痢疾,霍亂,瘧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