瘋氣膏藥

瘋氣膏藥

FENG QI GAO Y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0

寒性指數

11

熱/寒比例

偏熱 (1.82)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36%
脾經 18%
胃經 18%
腎經 18%
心經 9%
肝經
脾經
胃經
腎經
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瘋氣膏藥」中包含烏頭,主要是因為烏頭具有強烈的祛風散寒、止痛功效。

烏頭性溫熱,入經絡,能通經活絡、散寒止痛,對於因風寒濕邪入侵所致的痺痛、麻木、癱瘓等症狀有顯著療效。而「瘋氣」一詞在古代醫學中,常指因風邪侵襲導致的各種精神異常或肢體運動障礙,與烏頭的藥性相契合。

因此,烏頭在「瘋氣膏藥」中起着重要的治療作用,能夠有效驅散風寒,緩解疼痛,改善患者的症狀。

「瘋氣膏藥」中使用「鬧羊花」是因其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功效。鬧羊花為毛茛科植物,其性溫、味辛,入肝經。臨牀應用於跌打損傷、風濕痹痛、癰疽腫毒等症。

「瘋氣」多指因風邪侵襲所致的各種精神錯亂、神志不清、肢體麻木等病症。而鬧羊花具有驅風止痛的作用,可以有效緩解因風邪入侵導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同時也能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幫助改善因瘀血阻滯所致的肢體麻木和精神錯亂等症狀。因此,「鬧羊花」被納入「瘋氣膏藥」中,旨在發揮其驅風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瘋氣”的目的。

瘋氣膏藥中加入穿山甲,主要是基於其在傳統中醫理論中的藥性與功效。

穿山甲性味辛、微寒,入肝、胃經,具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通經下乳等功效。中醫認為瘋病多由風邪入體,導致氣血運行不暢、筋脈拘攣而發,而穿山甲的活血通絡功效可以疏通經絡、驅散風邪,達到治療瘋病的目的。

此外,穿山甲還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可以緩解因瘋病引起的局部疼痛和腫脹。因此,穿山甲在瘋氣膏藥中起到疏通經絡、驅散風邪、消腫止痛的作用,為治療瘋病提供一定的輔助。

「瘋氣膏藥」中加入「血餘炭」的原因主要有二:

  1. 清熱解毒: 血餘炭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可有效抑制因熱毒蘊結而引發的「瘋氣」,如狂躁不安、神志不清等症狀。
  2. 活血化瘀: 血餘炭亦能活血化瘀,對於「瘋氣」所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能起到舒筋活絡、消腫止痛的作用。

總而言之,血餘炭在「瘋氣膏藥」中發揮着清熱解毒、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緩解「瘋氣」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劑名為「瘋氣膏藥」,主治「瘋氣」。古代所謂「瘋氣」多指風邪濕毒侵襲經絡、關節,導致肢體疼痛、麻木、腫脹,甚至關節變形等症狀,類似於現代所稱的風濕痹痛、關節炎或痛風等疾患。該膏藥外敷使用,通過局部滲透藥性,驅散風寒濕邪,緩解疼痛。


二、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藥物組成與功效解析:

    • 川烏、草烏:均為辛熱大毒之品,具強力祛風散寒、溫經止痛之效,為治療風寒濕痹的要藥。其毒性經油炸熬製後減緩,而藥性更易滲透肌膚。
    • 鬧洋花(即洋金花):辛溫有毒,能麻醉止痛、散風除濕,古代多用於頑固性風濕痹痛,但需謹慎用量。
    • 川山甲(穿山甲鱗片):性咸微寒,擅長通經活絡、散結止痛,增強藥物穿透力,促進邪氣外散。
    • 血余炭(人髮炭):苦溫,具止血化瘀、通利關節之效,輔助消散經絡瘀滯。
  2. 製劑工藝與原理:

    • 油炸萃取:以香油長時間浸泡藥物,再熬煉至枯,可提取脂溶性成分,增強藥性滲透力。
    • 松香為基質:松香性溫,能拔毒生肌、定痛,與蔥薑湯處理後降低刺激性,並助藥性黏附皮膚。
    • 火毒拔除:膏藥製成後浸水去火毒,避免外用時引發皮膚灼傷或過敏。
  3. 輔助療法邏輯:

    • 鴿糞、麥麩熱敷:炒乾後以醋調敷,醋能軟堅散結,溫熱效應可擴張毛孔,為後續膏藥貼敷預熱,增強藥效吸收。

綜合治療原理:全方以辛熱毒峻之品為主,配伍通絡散結之藥,通過外敷直達病所,溫通經絡、驅散寒濕,緩解「瘋氣」所致的疼痛僵直。其製法強調去毒性、留藥性,並結合輔助熱敷,體現「先開後合」的傳統外治理念。

傳統服藥法


川烏8兩,鬧洋花8兩,川山甲4兩,草烏8兩,血余4兩。
上藥用香油三斤,春秋浸七日,冬十日,夏三日,用槐柳條不住手攪,火熬枯油至黑色,用棕濾去滓,淨油聽用;每藥油六兩,下松香一斤(其松香先日熔化,濾去滓物,待冷打碎,用蔥、薑湯拌,曬乾),共熬滴水成珠,倒入水缸內,拔去火毒,將瓷物盛了,用清水浸之。
用時,先用鴿糞、麥麩炒乾,將熱醋調敷患處,候乾,再去前藥,貼膏藥。
貼時勿見火焙。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 本方不宜長期使用。

相關疾病


腎絲球腎炎全身性水腫

相同名稱方劑


瘋氣膏藥, 出處:《墨寶齋集驗方》卷上。 組成:川烏8兩,鬧洋花8兩,川山甲4兩,草烏8兩,血餘4兩。 主治:瘋氣。

瘋氣膏藥, 出處:《墨寶齋集驗方》卷上。 組成:亂頭發(洗淨,曬乾)半斤,地骨皮1兩,尋風藤1兩,當歸1兩,黃蠟2兩,五加皮4兩,防風1兩,黃柏(去皮)4兩,獨活1兩,木鱉子(去殼)1兩,薑汁半斤,蔥汁半斤。先將松香2斤下鍋熬化,將棕2斤濾去滓,將清水浸之;然後將麻油2斤下鍋熬,就下前粗藥、蔥薑汁入內,武火熬,各藥將枯,再加端午日採百草入內共熬枯,將棕濾去藥滓;再將鍋抹淨,復下藥油入鍋內,慢火熬,再下松香、黃蠟,滴水成珠,然後下百草霜半斤,細下入鍋,收水氣(將百草霜預先研極細,篩去粗者,然後下入藥油內),候膏成住火,慢下細藥。孩兒茶5錢,樟腦1錢,乳香(箬去油,碾)1兩(研),沒藥(箬去油,研)1兩,龍骨3錢,輕粉3錢,血竭1兩,麝香5分。 主治:瘋氣。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