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在中藥方劑「萆麻丸」中加入蓖麻,主要是利用蓖麻瀉下作用以及清熱解毒的功效。蓖麻能夠促進腸胃蠕動,有助於排出體內廢物,對於治療腸胃積滯、熱毒內盛所致的便秘等症狀有良好的效果。與其他草藥配伍使用,能夠增強整體療效,適用於治療因腸胃功能紊亂或熱毒內盛導致的相關症狀。
萆麻丸中包含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利水消腫: 皁莢味甘,性寒,具有清熱利濕、消腫止痛的功效。萆麻丸主治濕熱下注、小便不利、水腫脹滿等症狀,皁莢可協助萆麻、豬苓等藥物利水消腫,緩解患者的不適。
- 行氣止痛: 皁莢入脾經,可行氣化濕,通利水道,並具有一定的止痛作用。萆麻丸中,皁莢可與萆麻、車前子等藥物配合,共同達到行氣利水、止痛消腫的效果,提高藥效。
萆麻丸方中加入地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利濕:地龍性寒,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利水消腫之效。萆麻丸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腰膝痠痛、小便不利、水腫等症,地龍可助萆麻、澤瀉等藥物通利水道,消散濕熱,改善水腫和疼痛。
- 引藥下行:地龍性寒,入肝經,可引藥下行,助藥力達於下焦,加強萆麻丸的利水消腫作用,使藥效更趨顯著。
萆麻丸中加入全蠍,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止痛:全蠍性味辛溫,入肝經,具有通經活絡、散瘀止痛的功效。萆麻丸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腰膝痠痛、小便不利等症,全蠍的加入可助於疏通經絡,緩解疼痛。
- 清熱解毒:全蠍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協助萆麻丸清熱利濕,消腫止痛。此藥方中常與萆麻、澤瀉、車前子等利水滲濕藥材配伍,全蠍的加入可增強藥效,達到治療濕熱下注的目標。
萆麻丸中加入遠志,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通絡止痛,改善腎氣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 遠志性味辛甘,入心、腎經,具有安神益智、通絡止痛的功效。萆麻丸主要針對腎虛濕熱所致的病症,而遠志能疏通經絡,改善腎氣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肢體麻木等症狀,與萆麻、澤瀉等藥材相輔相成,共同達到治療目的。
- 提高藥效,加強利水滲濕的效果。 遠志具有一定的利水滲濕作用,與萆麻、澤瀉等藥材配合,可更有效地利水消腫,改善腎虛濕熱引起的病變,並提高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萆麻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由多種藥材組成,其中包括磁石。磁石在中醫中被視為具有特殊的藥用價值,其性寒,味鹹,具有平肝息風、清熱解毒的功效。添加磁石進萆麻丸中,主要是因為它能夠幫助調和方劑中的其他成分,增強整體療效。
萆麻丸一般用於治療肝風內動所引起的病症,如頭暈、目暈、耳鳴等。磁石的性質有助於清除幹擾身體的病理因素,並且其鎮靜作用可減輕患者的不適感。此外,磁石所含的礦物質及微量元素,對於增強機體免疫力、促進新陳代謝也有一定的助益。因此,將磁石納入萆麻丸的組成中,既能提升方劑的療效,也能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的治療選擇,充分體現了中醫理論中“君臣佐使”的用藥原則。
萆麻丸中加入乳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 活血化瘀: 乳香性溫,入血分,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之功效。萆麻丸主治溼熱下注、氣滯血瘀所致的膀胱溼熱證,乳香的加入可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瘀,緩解疼痛,輔助萆麻、萹蓄等藥物發揮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
- 行氣止痛: 乳香還能行氣止痛,對於氣滯血瘀所導致的疼痛,如腰痛、小腹疼痛等,也有輔助治療作用,進一步緩解患者的痛苦。
總而言之,萆麻丸中加入乳香,旨在通過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的功效,更好地發揮方劑整體治療膀胱溼熱證的作用。
萆麻丸中加入麝香,主要考慮以下兩點:
一、通竅開鬱,增強藥力: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經,具有開竅醒神、活血通絡、散瘀止痛之功效。萆麻丸主治濕熱下注所致的淋病、帶下、濕疹等,麝香的加入有助於藥力透達病所,增強療效。
二、增香避穢,改善口感: 麝香氣味芳香濃鬱,可掩蓋其他藥物的苦味,使藥丸更易於服用。同時,麝香還有闢穢止臭的作用,可防止藥丸變質。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萆麻丸」之分析如下: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載於古代醫籍,主治「久聾」,即長期聽力減退或失聰之證。其法以丸劑塞耳,屬外治法,直接作用於耳竅,冀以開竅通絡、祛濁散結,改善耳部氣血閉阻之病機。
二、組成分析與治療原理
藥物組成與性味歸經
- 萆麻仁(蓖麻子):辛甘平,有小毒,入肺、大腸經。外用能通竅拔毒,《本草綱目》言其「治耳聾」,「利九竅」。
- 皂角(煨):辛鹹溫,入肺、大腸經。煨後燥性減,仍具祛痰開竅之效,亦能散結通絡。
- 地龍:鹹寒,入肝、脾、膀胱經。善走竄,可清熱通絡,《名醫別錄》謂其「療耳聾」。
- 全蠍:辛平有毒,入肝經。祛風通絡、攻毒散結,針對久病入絡之閉阻。
- 遠志肉:苦辛溫,入心、腎經。傳統用於安神,然其辛開之性亦可化痰通竅。
- 磁石(煅):辛鹹寒,入肝、心、腎經。煅後質重下沉,能潛陽納氣,《本經》載其「主耳聾」。
- 乳香:辛苦溫,入心、肝、脾經。活血行氣,消腫生肌,助通散耳竅瘀滯。
- 麝香:辛溫,通行十二經。開竅醒神,為通閉塞之要藥。
組方邏輯
- 通竅為主軸:萆麻仁、皂角、麝香三藥相配,辛香走竄,直接開透耳竅之鬱閉。
- 通絡化痰為輔:地龍、全蠍走竄通絡,遠志、皂角化痰開結,針對痰瘀阻絡之病機。
- 鎮潛安神為佐:磁石重鎮潛陽,防諸辛香藥升散太過;遠志兼可安神,緩久病心腎不交之擾。
- 活血定痛為使:乳香活血行氣,助散結止痛,改善局部氣血壅滯。
治療原理推論
此方結合「辛香開竅、通絡散結、鎮潛安神」三道法門,針對久聾之「痰濁瘀血閉阻耳竅」或「肝腎不足、虛陽上擾」之病機。外用塞耳,使藥力直達病所,避免內服傷正,尤其適用於病勢纏綿、正虛不耐攻伐者。其中:- 磁石與麝香一鎮一散,調節耳竅氣機升降。
- 地龍、全蠍深入絡脈,搜剔風痰瘀阻。
- 黃蠟為賦形劑,兼能護黏膜、緩刺激。
三、綜論
本方為古代醫家針對久聾實證(或虛中夾實)所設計之外治方,側重「以通為用」,透過藥物局部滲透與經絡傳導,改善耳竅氣血不通之病理狀態。然須辨證用之,若屬腎精虧虛所致之聾,則非本方所宜。
傳統服藥法
萆麻仁21粒,皂角(煨,取肉)5分,地龍大者2條,全蠍2個,遠志肉2錢,磁石(煅,飛)2錢,乳香2錢,麝香少許。
上為末,熔黃蠟為丸。
塞耳中。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萆麻丸, 出處:《張氏醫通》卷十五。 組成:萆麻仁21粒,皂角(煨,取肉)5分,地龍大者2條,全蠍2個,遠志肉2錢,磁石(煅,飛)2錢,乳香2錢,麝香少許。 主治:久聾。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