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順氣五味子丸
SHUN QI WU WEI Z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熱 (2.1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順氣五味子丸中加入五味子,主要原因如下:
- 收斂固澀,止咳平喘:五味子味酸甘,性溫,入肺、腎經,具有收斂固澀、止咳平喘之功效,能有效改善因肺氣虛弱、腎氣不足引起的咳嗽、氣喘等症狀。
- 益氣生津,滋養心肺:五味子還有益氣生津、滋養心肺的作用,可緩解因氣虛津傷導致的口渴、心悸、失眠等症狀,進一步提升藥丸的整體療效。
順氣五味子丸中加入覆盆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一、固腎益精,補益脾胃:覆盆子味酸甘,性溫,入腎、肝經,具有補腎益精、固精縮尿、養肝明目、健脾止瀉之效。對於五味子所致的脾胃虛弱、腎氣不足等症,覆盆子可起到輔助作用,增強其補益效果。
二、收斂止瀉,固澀止汗:覆盆子還具有收斂止瀉、固澀止汗的功效,能有效緩解因脾胃虛弱、腎氣不足引起的泄瀉、遺精、盜汗等症狀,使五味子丸的功效更加全面,療效更顯著。
順氣五味子丸中加入淫羊藿,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一、補腎壯陽,助陽氣順暢:淫羊藿性溫,味甘辛,入腎、肝經,具有溫腎壯陽、祛風除濕的功效。五味子性酸,收斂固澀,可斂肺止咳,但其性偏寒,易傷陽氣。加入淫羊藿,可補腎助陽,平衡五味子的寒性,使藥效更趨平和,有助於順暢氣機,提升整體療效。
二、改善氣虛乏力,提高免疫力:淫羊藿可補腎益精,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氣虛乏力等症狀。順氣五味子丸的組成中,五味子具有益氣生津、斂肺止咳的功效,與淫羊藿的補腎益氣相輔相成,共同提升機體抵抗力,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順氣五味子丸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主治「三焦咳,腹滿不欲食」,屬中醫咳嗽範疇中的特殊證型。「三焦咳」源自《黃帝內經》,指咳嗽同時伴隨三焦氣機失調,症見腹脹、食欲不振,乃因肺氣上逆影響中焦運化,下焦氣化受阻所致。方中「順氣」一詞點明其核心在調暢三焦氣機,兼顧止咳、健脾、溫腎之效,以改善咳逆與腹滿並見之症。
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五味子(炒)
- 性溫酸收,主入肺腎,傳統用於斂肺止咳、滋腎固精。炒製後溫性增強,既可收斂肺氣以止咳,又能溫腎助陽,解決三焦氣化無力之根本。其酸收之性尤適久咳耗散肺氣之證。
覆盆子(去蒂)
- 甘酸微溫,歸肝腎經,功能補肝腎、固精縮尿。此處用之,一則助五味子補腎氣,強下焦以利氣化;二則其輕微溫潤之性可緩解腹滿,間接促進脾胃運化。
仙靈脾(淫羊藿)
- 辛甘溫,為補腎陽、強筋骨要藥。本方取其溫補腎陽之功,助三焦氣化復常,尤其針對下焦虛寒所致氣機不升。腎陽得溫,則水液代謝與氣機升降有序,腹滿自消。
配伍思維
三者組合體現「肺腎同治」原則:
- 上焦止咳:五味子斂肺,直接針對咳逆。
- 中焦調氣:覆盆子溫潤,輔助脾胃運化;五味子酸收亦能防肝氣橫逆犯胃。
- 下焦溫化:仙靈脾與五味子協同補腎,恢復三焦氣機樞紐。
- 佐使巧用:生薑臘茶送服,生薑溫中化痰、臘茶清利頭目,既能輔助止咳消脹,又可制約全方溫燥之性。
全方藥簡力專,通過調補肺腎、斂降氣機,使三焦氣化得順,咳嗽與腹滿並除,反映「治病求本」的整體觀。
傳統服藥法
五味子(炒)1兩,覆盆子(去蒂)1兩,仙靈脾1兩。
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20丸,加至30丸,空心、食前生薑臘茶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補作用,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順氣五味子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五十四。 組成:五味子(炒)1兩,覆盆子(去蒂)1兩,仙靈脾1兩。 主治:三焦咳,腹滿不欲食。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