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胃膏

BU WE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7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37.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胃經 19%
肝經 15%
大腸經 14%
腎經 10%
心經 5%
肺經 4%
小腸經 4%
脾經
胃經
肝經
大腸經
腎經
心經
肺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補胃膏方劑中加入高良薑,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溫胃止嘔:高良薑性溫,味辛,具有溫中散寒、止嘔的效果。對於脾胃虛寒、寒濕內停導致的胃脘冷痛、嘔吐、食慾不振等症狀,高良薑可溫暖脾胃,驅散寒濕,達到止嘔的效果。
  2. 行氣消脹:高良薑具有行氣消脹的作用,可以緩解胃腸脹氣、消化不良等症狀。對於胃寒導致的胃氣不暢,高良薑可以溫暖脾胃,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消脹的目的。

補胃膏中加入肉桂,主要有以下兩大原因:

1. 溫中散寒,助消化:肉桂性溫,味辛甘,入心、脾、腎經,具有溫中散寒、行氣活血的功效。對於胃寒引起的胃痛、腹痛、消化不良等症狀,肉桂能溫暖脾胃,促進消化吸收,改善胃部寒涼狀態,從而起到補胃的作用。

2. 溫陽補虛,增強體力:肉桂還具有溫陽補虛、益氣養血的功效,能提高人體免疫力,增強體質。對於體虛乏力、面色蒼白、四肢冰冷等症狀,肉桂能溫補脾腎,改善體質,增強體力。

因此,在補胃膏中加入肉桂,能有效地改善胃寒、消化不良、體虛乏力等症狀,起到溫中散寒、助消化、補虛益氣的功效。

補胃膏中添加肉荳蔻,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作用:

  1. 溫胃止嘔: 肉荳蔻性溫,味辛,入脾胃經,具有溫中散寒、止嘔降逆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犯胃所致的胃脘冷痛、嘔吐、腹瀉等症狀,肉荳蔻能起到溫暖胃陽、止嘔降逆的作用,改善胃部不適。
  2. 行氣止痛: 肉荳蔻還具有一定的行氣止痛功效,能緩解胃痛、脹痛等症狀。對於因胃氣不通、寒凝氣滯所致的胃痛,肉荳蔻可以促進胃腸蠕動,排除寒氣,達到止痛的效果。

補胃膏中加入乾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溫中散寒,止痛止瀉: 乾漆性溫,具有溫中散寒、止痛止瀉的功效。對於脾胃虛寒、寒邪入侵引起的胃脘疼痛、腹痛泄瀉等症狀,乾漆可以起到溫暖脾胃、驅散寒邪的作用,緩解疼痛和腹瀉。

2. 燥濕止癢,解毒止痢: 乾漆還具有燥濕止癢、解毒止痢的功效。對於脾胃濕熱、濕邪內蘊引起的腹痛泄瀉、皮膚瘙癢等症狀,乾漆可以起到燥濕祛濕、解毒止痢的作用,緩解症狀。

因此,在補胃膏方劑中加入乾漆,可以溫中散寒、燥濕止癢,達到治療脾胃虛寒、濕熱等症狀的效果。

補胃膏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 烏梅性酸澀,入肝、脾、腎經,具有收斂止瀉之效。胃虛寒、脾胃不和導致的腹瀉,服用烏梅可收斂腸胃,止瀉止痛,有助於緩解胃部不適。
  2. 生津止渴: 烏梅味酸甘,能生津止渴,對於胃陰不足、口乾舌燥等症狀,烏梅能滋養胃陰,改善口渴問題。

總之,烏梅在補胃膏中的加入,能有效改善胃虛寒、脾胃不和、腹瀉、口乾舌燥等症狀,提升藥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補胃膏」主治功效分析

綜觀古籍記載

根據《幼幼新書》及《小兒衛生總微論方》的記載,中藥方劑「補胃膏」的主要功效在於治療「有蟲心腹痛甚,不可忍者」之症狀,尤其針對小兒因蟲積所致的劇烈腹痛,並伴隨啼哭不止等表現。

方劑組成及藥理分析

「補胃膏」由高良薑、肉桂、肉荳蔻、乾漆及烏梅五味藥組成,其組方思路體現了溫散寒邪、調和脾胃、驅蟲止痛的治療原則:

  • 高良薑: 性味辛熱,具有溫胃散寒、和中止痛的功效。對於因寒邪入侵或脾胃虛寒引起的腹痛,可溫經散寒,緩解疼痛。
  • 肉桂: 性味辛甘大熱,能暖胃助陽、散寒止痛。其溫熱之性可驅散體內寒邪,並振奮脾胃陽氣,增強消化功能。
  • 肉荳蔻: 性味辛溫,具有溫中止瀉、行氣消食的作用。對於蟲積引起的脾胃氣機壅滯,可助消化、消積滯,並能止瀉。
  • 乾漆: 性味辛溫,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功效。古人認為蟲積亦可引起氣血瘀滯,乾漆可促進血行,以達到止痛的效果。
  • 烏梅: 性味酸澀平,具有生津止渴、安蛔止瀉的功效。其酸味能收澀腸道,對於因蟲積引起的腹瀉,可起到止瀉的作用;同時,烏梅具有安蛔的作用,可以幫助驅蟲。

治療原理

綜合上述分析,「補胃膏」的治療原理在於:

  1. 溫散寒邪,止痛: 高良薑、肉桂等藥物溫熱之性,可驅散體內寒邪,溫暖脾胃,緩解因寒邪侵襲或脾胃虛寒導致的腹痛。
  2. 調和脾胃,消積: 肉荳蔻可行氣消食,幫助消化,改善因蟲積導致的脾胃功能障礙。
  3. 活血散瘀,止痛: 乾漆具有活血通經、散瘀止痛的作用,可改善蟲積引起的氣血瘀滯,從而緩解疼痛。
  4. 安蛔止瀉: 烏梅的酸澀之性,具有安蛔止瀉的功效,既可驅蟲,又能止瀉,對於蟲積引起的腹瀉具有療效。

臨牀應用

古籍記載「補胃膏」主要用於治療「有蟲心腹痛甚,不可忍者」之症狀,表明此方適用於因蟲積導致的劇烈腹痛,尤其適用於小兒患者。其組方溫散寒邪、調和脾胃、驅蟲止痛,可有效緩解因蟲積引起的腹痛、啼哭等症狀。

總結

「補胃膏」為一經典的驅蟲止痛方劑,其組方嚴謹,藥理明確,在古代臨牀應用中,能有效治療因蟲積引起的劇烈腹痛,尤其適用於小兒患者。其組方思路與現代中醫對於蟲積的認識不謀而合,具有較高的臨牀價值。

傳統服藥法


良薑(微炮)1兩,肉桂(刮去皮)1兩,肉豆蔻半兩,乾漆(燒存性)半兩,烏梅肉(炒乾)半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雞頭子大。
每服1-2粒,乳食前米飲化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溫熱之性,陰虛火旺者慎用。

相關疾病


腹痛胰臟炎下腹部痛上腹胃脘痛

相同名稱方劑


補胃膏, 出處:《幼幼新書》卷三十一引《醫方妙選》。 組成:良薑(微炮)1兩,肉桂(刮去皮)1兩,肉豆蔻半兩,乾漆(燒存性)半兩,烏梅肉(炒乾)半兩。 主治:小兒有蟲,心腹痛甚,不可忍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