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萎丸

女萎丸

NU WEI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千金》卷十五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熱 (1.1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心經 17%
胃經 16%
肺經 13%
腎經 9%
脾經 8%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膽經 4%
肝經
心經
胃經
肺經
腎經
脾經
膀胱經
大腸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女萎丸方劑中加入玉竹,主要考量以下兩點:

  1. 滋陰潤燥:玉竹性甘寒,入肺胃經,具有滋陰潤燥、生津止渴之功效。女萎丸針對女性陰虛虧損、月經不調等問題,玉竹可滋養陰血,緩解燥熱症狀,有助於改善體質。
  2. 養血安神:玉竹除了滋陰潤燥外,還有養血安神的作用。女萎丸中一些藥物可能存在燥性,玉竹的加入可平衡藥性,避免燥熱傷陰,並能安神寧心,緩解因陰虛所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狀。

總之,玉竹在女萎丸中發揮了滋陰潤燥、養血安神的作用,與方中其他藥物相互配合,共同達到治療女性陰虛虧損的效果。

女萎丸的組成中包含烏頭,此乃因烏頭藥性峻猛,具有祛風散寒、止痛、消腫之效。在女萎丸中,烏頭主要用於治療女性因寒濕所致的帶下病、痛經、腰腿痠痛等症狀。

然而,烏頭藥性劇烈,需謹慎使用。因此,女萎丸的配伍中,會加入其他藥物以緩解烏頭的毒性,並增強其治療效果。例如,加入甘草以緩解烏頭的毒性,加入川芎以活血化瘀,加入桂枝以溫經散寒。

女萎丸方劑中加入桂枝,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溫陽助陽,改善寒濕:女萎丸主治女性虛寒證,如月經不調、痛經、宮寒不孕等。桂枝性溫,味辛,入心、脾、膀胱經,具有溫經散寒、通絡止痛之效,可溫暖子宮,改善寒濕瘀滯,有助於改善月經不調及宮寒不孕等症狀。
  2. 調和氣血,促進血液循環:桂枝還具有調和氣血、活血化瘀的作用,能改善女性血虛氣滯,促進血液循環,有助於改善經血運行不暢、痛經等症狀。

女萎丸是一種傳統中藥方劑,主要用於治療女性因腎虛或心血虛而引起的各種症狀。在其組成中,黃連這一藥材的加入具有重要意義。黃連性寒,味苦,主要功能是清熱燥濕和解毒,對於體內熱邪的清除具有良好效果。在女萎丸的配方中,黃連可以幫助調理女性因陰虛而產生的火熱之象,例如潮熱、失眠等症狀。當女性體內有火氣上升,影響到情緒或生理時,黃連可以有效降低這種熱邪,幫助重新恢復內部的平衡。此外,黃連還具備抗炎和抗菌的特性,能夠幫助保持女性生殖系統的健康。總的來說,黃連在女萎丸中的作用,不僅僅是為了平衡陰陽,也是為了保障女性的整體健康,減輕由於生理和心理因素造成的不適感。

女萎丸中加入藜蘆,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陽散寒,化瘀止痛:藜蘆性溫,入肝、腎經,具有溫陽散寒、化瘀止痛的功效。女萎丸主要用於治療寒濕凝滯所致的婦科疾病,如痛經、月經不調等,藜蘆的溫陽散寒作用可以改善寒濕凝滯,而化瘀止痛作用則可以緩解疼痛。
  2. 引藥入腎,助藥力行:女萎丸方中多用甘溫之品,而藜蘆性溫,味苦,入腎經,可以引導其他藥物深入腎經,增強藥效。同時,藜蘆辛散之性,還可以幫助藥物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女萎丸中加入代赭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平肝降逆止嘔:代赭石性寒,味甘、辛,入肝、脾經,具有鎮肝熄風、降逆止嘔的功效。女萎丸主要用於治療女性婦科疾病,而肝氣鬱結、脾胃不和、氣逆上衝,是常見的病因之一。代赭石可以平息肝氣,降逆止嘔,改善女性的消化不良和嘔吐症狀。
  2. 活血化瘀止痛:代赭石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改善女性經期不適、痛經等症狀。此外,代赭石還能止痛,緩解女性婦科疾病帶來的疼痛感。

綜上所述,代赭石在女萎丸方劑中發揮着平肝降逆止嘔、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有助於改善女性婦科疾病的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女萎丸」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本方主治「熱病時氣,下赤白痢,遂成(匿蟲)」。

  1. 熱病時氣:指外感溫熱之邪,發病急驟,症見發熱、口渴、煩躁等。
  2. 下赤白痢:下痢膿血(赤痢)與黏液(白痢),屬濕熱蘊結腸道之證。
  3. 遂成(匿蟲):古代認為久痢可能與腸道寄生蟲(匿蟲)有關,或指因濕熱久蘊而致腸道腐敗(如現代所謂「腸道寄生蟲感染」或「慢性痢疾」)。

綜觀之,此方主要用於「濕熱痢疾」,尤其久痢帶膿血,並可能兼有腸道寄生蟲者。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藥物組成分析(按性味、歸經、功效)
  • 女萎(玉竹)(3分):甘平,養陰清熱,生津潤燥。用於熱病傷陰,緩和其他藥物燥烈之性。
  • 烏頭(4分):辛熱大毒,溫經止痛,逐寒濕。本方用於散寒止痛,可能針對痢疾腹痛或寒熱錯雜證。
  • 桂心(4分):辛甘溫,溫陽散寒,助血行。與烏頭協同增強溫通之力,化解腸道寒濕凝滯。
  • 黃連(2分):苦寒,清熱燥濕,解毒止痢。主治濕熱痢,抑制腸道濕熱。
  • 雲實(2分):辛苦溫,祛風除濕,解毒殺蟲。可能用於驅蟲或化解腸道濕毒。
  • 藜蘆(3分):辛苦寒,有毒,涌吐殺蟲。古代用於驅蟲,或針對「匿蟲」之證。
  • 代赭石(1分):苦寒,重鎮降逆,涼血止血。可能用于赤痢出血,或制約其他藥物升散之性。
2. 組方邏輯與治療原理
  • 寒熱并用:黃連、女萎清熱養陰,烏頭、桂心溫散寒濕,適用於寒熱錯雜之痢疾(如久痢傷陽但餘熱未清)。
  • 攻毒殺蟲:雲實、藜蘆解毒驅蟲,針對「匿蟲」或腸道濕毒。
  • 行滯止血:代赭石收斂止血,烏頭、桂心行氣活血,改善赤白痢膿血。
  • 養正祛邪:女萎滋陰潤燥,防溫燥藥物傷陰,適合久痢虛羸者。
3. 整體功效推論

本方以「溫清並施、驅蟲止痢」為核心:

  • 清熱燥濕(黃連、女萎)+ 溫散寒凝(烏頭、桂心)→ 調和寒熱,緩解腹痛下痢。
  • 解毒殺蟲(雲實、藜蘆)→ 針對寄生蟲或腸道腐毒。
  • 潤燥兼施(女萎配代赭)→ 防溫燥傷陰,適合久痢傷正者。
三、臨床運用特點

從服法「清旦冷水送下,勿飲食至日中」可知:

  1. 空腹服藥:增強藥物直達腸道的作用,尤適用於驅蟲或攻邪。
  2. 冷水送服:可能借寒性輔助清熱(如黃連、代赭),或減緩烏頭、藜蘆的燥烈毒性。
  3. 適用久痢虛羸:方中提到「虛羸晝夜百行膿血亦愈」,顯示本方兼具扶正(女萎)、攻邪(驅蟲止痢)之效。
四、總結

「女萎丸」為寒熱並用之方,主治濕熱夾寒、久痢成蟲之證。其配伍特點在於:

  1. 以烏頭、桂心溫通,黃連、女萎清潤,化解寒熱互結。
  2. 結合雲實、藜蘆驅蟲解毒,代赭石止血,標本兼顧。
  3. 通過空腹冷服法,集中藥力於腸道,適用於頑固性痢疾或寄生蟲相關下痢。

此方體現了古代中醫「異病同治」與「複方協同」的思維,對於複雜痢疾(寒熱錯雜、虛實並見)有獨到設計。

傳統服藥法


女萎3分,烏頭4分,桂心4分,黃連2分,雲實2分,藜蘆3分,代赭1分。上為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大下痢,宿勿食,每服2丸,清旦以冷水送下。勿飲食,至日中過後,乃飲食。若得藥力,明旦更服如前,亦可長服。虛贏,晝夜百行膿血,亦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痢疾志賀桿菌病細菌性食物中毒阿米巴病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女萎丸, 出處:《聖濟總錄》卷七十六。 組成:女萎1兩,半夏1兩(湯洗7遍,焙),藜蘆(去蘆頭)半兩,附子(炮裂,去皮臍)3分。 主治:膿血下痢不禁。

女萎丸, 出處:《千金》卷十五。 組成:女萎3分,烏頭4分,桂心4分,黃連2分,雲實2分,藜蘆3分,代赭1分。 主治:熱病時氣,下赤白痢,遂成(匿蟲)。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