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膏

ZAO JIA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18%
心經 15%
腎經 15%
脾經 15%
肝經 15%
肺經 10%
胃經 7%
大腸經
心經
腎經
脾經
肝經
肺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4-02-08

主治功效


皁莢膏,是一種中藥方劑,主要成分包括皁莢、吳茱萸、杏仁、水銀。

杏仁:具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降氣、生津止渴、驅蟲殺蟲等功效,常被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腸燥便祕、胸滿痰多、血虛津枯等症狀。

吳茱萸:具有補陽、止瀉、止嘔、理氣行氣、溫裡溫中五種傳統代功效,可以散肝經之寒邪,解肝氣之鬱滯,溫經散寒,溫脾益腎、助陽止瀉,還能溫中散寒,降逆止嘔,調中止瀉、散寒止痛。

皁莢:具有溫化寒痰、祛風除濕、止咳化痰、殺蟲驅蟲之功,常被用於治療寒性咳嗽、肺熱咳嗽、支氣管炎、哮喘、風濕痛、關節炎、痛風、腸燥便祕、蛔蟲性腸梗阻等症狀。

皁莢膏主要用於治療附骨疽,一種長在骨頭上的腫痛。附骨疽通常是由細菌感染引起的,可以導致骨骼疼痛、腫脹、發紅等症狀。皁莢膏可以幫助減輕疼痛和腫脹,促進骨骼癒合。

皁莢膏是一種有效的傳統中藥方劑,可以治療附骨疽。其主要成分包括皁莢、吳茱萸、杏仁、水銀,每種成分都有其獨特的藥理作用,共同發揮治療效果。皁莢膏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以確保安全和有效。

傳統服藥法


豬牙皂莢1分,膩粉1分,硫黃(細研)1分,臭黃(細研)1分,白礬灰1分,黃蠟1分,巴豆(去皮)1分,烏頭(生用)1分,吳茱萸1分。
上為末,令勻,以麻油三二合,以慢火消蠟了,攪和令勻。
每日2次塗之。
皂角膏(《準繩·瘍醫》卷五)。

方劑組成解釋


  • 皂莢:具有散結消腫、止痛的功效。
  • 吳茱萸:具有散寒止痛、溫經止血的功效。
  • 杏仁:具有潤肺止咳、化痰平喘的功效。
  • 水銀: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服用。
  • 本方有毒,使用時應遵醫囑。

相關疾病


疥癬癤和癰骨及軟骨之惡性腫瘤(骨癌)慢性多發性(多病灶性)骨髓炎背部膿瘡怕冷手指緊繃難以伸直四肢筋肉筋攣僵硬

相同名稱方劑


皂莢膏,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三一。 組成:皂莢1梃(揀肥長者,刮擊黑皮及子者),栗子10個(大獨顆者,去殼,曬乾),桑根白皮1兩。 主治:內消。主治:發背似覺,但是熱腫。

皂莢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二。 組成:皂莢10梃(蘼蕪融者,細研),吳茱萸2兩(末),杏仁1兩(湯浸,去皮,炙,研如泥),水銀1兩(以李棗瓤同研令星盡)。 主治:附骨疽,腫痛。

皂莢膏, 出處:《聖惠》卷六十五。 組成:豬牙皂莢1分,膩粉1分,硫黃(細研)1分,臭黃(細研)1分,白礬灰1分,黃蠟1分,巴豆(去皮)1分,烏頭(生用)1分,吳茱萸1分。 主治:皮膚風熱生疥,乾癢。

皂莢膏, 出處:《肘後》卷七。 組成:皂莢1梃(長1尺2寸者)。 主治:射工傷人,初得或如傷寒,或似中惡,或口不能語,或惡寒熱,四肢拘急,旦可暮劇,困者三日齒間血出,不療即死。其中人有四種:其一種正黑如墨子,而繞四邊,犯之如刺狀;其一種作瘡,瘡久即穿陷;一種突起如石;其一種如火灼人,肉熛起作瘡,此種最急,並皆殺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