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皂莢灰貼方
ZAO JIA HUI TIE FANG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聖濟總錄》卷一四○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偏寒 (0.83)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皁莢灰貼方中包含皁莢,乃因其具有多種藥用價值,可有效治療外傷疾病。
首先,皁莢具有消腫止痛的功效,其含有的皁苷成分能有效減輕炎症反應,緩解疼痛,適用於跌打損傷、骨折等外傷。
其次,皁莢還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能促進血液循環,加速瘀血消散,適用於外傷導致的瘀血腫痛。
此外,皁莢灰經加工後更能增強其藥效,因此在皁莢灰貼方中作為重要組成成分,以達到治療外傷疾病的效果。
皁莢灰貼方中添加膽礬,其主要原因有二:
一、殺菌消炎: 膽礬性寒,具有清熱解毒、燥濕殺蟲的功效。其所含硫酸銅離子,能有效抑制細菌和真菌的生長繁殖,並起到抗炎作用。與皁莢灰等藥材配合,能更有效地消炎止痛,治療皮膚病。
二、收斂止癢: 膽礬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能使皮膚組織收縮,減少分泌物,並起到止癢的作用。對於濕疹、皮炎等瘙癢症狀,能起到較好的緩解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皂莢灰貼方之傳統功效與組成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記載主治「竹木刺傷肌肉,作膿」,指異物(如竹刺、木屑)刺入肌膚後,因未能及時清除或感染而化膿的情形。古人以皂莢灰配伍膽礬,外敷患處,意在拔毒、斂瘡、排膿,促使異物排出並加速瘡口癒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皂莢(燒灰):
- 性味辛溫,具散結消腫、搜風拔毒之效。傳統用藥中,皂莢燒灰後(炭化)可增強其吸附收斂作用,外敷能吸附創面滲出物,兼有輕度腐蝕性,可幫助鬆動刺入肌膚的異物(如竹木刺)。
- 其灰末亦能刺激局部氣血運行,促進膿液排出,符合「煅存性」以加強斂瘡的炮製思路。
膽礬(硫酸銅礦物):
- 性寒酸澀,傳統用以外治瘡瘍,具殺蟲、解毒、收濕之效。其低濃度溶液可收斂創面,減少滲出;高濃度則有腐蝕性,能消蝕壞死組織,輔助皂莢灰「化腐排膿」。
- 與皂莢灰配伍,一溫一寒,共奏拔毒而不助熱之效,避免化膿惡化。
三、方劑作用推論
此方外貼之機理,可能透過以下途徑:
- 物理吸附:皂莢灰細末能吸附創面分泌物,保持局部乾燥。
- 化學作用:膽礬微量溶解後釋放銅離子,抑制細菌滋生,減輕感染。
- 協同拔刺:灰末的粗糙質地可能包裹異物邊緣,加之膽礬的腐蝕性,軟化周圍組織而利異物脫出。
古人選藥體現「簡便廉效」之原則,以就地取材之品,針對外傷感染化膿的病機(毒滯血瘀),結合「煅灰」增效之法,符合中醫外治「祛腐生新」的核心理念。
傳統服藥法
皂莢1梃,膽礬1分。
上燒作灰,為末。
乾貼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皂莢灰貼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 組成:皂莢1梃,膽礬1分。 主治:竹木刺傷肌肉,作膿。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