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莢塗方

皂莢塗方

ZAO JIA TU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50%
肺經 50%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皁莢塗方中包含皁莢,主要原因有二:

  1. 皁莢本身具有藥用價值: 皁莢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其皁苷成分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組織微循環,有利於消炎止痛。
  2. 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 皁莢常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以發揮更好的治療效果。例如,與金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材搭配,可增強清熱解毒效果;與地榆、黃柏等收斂止血藥材搭配,可促進傷口癒合。

因此,皁莢塗方中包含皁莢,是基於其藥用價值和與其他藥材的協同作用,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皂莢塗方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緊唇(即唇部緊繃、腫脹、乾裂或皸裂之症)

二、組成與藥效分析

主藥:皂莢

  1. 性味歸經:辛、咸,溫;歸肺、大腸經
  2. 傳統功效
    • 祛痰開竅
    • 散結消腫
    • 殺蟲止癢
    • 外用可去風痰、除濕毒

三、方劑組成邏輯

  1. 單方直取:僅用皂莢一味,取其外用散結消腫之效,直接針對唇部局部病變。
  2. 劑型設計
    • 散劑外塗:將皂莢研磨為末,水調成糊狀外敷,使藥力直達病所。
    • 滲透作用:皂莢辛散走竄,能穿透皮膚表層,改善局部氣血瘀滯。

四、治療原理推論

  1. 祛風除濕
    • 緊唇多因風邪外襲或濕熱鬱結所致,皂莢辛溫能散風,咸軟可化濕結。
  2. 消腫散結
    • 皂莢所含皂苷成分具刺激性,能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唇部腫脹緊繃。
  3. 抗菌斂瘡
    • 若緊唇伴隨皸裂潰瘍,皂莢外用可抑制病竈感染,輔助創面修復。

五、應用特點

  • 簡便專一:針對緊唇的局部症狀,單藥外用法直接作用患處,避免內服藥的繁複。
  • 以通為用:通過皂莢的疏通之性,解除唇部氣血壅滯,符合「結者散之」的治療原則。

(註:此分析基於古籍記載與傳統藥理歸納,未涉及現代藥理實驗佐證)

傳統服藥法


皂莢。
上為末。
每以少許,水調塗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皂莢塗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一八。 組成:皂莢。 主治:緊唇。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