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中藥方劑「地龍粉霜丹」中包含「粉霜」,主要原因有二: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粉霜」即滑石粉,性寒涼,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效。此方可能以地龍清熱通絡,配以粉霜清熱解毒,涼血止血,針對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病症。
- 潤燥滑腸,消腫止痛: 滑石粉亦能潤燥滑腸,消腫止痛,與地龍協同作用,可緩解因熱毒或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
整體而言,「粉霜」在「地龍粉霜丹」中起著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以及潤燥滑腸、消腫止痛的作用,與地龍相輔相成,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地龍粉霜丹方劑中包含蚯蚓,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蚯蚓性寒,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平喘止咳的功效。 傳統中醫認為,蚯蚓可以治療熱病、中風、癲癇、哮喘等病症,其寒性可以清熱解毒,而其通經活絡的特性則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治療中風等疾病。
- 蚯蚓富含蛋白質、氨基酸等營養物質,具有滋補強壯的作用。 傳統中醫認為,蚯蚓可以補益肝腎,增強體質,提高人體免疫力。
因此,地龍粉霜丹方劑中加入蚯蚓,旨在利用其清熱解毒、通經活絡以及滋補強壯的功效,以達到治療疾病、增強體質的目的。
地龍粉霜丹方中加入百草霜,主要考量以下兩個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百草霜性寒,味苦,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之功效。地龍本身亦有清熱解毒之效,與百草霜配伍,可加強清熱解毒之力,針對熱毒壅盛、發熱疼痛等症狀更顯效用。
- 配合地龍,增強疏通經絡之效: 百草霜能散結消腫,與地龍的通絡活血功效相輔相成,有助於疏通經絡,改善氣血運行,對於風濕痺痛、筋骨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
地龍粉霜丹中加入輕粉,主要原因在於其 清熱解毒 和 利濕通便 的功效。
輕粉為硃砂經火煅後研磨成的粉末,性寒,味辛。其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通便之效,能有效 清除體內熱毒,並 促進濕熱排出。在地龍粉霜丹中,輕粉與其他藥材配合,可 增強整體的清熱利濕作用,達到治療濕熱蘊結之病的功效。
地龍粉霜丹是中醫中一種傳統的外用方劑,常用於治療皮膚疾病等。然而,其組成中包含鉛丹這一成分,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討論。鉛丹,即鉛與硫的化合物,具有明顯的藥理活性,能夠用於消腫止痛和抗炎等作用。在古代中醫中,鉛丹被廣泛應用於外科治療,尤其是對於一些難以痊癒的皮膚病。然而,鉛的毒性和蓄積效應卻不容忽視。現代醫學對鉛的認識已經成熟,過量攝入可以導致中毒,影響神經系統和腎臟功能。因此,雖然鉛丹在傳統療法中具有其歷史意義和療效,但在現今應用中,需謹慎考量其安全性與有效性。這也促使醫療界對於傳統方劑的成分進行重新評估和調整,以確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地龍粉霜丹中加入甘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 緩和藥性: 地龍性寒,具有較強的清熱解毒功效,但若單獨使用,易傷脾胃。甘草性甘溫,能緩解地龍的寒性,保護脾胃,避免藥物對胃腸造成過度刺激,使藥性更加平和,利於服用。
- 調和藥性: 甘草味甘,入脾肺經,具有調和諸藥之功。在方劑中,甘草能協調地龍等藥物的功效,使藥效更為協調,發揮最佳療效。
地龍粉霜丹中加入冰片,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冰片性寒,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地龍粉霜丹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瘡瘍腫毒、咽喉腫痛等,冰片的加入可以增強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效果。
- 通竅止痛,開竅醒神:冰片具有芳香開竅、通經止痛的功效。地龍粉霜丹中加入冰片,可以幫助疏通經絡,開竅醒神,進一步緩解疼痛症狀。
地龍粉霜丹方劑中含有黃柏,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點功效:
- 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黃柏性寒,味苦,入腎、膀胱經,擅長清熱燥濕,瀉火解毒,可有效抑制濕熱蘊結所致的發熱、口渴、小便不利等症狀。地龍粉霜丹主要用於治療濕熱蘊結所致的皮膚病,黃柏的清熱燥濕功效能有效改善皮膚濕熱狀況。
- 抗菌消炎,止癢止痛: 黃柏具有抗菌消炎作用,能抑制多種病原微生物的生長繁殖,並能止癢止痛,對於濕熱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具有較好的緩解作用。地龍粉霜丹中加入黃柏,可以增強其抗菌消炎效果,促進皮膚病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地龍粉霜丹之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翻花楊梅瘡」。翻花楊梅瘡為古代對晚期梅毒(或嚴重皮膚潰瘍)之稱謂,特徵為瘡面凹凸不平、潰爛翻花狀,多因濕熱毒邪纏結、腐蝕肌膚所致。其病機與「楊梅瘡」(梅毒)相關,屬熱毒熾盛、血肉腐敗之證。
方劑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清熱解毒
- 黃柏(炒):苦寒,清下焦濕熱,瀉火解毒,針對熱毒壅滯之瘡瘍。
- 生甘草:甘平,緩和藥性,助解毒兼調和諸藥。
2. 殺蟲斂瘡
- 粉霜(輕粉之精製):辛寒有毒,具強力殺蟲攻毒之效,外用擅治惡瘡、梅毒。
- 輕粉:汞類礦物,毒性猛而殺蟲止癢,針對頑固濕瘡、腐肉。
- 胡粉(鉛粉):燥濕殺蟲,收斂瘡口,抑制潰爛。
3. 收濕生肌
- 蚯蚓糞(火焙乾):性寒,清熱利濕,外用可吸收瘡面滲液,助斂瘡。
- 黃丹(飛過):辛微寒,解毒生肌,為傳統瘡科要藥,但含鉛需慎用。
- 百草霜:灶突煙墨,收濕止血,吸附瘡面穢濁。
4. 止痛防腐
- 冰片:辛香走竄,清熱止痛,促藥透膚,緩解瘡瘍灼痛。
全方配伍思路
此方以「攻毒為主,輔以收斂」為核心:
- 汞鉛類藥(粉霜、輕粉、黃丹、胡粉)集中攻伐濕熱毒邪,殺蟲防腐,力猛而毒性強,直折惡瘡腐肉。
- 佐以收濕吸附之品(蚯蚓糞、百草霜)清理瘡面滲液穢物,防止毒邪蔓延。
- 冰片引藥透達,黃柏、甘草緩和毒性兼清餘熱。
適用於熱毒極盛、腐肉難斂之翻花潰瘍,然因含重金屬成分,古代以外用點搽為法,避免內服。其治療原理乃「以毒攻毒,燥濕斂瘡」,符合明清時期對頑惡梅瘡的峻劑思路。
傳統服藥法
粉霜2錢,蚯蚓糞1兩(火焙乾),百草霜3錢,輕粉2錢,黃丹3錢(飛過),生甘草2錢,冰片2錢,黃柏3錢(炒),胡粉2錢。
上為細末。
點搽。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地龍粉霜丹具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地龍粉霜丹, 出處:《洞天奧旨》卷十。 組成:粉霜2錢,蚯蚓糞1兩(火焙乾),百草霜3錢,輕粉2錢,黃丹3錢(飛過),生甘草2錢,冰片2錢,黃柏3錢(炒),胡粉2錢。 主治:翻花楊梅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