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味羊肝丸

JIA WEI YANG G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二

熱性指數

12

寒性指數

8

熱/寒比例

偏熱 (1.50)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肺經 16%
腎經 13%
膽經 13%
心經 8%
脾經 8%
膀胱經 4%
心包經 4%
胃經 4%
肝經
肺經
腎經
膽經
心經
脾經
膀胱經
心包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加味羊肝丸中加入羌活,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疏散風寒,止痛止癢:羌活性溫,味辛,具有疏散風寒、止痛止癢之效。羊肝偏於滋陰補血,但若遇風寒入侵,則可能導致肝氣鬱結,引發疼痛或瘙癢等症狀。羌活的加入可有效疏散風寒,解除肝氣鬱結,從而達到止痛止癢的效果。
  2. 協同羊肝,增強療效: 羊肝善於補肝益血,而羌活則具有疏肝解鬱的作用。二者相輔相成,可協同增強療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羊肝丸中加入川芎,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肝臟循環: 川芎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肝臟的血液供應,有助於修復受損的肝細胞。
  2. 疏肝解鬱,緩解肝氣鬱結: 川芎亦具有疏肝解鬱的功效,可緩解肝氣鬱結,有助於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肝臟的排毒功能。

因此,加味羊肝丸中加入川芎,可起到活血化瘀、疏肝解鬱的作用,有效改善肝臟功能,促進肝臟健康。

加味羊肝丸中加入密蒙花,主要基於其 清肝明目 的功效。

密蒙花性寒,味苦,入肝經,具有 清肝瀉火、明目退翳 的功效。羊肝味甘,性平,入肝經,具有 補肝益血、養血明目 的功效。

因此,在加味羊肝丸中加入密蒙花,可以 相輔相成,加強清肝明目的功效,對於肝火上炎、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狀具有良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羊肝丸方中加入木賊,主要考量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止血消腫: 木賊性寒,具有涼血止血、消腫生肌的功效。羊肝性溫,偏於補血養肝,與木賊寒涼之性相配,可調和藥性,避免單獨使用羊肝過於溫熱,導致肝火上炎。
  2. 清熱解毒: 木賊可清熱解毒,可輔助羊肝清熱涼血,對於肝熱所致的目赤腫痛、口苦咽乾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綜上,木賊的加入可有效改善羊肝丸的藥性,使其更具止血消腫、清熱解毒之功效,提高藥效。

加味羊肝丸中加入谷精草,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利濕,涼血止血:谷精草性寒,味甘,入肝、脾經。具有清熱利濕、涼血止血的功效。羊肝性溫,味甘,入肝、脾經,具有補肝益血、明目養肝的功效。谷精草與羊肝搭配,可起到清熱涼血、利濕止血的作用,適用於肝火旺盛、濕熱內蘊引起的目赤腫痛、視物模糊等症。
  2. 配伍增效:谷精草的清熱利濕作用,可輔助羊肝的補肝益血功效,使藥效更顯著。同時,谷精草的涼血止血作用,可有效預防羊肝的溫燥之性引起的出血症狀。兩者相輔相成,起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加味羊肝丸是一種常見的中藥方劑,其主要功能在於滋補肝腎、改善視力和增強免疫力。在其組成中,菟蕬子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菟蕬子,亦稱為狗脊子,具有補肝腎、明目和安神的功效。它含有豐富的植物化學成分,如多酚和糖類,這些成分有助於促進血液循環及提高視力。

此外,菟蕬子的使用能夠調和其他藥材,提升整體方劑的效果。它的甘溫性質能夠與羊肝的滋補特性形成互補,增強方劑的療效。對於那些受到視力模糊或肝腎虛弱影響的人來說,加入菟蕬子有助於緩解症狀,促進身體健康。在現代中醫臨牀中,這樣的組合已被證明能有效改善多種因肝腎功能不足而產生的問題,使患者的整體生命質量得以提升。

加味羊肝丸中加入決明子,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肝明目: 決明子性涼,味甘苦,入肝經,具有清肝明目之功效。羊肝性溫,味甘,入肝經,有補肝益血之效。兩者搭配,既能清肝熱,又能補肝血,有助於改善肝火上炎引發的目赤腫痛、視力模糊等症狀。
  2. 潤腸通便: 決明子亦有潤腸通便之效,可幫助排泄肝火所致的燥熱之氣,進一步改善肝臟功能。

加味羊肝丸中加入人參,主要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補益肝腎,增強體質: 羊肝性涼,能滋陰養血,而人參性溫,能補氣益血,兩者配合,可起到補益肝腎、增強體質的作用。尤其對於肝腎不足,氣血虧虛者,可有效緩解疲乏無力、面色蒼白等症狀。
  2. 扶正祛邪,增強療效: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之功效,可增強機體免疫力,抵禦外邪入侵。加入人參,可增強羊肝丸的治療效果,尤其對於因肝腎不足導致的虛弱症候,如慢性肝炎、腎虛腰痛等,有更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主治功效


加味羊肝丸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加味羊肝丸主要由以下藥材組成:

  • 羊肝:補肝明目,養血。
  • 羌活:散風寒,勝濕,止痛。
  • 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
  • 密蒙花:清熱瀉火,養肝明目。
  • 木賊:疏散風熱,明目退翳。
  • 谷精草:疏散風熱,明目退翳。
  • 菟絲子:補腎益精,養肝明目。
  • 決明子: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 人參:大補元氣,補脾益肺,生津養血,安神益智。
  • 甘菊花:疏散風熱,平肝明目,清熱解毒。
  • 黃連:清熱燥濕,瀉火解毒。
  • 防風:祛風解表,勝濕止痛,止痙。
  • 薄荷:疏散風熱,清利頭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氣。
  • 荊芥穗:解表散風,透疹,消瘡。
  •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潤腸通便。
  • 生地黃:清熱涼血,養陰生津。
  • 細辛:祛風散寒,通竅止痛,溫肺化飲。
  • 熟地:補血滋陰,益精填髓。
  • 五倍子:斂肺降火,澀腸止瀉,斂汗止血,收濕斂瘡。
  • 杏仁:降氣止咳平喘,潤腸通便。
  • 茯苓:利水滲濕,健脾,寧心。
  • 枸杞:滋補肝腎,益精明目。
  • 草決明:清肝明目,潤腸通便。
  • 青葙子:清肝瀉火,明目退翳。
  • 地膚子:清熱利濕,祛風止癢。
  • 茺蔚子:活血調經,清肝明目。
  • 石決明:平肝潛陽,清肝明目。

古文記載主治

根據古文記載,加味羊肝丸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眼科疾病:

  1. 一切目疾,翳膜內外障:這概括了多種眼科疾病,包括翳膜(可能指角膜翳、翼狀胬肉等)、內障(可能指白內障)和外障(可能指眼表疾病)。
  2. 因怒障翳遮睛:指因情志不暢、肝氣鬱結導致的視物模糊、眼部翳障。
  3. 目有如轉轆轤,漸生內障者:指視力逐漸下降,如同轉動的轆轤一般,可能指的是白內障的發展過程。此症狀被認為是「心腎虛耗,水火不交」所致。

治療原理分析

從中醫角度分析,加味羊肝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補益肝腎:方中羊肝、菟絲子、熟地、枸杞等藥材均有補益肝腎之功。中醫認為「肝開竅於目」,肝腎精血充足是眼睛健康的重要基礎。
  2. 疏風散熱:羌活、川芎、防風、薄荷、荊芥穗等藥材具有疏散風熱的作用,可以清除眼部的風熱邪氣,緩解眼部紅腫疼痛等症狀。
  3. 清肝明目:密蒙花、木賊、谷精草、決明子、甘菊花、黃連、青葙子、石決明等藥材有清肝明目的作用,可以改善視力,消除翳障。
  4. 活血化瘀:當歸、川芎、茺蔚子等藥材可以活血化瘀,改善眼部血液循環,促進病灶的吸收和消散。
  5. 滋陰降火:生地黃、五倍子等藥材可以滋陰降火,對於因陰虛火旺導致的眼部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6. 調和心腎:從《驗方新編》的描述來看,此方還被用於治療「心腎虛耗,水火不交」導致的內障。方中人參、熟地、茯苓等藥材可以補益心腎,而清熱藥物則可降火,達到水火既濟的效果。
  7. 袪濕:茯苓、地膚子能袪除濕氣。

總結

綜上所述,加味羊肝丸是一個以補益肝腎為基礎,兼顧疏風散熱、清肝明目、活血化瘀、滋陰降火等多種功效的方劑。它主要用於治療各種眼科疾病,特別是因肝腎不足、風熱上擾、氣血瘀滯、陰虛火旺等原因導致的翳膜、內外障等症狀。其治療原理是通過補益肝腎、疏散風熱、清肝明目、活血化瘀等多種途徑,達到改善視力、消除翳障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白乳羊肝1具(以竹刀割開,去膜,蒸熟,搗如泥), 甘菊花5錢 , 黃連1兩 , 防風(丟蘆), 薄荷(去梗) ,荊芥穗(去梗,淨) ,羌活5錢 , 當歸5錢 , 生地黃5錢 , 川芎3錢。
上為末,羊肝泥和為丸,如丸不就,加少酒糊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60-70丸,食後漿水送下;臨臥減半,茶清送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較強的疏風清熱、明目退翳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本方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孕婦、哺乳期婦女、小兒、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容易生氣慢性腎衰竭內障

相同名稱方劑


加味羊肝丸, 出處:《仙拈集》卷二。 組成:羌活1兩,川芎1兩,蒙花1兩,木賊1兩,谷精草1兩,菟絲子1兩,草決明1兩,或加青鹽3錢,人參3錢。 主治:因怒障翳遮睛。

加味羊肝丸, 出處:《醫便》卷三。 組成:白乳羊肝1具(以竹刀割開,去膜,蒸熟,搗如泥),甘菊花5錢,黃連1兩,防風(丢蘆),薄荷(去梗),荊芥穗(去梗,淨),羌活5錢,當歸5錢,生地黃5錢,川芎3錢。 主治:一切目疾,翳膜,內、外障。

加味羊肝丸, 出處:《異授眼科》。 組成:羊肝1具(去筋膜,瓦焙乾),細辛1兩,熟地1兩5錢,羌活1兩,五倍子1兩,白菊1兩,防風1兩,杏仁(去皮)1兩,菟絲子1兩,茯苓1兩,草決明(炒)1兩,枸杞1兩,青葙子1兩,地膚子1兩,茺蔚子1兩,石決明(煅)1兩。 主治:心腎虛耗,水火不交,目有如轉轆轤,漸生內障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