夾鹽散

夾鹽散

GA YAN SAN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腎經 50%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夾鹽散方劑中包含大麥,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利水消腫: 大麥性味甘淡,入脾、胃經,具有利水消腫之效。夾鹽散主治水腫,大麥能促進水液代謝,利尿消腫,配合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治癒效果。
  2. 健脾和胃: 大麥亦有健脾和胃之功效,能增強脾胃運化水濕的能力,改善水腫患者的消化功能,進一步促進水腫消退。

因此,夾鹽散方劑中加入大麥,不僅能利水消腫,更能健脾和胃,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夾鹽散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陰瘡及惡瘡」,即泛指外陰潰瘍、皮膚潰爛化膿、久不癒合的瘡瘍等。陰瘡多與濕熱下注、氣血瘀滯有關;惡瘡則多因毒邪蘊結,腐蝕肌膚而成。古代醫家認為此方能促進瘡口癒合、解毒消腫,外敷使用可拔毒生肌。

二、組成藥物分析及治療原理

  1. 鼓子草根(旋花科植物打碗花的根)

    • 傳統功效: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 本方作用:為君藥,針對瘡瘍熱毒,能消散局部瘀滯,促進化膿性瘡瘍的排毒與修復。
  2. 大麥

    • 傳統功效:和中消積,《本草綱目》載其能「消渴除熱,益氣調中」。外用可緩解瘡瘍腫痛。
    • 本方作用:為臣藥,利用其甘緩之性,調和局部氣血,輔助解毒並防止瘡面過度刺激。
    • 傳統功效:清熱涼血、殺蟲止癢,外用能軟堅散結、滲濕斂瘡。
    • 本方作用:為佐使藥,通過滲透作用引藥入瘡,增強解毒效果,並抑制瘡面腐肉生長。

三、組方邏輯與治療機理

此方以清熱解毒為主,結合消腫生肌之法:

  • 鼓子草根直攻熱毒,破除瘀滯;
  • 大麥調和藥性,保護瘡周組織;
  • 增強滲透,協同殺菌斂瘡。
    三藥合用,通過外敷使藥力直達病所,達到「拔毒-消腫-生肌」的漸進療效。其「三日後改為三日一易」的用法,顯示古代醫家對瘡瘍修復節奏的觀察,初期密集解毒,後期減少換藥頻率以利生肌。

四、推論可能拓展應用

基於其組成,此方或可應用於:

  1. 輕度皮膚感染(如癤腫、毛囊炎);
  2. 慢性潰瘍伴滲出(如糖尿病足早期);
  3. 溼熱型外陰瘙癢伴糜爛。
    然須符合「濕熱瘀毒」病機,若瘡面虛寒久不收口,則非其所宜。

(分析結束)

傳統服藥法


鼓子草根1把,大麥3十粒,鹽少許。
上搗令爛。
敷瘡上,1日1易,3日後3日1易。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陰道炎白帶子宮頸炎

相同名稱方劑


夾鹽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一。 組成:鼓子草根1把,大麥30粒,鹽少許。 主治:陰瘡及惡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