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麥敷方

DA MAI FU FANG | 更多圖表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0

寒性指數

10

熱/寒比例

極寒 (0.1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50%
腎經 50%
脾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大麥敷方」中以「大麥」為主要成分,乃因其具備多種藥性,能有效治療不同病症。

首先,大麥味甘性寒,具有清熱除煩、利水消腫之效。敷於患處能消退局部炎症、舒緩疼痛。其次,大麥富含澱粉,可吸收濕氣,並能軟化角質,促進傷口癒合。此外,大麥還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可抑制細菌滋生,預防感染。

綜上所述,大麥在「大麥敷方」中發揮着重要作用,其清熱消腫、利水止痛、軟化角質、抗菌消炎等功效,使其成為治療多種疾病的有效藥材。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大麥敷方」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聖濟總錄》記載,大麥敷方主治「蠼螋尿瘡」。該書中收錄多種治療蠼螋尿瘡的方劑,其中大麥敷方以單味大麥為用,其使用方法為「細嚼,塗瘡上」。

主治功效:

從《聖濟總錄》所載可知,當時的「蠼螋尿瘡」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患,多伴隨疼痛、滲液等症狀,甚至久不癒合。對比其他方劑,如鹿角膏、槐皮漿、茱萸膏等,這些方劑多以清熱解毒、收斂止痛為主,且大多需要搭配苦酒、醋等外用藥物。而大麥敷方則以單味大麥咀嚼後外敷,其治療原理應當與大麥本身的藥性相關。

治療原理分析:

大麥,味甘性平,具有多種功效。在現代中醫理論中,大麥具有消食除積、和胃止瀉、降火解毒、清熱利尿等作用。將其咀嚼後外敷於患處,其治療原理可能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 清熱解毒: 大麥性平,但具有清熱解毒之功,可以清除皮膚局部的熱毒,減輕炎症反應,有助於緩解紅腫熱痛等症狀。
  2. 收斂止癢: 大麥含有豐富的澱粉和黏液,這些成分咀嚼後可以形成糊狀物質,敷於患處具有一定的收斂作用,有助於減少滲液,緩解搔癢。
  3. 促進癒合: 大麥的健脾益氣功效,可增強機體修復能力,有助於瘡口癒合。其豐富的營養成分也可能提供患處一定的滋養,促進組織再生。
  4. 物理屏障: 咀嚼後的大麥糊狀物,敷於皮膚表面,可以形成一層保護膜,阻隔外界刺激,減少摩擦,有助於創面的癒合。

綜合分析:

總體而言,大麥敷方治療蠼螋尿瘡的原理,並非直接針對病原體,而是透過大麥本身的藥性,達到清熱解毒、收斂止癢、促進癒合等作用。這種單純而簡便的療法,可見古人在臨牀實踐中對藥材功效的深入觀察。與其他藥物配伍複雜的方劑相比,大麥敷方更顯樸實,體現了古代醫學在資源匱乏條件下,對單味藥物應用價值的充分挖掘。

傳統服藥法


大麥1合。
上藥細嚼,塗瘡上。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大麥敷方,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四九。 組成:大麥1合。 主治:蠼螋尿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