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驗化癖千捶膏

經驗化癖千捶膏

JING YAN HUA PI QIAN CHU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2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熱 (1.22)

複方歸經比例

胃經 13%
肺經 13%
肝經 13%
脾經 13%
心經 9%
大腸經 9%
腎經 9%
心包經 4%
膀胱經 4%
三焦經 4%
小腸經 4%
胃經
肺經
肝經
脾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心包經
膀胱經
三焦經
小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經驗化癖千捶膏是一種傳統中藥外用方劑,其組成中包含芒硝,有其獨特的療效和作用機制。芒硝,亦稱為硫酸鎂,是一種性寒、味鹹的藥材,常用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在經驗化癖千捶膏中,芒硝主要是用來促進血液循環、消腫以及軟化硬塊。其特性使其能有效地滲透皮膚,進一步促進局部組織的代謝,從而增強其他藥材的療效。此外,芒硝的清熱作用也有助於減輕由熱毒引起的不適症狀,從而提高患者的舒適度。這種方劑的應用歷史悠久,經過多年的臨牀實踐證明瞭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因此在當前仍然被廣泛採用。總之,芒硝在經驗化癖千捶膏中的使用,不僅提升了方劑的療效,也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療選擇。

經驗化癖千捶膏中加入花椒,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花椒性溫,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寒邪入侵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適用於治療因寒濕凝滯導致的皮膚病。
  2. 活血化瘀,消腫止痛:花椒亦能活血化瘀,消腫止痛,對於因血瘀凝滯引起的皮膚病,如濕疹、皮炎等,也有較好的治療作用。此外,花椒的辛辣氣味還能刺激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藥物吸收,增強治療效果。

經驗化癖千捶膏中添加蓖麻,主要是利用其潤腸通便的作用。

蓖麻子性熱,具有潤腸通便、消腫止痛的功效。經驗化癖千捶膏多用於治療小兒疳積、積滯,而小兒積滯常伴有腹脹便祕。蓖麻的潤腸通便作用可以幫助排出積滯,緩解腹脹,促進消化吸收,達到治療疳積的目的。

此外,蓖麻油還可以改善皮膚乾燥、瘙癢等症狀,對於一些伴有皮膚病症的疳積患者,也有輔助治療作用。

經驗化癖千捶膏中添加松香,主要出於以下兩點考慮:

1. 收斂止痛: 松香性溫,具有收斂、止痛的功效,可有效緩解因經驗化癖引起的皮膚瘙癢、疼痛等症狀。其收斂作用可幫助皮膚收縮,減少滲出,而止痛作用則可緩解患者因抓撓導致的疼痛。

2. 促進癒合: 松香還具有促進傷口癒合的功效。其獨特的成分可以幫助皮膚組織再生,加速創面癒合,有效防止因抓撓導致的皮膚損傷加重,加速恢復。

經驗化癖千捶膏中加入綠豆,主要有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綠豆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利水消腫的功效。對於化膿潰瘍、濕熱瘡毒等病症,綠豆能有效清熱解毒,促進傷口癒合,減輕炎症反應。
  2. 消腫止痛:綠豆富含維生素B族,能夠促進新陳代謝,加速組織修復,對於化膿性疾病引起的腫痛,綠豆可以起到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綠豆在經驗化癖千捶膏中,不僅可以清熱解毒,更能消腫止痛,有助於治療化膿潰瘍等病症。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經驗化癖千捶膏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小兒、大人內有積塊,發熱口臭」,其核心病機為「痰瘀互結,積滯化熱」。積塊多因氣滯、血瘀、痰濕久聚而成,鬱久化熱,上蒸於口,故見發熱口臭。膏藥外貼,透過局部溫通、軟堅散結之力,引藥透入腠理,以消磨積塊。

二、組成與治療原理分析

(一)藥物組成與配伍邏輯

  1. 皮消(芒硝)

    • 性味鹹寒,善「軟堅瀉下」,能破結消積。《本草綱目》載其「能消五金八石,去蓄結痰癖」。此處外用,取其滲透之性,助解散堅積。
  2. 川椒(花椒)

    • 辛熱溫通,能「散寒除濕,殺蟲止痛」。其辛散之性可助氣血流通,與皮消寒熱相制,防芒硝過寒凝滯;另能穿透皮膚,引藥入裏。
  3. 蓖麻仁

    • 甘辛平,有毒,但外用能「拔毒通絡,消腫拔膿」。《本草正義》謂其「外治可消腫追膿」。此方取其黏滯之性,助膏藥貼附,兼通竅散結。
  4. 黃香(松香)

    • 苦甘溫,為膏藥基質,能「拔毒生肌,燥濕殺蟲」。其黏合作用使諸藥成膏,溫性助川椒通行血脈。
  5. 綠豆

    • 甘寒清熱解毒,與川椒同熬,取其汁以緩和川椒燥性,兼制約全方溫熱之偏,防積熱加重。

(二)製法與外治機制

  1. 熬膏關鍵

    • 綠豆、川椒先熬汁,去渣存性,既保留溫通清解之效,又避免粗糙藥渣影響成膏。
    • 後入松香、芒硝、蓖麻仁,透過搗捶使藥性融合,增強滲透力。
  2. 外用原理

    • 麝香引藥:先擦麝香開竅透絡,助藥力深入。
    • 熱熨助行:狗皮膏貼後加熱熨斗,利用溫熱之氣行氣血、化瘀滯,使「結者散之」。
    • 三日一換:避免久貼皮膚受損,亦符合「積塊漸消」的治療節奏。

(三)配伍思路與功效推論

全方以「溫通軟堅」為主軸:

  • 寒熱並用:皮消綠豆清熱,川椒松香溫通,寒熱相濟,防過偏之弊。
  • 攻散結合:芒硝軟堅,川椒行氣,蓖麻仁透絡,共奏破積消癖之效。

此方外用機理,實為古代「內病外治」之典範,透過皮膚吸收與物理溫通,間接調動體內氣血,達到內消積塊之目的。

傳統服藥法


皮消(提過明淨者)6兩,川椒(去目)6兩,蓖麻仁(去殼)6兩,黃香(即拔過松香)3斤,綠豆半斤。
先將綠豆半升,川椒6兩,用水2瓤,熬成濃汁,濾去椒、豆,只存淨汁,再熬一炷香,入黃香在汁內,再熬二炷香,離火,入皮消,攪勻取出,入石臼內,加蓖麻子仁,陸續搗成膏,為1塊。
臨用時,量積塊大小、以熱水浴軟,捏成一餅。先用麝香少許擦皮膚,使引氣透,方覆藥,仍以狗皮膏貼,隨將有火熨斗,在膏藥上熨3-5次,再用絹帛勒之,3日1換,可除病根。
忌食苦菜、豆腐、香椿王瓜、茄子、雞、魚、醋、豬頭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有瀉下作用,服用後應注意補充水分,以免引起脫水。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經驗化癖千捶膏, 出處:《魯府禁方》卷三。 組成:皮消(提過明淨者)6兩,川椒(去目)6兩,蓖麻仁(去殼)6兩,黃香(即拔過松香)3斤,綠豆半斤。 主治:小兒、大人內有積塊,發熱口臭。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