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龍解毒散

WU LONG JIE DU S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回春》卷八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肺經 16%
胃經 16%
肝經 16%
脾經 16%
腎經 16%
大腸經 16%
肺經
胃經
肝經
脾經
腎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烏龍解毒散中加入木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 木耳性寒,味甘,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其富含多糖類物質,能增強免疫力,對抗感染,有效緩解由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
  2. 潤腸通便: 木耳富含膳食纖維,能促進腸道蠕動,幫助排毒,起到潤腸通便的作用。對於因熱毒淤積引起的便祕,木耳能起到緩解作用。

因此,烏龍解毒散中加入木耳,可有效清熱解毒,並輔助排毒,提高藥效。

主治功效


烏龍解毒散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症狀

根據古文記載,烏龍解毒散主要用於治療以下症狀:

  • 杖責傷:不論輕重,導致瘀血內阻,行動困難。
  • 疔甲爛肉:伴隨腿腫、面色發青、疼痛難忍、日夜難眠、全身惡寒發熱、精神惶恐不安。

治療原理

古文內容中,烏龍解毒散的組成有兩種:

一為木耳炒存性,另一為木耳炒存性加黃連。

木耳炒存性版本:

此方在《雜病源流犀燭》中記載,「木耳(炒存性四兩),每末五錢,熱酒服,服後少頃,藥力行至瘡上,從肉裡透如針刺,癢甚,不時流血水,即以藥水洗淨,貼膏藥。」

  • 木耳(炒存性): 木耳本身具有滋陰潤燥、養肺生津的功效,炒存性後,其藥性更偏向於活血化瘀。熱酒送服可以增強其藥效,使藥力更快地到達患處。服藥後出現針刺、癢感以及流血水,是藥物在患處發揮作用,促進瘀血排出、疏通經絡的表現。

木耳加黃連版本:

此方未在古文內容中記載,但結合藥物特性推測:

  • 木耳: 同上,滋陰潤燥,養肺生津,並有活血化瘀的作用。
  • 黃連: 清熱燥濕、消炎止痛。加入黃連,可以加強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特別是針對疔甲爛肉這種伴有明顯炎症的症狀。

綜合分析

烏龍解毒散的治療原理可以總結為以下幾點:

  1. 活血化瘀:木耳炒存性後,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以疏通經絡,消散瘀血,緩解因杖責導致的瘀血內阻和疼痛。
  2. 清熱解毒:黃連的加入,可以清熱燥濕、消炎止痛,針對疔甲爛肉等症狀,可以有效地控制炎症,減輕疼痛。
  3. 促進排毒:《雜病源流犀燭》中記載的服藥後反應(針刺、癢感、流血水)表明,烏龍解毒散可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毒素和壞死組織的排出。

總之,烏龍解毒散以活血化瘀為主要途徑,對於杖責傷和疔甲爛肉等症狀,有較好的治療效果。針對不同病症,可選擇單用木耳炒存性版本,或加入黃連增強清熱解毒功效的版本。

傳統服藥法


木耳4兩。
止疼痛。
入淨砂鍋內,炒焦存性,為末。
每服5錢,熱黃酒1碗調服。服藥後,坐待少時,其藥力行開至杖瘡上,從肉裡面往外透,如針刺癢甚,不時流血水。或以藥水洗淨,貼上膏藥,其杖處疼痛腫硬,次日即消。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烏龍解毒散, 出處:《回春》卷八。 組成:木耳4兩。 主治:止疼痛。主治:打傷,不拘輕重;及疔甲爛肉連腿腫、面青、疼痛難忍,晝夜無眠,渾身憎寒壯熱,神魂驚怖者。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