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痞核桃
XIAO PI HE T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景岳全書》卷五十五
熱性指數
寒性指數
熱/寒比例
中性 (0.94)複方歸經比例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消痞核桃方劑中加入莪朮,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消痞化積: 莪朮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具有破血行氣、消積化癥的功效。消痞核桃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痞塊、積聚等症,莪朮可有效消散積聚,化解瘀滯,配合其他藥物共同達到消痞散結的目的。
- 活血通絡: 莪朮還有活血通絡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氣血運行,有助於消散痞塊,解除疼痛,加速病症恢復。
消痞核桃方劑中加入當歸,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活血化瘀,通經絡:當歸具有活血化瘀、通經絡的功效,能改善氣血循環,促進局部血液流通,有助於消除痞塊,緩解核桃引起的阻塞現象。
- 補血養血,益氣養陰:核桃常因脾虛氣弱、氣血不足所致,而當歸具有補血養血、益氣養陰的作用,能增強機體抵抗力,從根本上改善核桃的病因,達到治本之效。
消痞核桃方劑中加入白芥子,主要原因有二:
一、 消痞散結: 白芥子性溫,味辛,入肺經,具有散寒化痰、消痞散結之效。對於因寒痰凝結所致的痞塊,白芥子能溫散寒邪,使痰液消散,達到消痞散結的目的。
二、 促進藥物吸收: 白芥子可促進藥物吸收,提高藥效。白芥子含有芥子油,具有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能加速藥物成分的吸收和代謝,使藥物更有效地發揮療效。
消痞核桃方中包含急性子,主要因為急性子具有以下功效:
- 消痞散結:急性子性味苦寒,入肝、脾經,具有消痞散結、化痰止咳的功效。對於因痰濕阻滯所致的胸脘痞滿、咳嗽痰多等症,具有較好的治療作用。
- 活血化瘀:急性子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有助於消散腫塊、改善疼痛。
綜上所述,消痞核桃方中加入急性子,可發揮其消痞散結、活血化瘀的功效,有助於治療因痰濕阻滯、氣血瘀滯所致的胸脘痞滿、咳嗽痰多等症。
消痞核桃方中加入芒硝,主要是利用其以下特性:
- 軟堅散結:芒硝味苦鹹寒,入肝、胃經,具有軟堅散結、通利二便之效。對於痞塊堅硬、痰核凝滯等症狀,芒硝能起到化痰軟堅,使痰核消散的作用。
- 引藥下行:芒硝性寒滑,能引導藥物下行,促進藥力直達病竈。此方以核桃仁為主,性溫潤,配合芒硝的引導作用,能更有效地將藥力送達病竈,達到治療效果。
消痞核桃方劑中包含胡桃仁,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核桃仁性溫,味甘,入腎、肺經,具有潤腸通便、補腎固精、益氣養血之功效。對於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大便不暢等症狀,胡桃仁能起到調理作用,改善消化功能,促進營養吸收。
- 核桃仁含有豐富的油脂、蛋白質、維生素E等營養成分,能夠補益氣血,滋潤臟腑,增強體質。對於體虛乏力、消瘦乏元氣的患者,胡桃仁能夠起到一定的補益作用,提升抗病能力,促進身體康復。
主治功效
消痞核桃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痞塊。
治療原理分析
消痞核桃方劑主要用於治療痞塊,即腹中結塊,或硬或痛的病症。從方劑組成來看,其治療原理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
- 行氣破積,軟堅散結: 方中莪術為君藥,具有行氣止痛、破血化瘀的功效,是治療痞塊的要藥。芒硝能瀉下導滯、潤燥軟堅,可以協助莪術消散痞塊。海粉具有軟堅散結的作用,也能增強消痞的效果。三藥合用,能有效地行氣活血、破積消痞、軟堅散結。
- 活血化瘀,溫通經絡: 當歸補血活血、調經止痛,與莪術配伍,可以增強活血化瘀的作用,有助於消散血瘀所致的痞塊。白芥子能散寒解表、利水通便,有助於經絡疏通。急性子性溫,具有溫肺化痰、降逆平喘之效,白芥子、急性子二藥可以溫化經絡、軟化堅硬的腫塊。
方劑組成分析
- 莪術: 行氣止痛、破血化瘀,為君藥,主攻痞塊。
- 當歸: 補血活血、調經止痛,協助莪術活血化瘀。
- 白芥子: 散寒解表、利水通便,有助於經絡疏通。
- 急性子: 溫肺化痰、降逆平喘,可溫化經絡,軟化堅硬的腫塊。
- 芒硝: 瀉下導滯、潤燥軟堅,協助莪術消散痞塊。
- 海粉: 軟堅散結,增強消痞的效果。
- 大核桃: 根據《景岳全書》的記載,大核桃需與上述藥材同煮,其具體作用機理尚不明確,可能與增強藥效或作為藥引有關。
總結
消痞核桃方劑以行氣破積、活血化瘀、軟堅散結為主要治療原則,通過莪術、芒硝、海粉等藥物的共同作用,達到消散痞塊的目的。當歸、白芥子和急性子則起到輔助作用,增強活血化瘀、溫通經絡的效果,最終實現痞塊的消散。此方劑的運用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針對痞塊的不同病因病機,靈活組方,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傳統服藥法
莪朮(酒洗)4兩,當歸(酒洗)4兩,白芥子4兩,急性子4兩(俱搗碎),皮消8兩,海粉8兩,大核桃100枚。
尤以群藥入砂鍋內,寬水煮1-2沸,後入大核桃重5錢者百枚,同煮1日夜,以重1兩為度,取起晾乾,先用好膏藥1個,摻阿魏1錢,麝香半分,量痞大小貼住,以熱手磨擦,每空心服前桃1個,3日後2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消痞核桃, 出處:《景岳全書》卷五十五。 組成:莪朮(酒洗)4兩,當歸(酒洗)4兩,白芥子4兩,急性子4兩(俱搗碎),皮消8兩,海粉8兩,大核桃100枚。 主治:痞塊。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