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千金化毒丸中包含白礬,乃因其具有解毒之效。白礬性寒,味酸澀,入肺、胃經,能清熱解毒,止吐止瀉,收斂止血。
古人認為白礬可解多種毒物,如毒蛇咬傷、食物中毒等。此外,白礬亦可燥濕止癢,故於治療濕疹、皮炎等症亦有所用。然白礬性寒,不可過服,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主治功效
千金化毒丸主治功效分析
治療原理
千金化毒丸以白礬為主要成分,並常佐以蔥白同用。
白礬:味酸澀,性寒。歸肺、脾、胃、大腸經。具有解毒殺蟲,燥濕止癢,止血止瀉,清熱消痰的功效。在方劑中主要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尤其針對金石藥毒引起的癰疽有特效,因其能「解金石之毒」。
蔥白:味辛,性溫。歸肺、胃經。具有發汗解表,散寒通陽的功效。在方劑中主要起到輔助發散,增強藥效的作用。與白礬合用,可以增強解毒消腫的效果,並且可以幫助排出體內的毒素。
古文內容分析
《景岳全書》
- 強調千金化毒丸不僅能止痛生肌,更具有「護膜止瀉,消毒化膿,及內癰排膿托裡之功」。
- 指出其對於「諸惡毒」皆有療效,尤其是「金石毒藥發疽者尤效」。
- 認為此方「托裡固內止瀉,解毒排膿,不動臟腑,不傷氣血,有益無損」,且「藥易得,其功甚大」。
- 提到可用於蟲咬傷,外敷內服皆有效。
《靈驗良方彙編》
- 著重指出千金化毒丸對於「疔瘡」初起未成膿者,有「神效」。
- 再次強調其「托裡固內、止瀉,解毒排膿,不動臟腑,不傷氣血,有益無損」的特點。
- 提供了使用蔥白湯送服,以及服後蓋被發汗的具體用法,認為可以「汗出如淋,其病若脫」。
《外科證治全書》
- 記載了以黃蠟、白礬製成丸劑的另一種製作方法。
- 重申了千金化毒丸「不惟止痛生肌,亦能護膜止瀉,消毒作膿,及內癰排膿托毒」的多重功效。
- 強調其對於「諸惡毒」的療效,並推薦與「仙方活命飲」合用以去除餘毒。
總結
綜合古文內容,千金化毒丸的主要功效可以概括為:
- 清熱解毒:針對各種惡毒,尤其是疔瘡和金石藥毒引起的癰疽。
- 消腫止痛:減輕患處的腫脹和疼痛。
- 排膿托裡:促進膿液排出,並保護內部組織不受進一步損害。
- 護膜止瀉:保護黏膜,並具有一定的止瀉作用。
此方以白礬為主,配伍蔥白,具有藥性平和、效果顯著、應用廣泛的優點,被認為是治療外科瘡瘍的良方,特別是在古代醫療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其簡便易得的特性更顯珍貴。
傳統服藥法
白礬(明亮者佳)。
上藥生為末,薄糊為丸。
每服3錢,以蔥湯送下。連進2服,其功最大。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癤和癰
相同名稱方劑
千金化毒丸, 出處:《瘍科選粹》卷二。 組成:白礬(明亮者佳)。 主治:癰疽因服金石所致。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