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火利痰丸

QU HUO LI TAN W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玉案》卷三

熱性指數

14

寒性指數

17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17%
肝經 17%
腎經 13%
大腸經 13%
胃經 13%
心經 8%
小腸經 8%
心包經 4%
三焦經 4%
脾經
肝經
腎經
大腸經
胃經
心經
小腸經
心包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3-09-10

主治功效


祛火利痰丸

整體功效

熱化痰,利咽止咳。

主治

一切痰火久嗽不住。

用於一切痰火引起的久咳不止。

文獻參考

傳統服藥法


大黃(錦紋者1斤,切片,好酒浸二日,上下柳葉蒸黑色,曬乾為末),巴戟天4兩(水泡,去骨),蘿蔔子(炒)2兩,真蘇子(炒)2兩,麥芽(炒)2兩,枳實(炒)2兩。
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50丸,空心茶清送下。

方劑組成解釋


大黃、巴戟天、胡蘿蔔子、輕粉、麥芽、枳實均具有清熱化痰、利咽止咳的功效。本方以大黃、巴戟天、胡蘿蔔子、輕粉、麥芽、枳實為主要成分,配伍使用,具有清熱化痰、利咽止咳的功效,可用於治療一切痰火引起的久咳不止。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清熱化痰、利咽止咳的功效,但不宜長期服用。服用本方期間,應注意飲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相關疾病


腹瀉多痰

相同名稱方劑


祛火利痰丸, 出處:《玉案》卷三。 組成:大黃(錦紋者1斤,切片,好酒浸2日,上下柳葉蒸黑色,曬乾爲末),巴戟天4兩(水泡,去骨),蘿蔔子(炒)2兩,真蘇子(炒)2兩,麥芽(炒)2兩,枳實(炒)2兩。 主治:一切痰火,久嗽不住。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