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粉散中含有硼砂,主要原因在於其 清熱解毒 和 消腫止痛 的功效。硼砂性寒,味甘鹹,入心經,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常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等症狀。
金粉散本身也是一種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藥方,其組成多為寒涼藥物,而硼砂的加入更能增強其清熱解毒的功效,並輔助消腫止痛,達到更好的療效。
金粉散中添加白檀,主要原因如下:
- 清熱解毒,涼血止血: 白檀性寒,味甘,入心、肺、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之功效,可輔助治療因熱毒引起的瘡瘍腫毒、吐血、衄血等症狀,與金粉散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相輔相成。
- 芳香闢穢,改善氣味: 白檀具有芳香闢穢之效,可改善中藥方劑的氣味,使其更易於患者接受。
金粉散中包含硃砂,主要原因如下:
1. 鎮心安神: 硃砂性寒,入心經,能鎮心安神,治療心神不寧、驚悸失眠等症狀。
2. 解毒消腫: 硃砂亦有解毒消腫之效,可用於治療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然而,硃砂含有汞,長期服用或過量使用會對人體造成傷害。因此,使用金粉散需在醫師指導下進行,不可自行服用。
金粉散中加入烏梅,主要考量其以下兩個原因:
- 收斂止瀉: 烏梅味酸澀,性寒,具有收斂止瀉、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因脾胃虛弱、腸滑不固而引起的腹瀉,烏梅可以起到收斂腸道、固澀止瀉的作用。
- 解毒止痛: 烏梅具有解毒止痛的功效,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腹痛、口渴、咽喉腫痛等症狀。金粉散中加入烏梅,可以增強方劑的解毒止痛效果,減輕腹痛症狀。
金粉散中包含鬱金,主要原因如下:
- 行氣止痛:鬱金味苦辛,性溫,入肝膽經,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金粉散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鬱金可幫助疏通經絡,活血化瘀,消腫止痛。
- 清熱解毒:鬱金亦具清熱解毒之效,可輔助其他藥材消炎止痛,減輕傷口感染,促進傷口癒合。
鬱金與金粉散中的其他藥材配伍,共同發揮行氣活血、消腫止痛、清熱解毒的功效,達到治療跌打損傷的療效。
主治功效
金粉散主治功效分析
金粉散一方,在多部中醫典籍中均有記載,主治功效側重於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鎮心安神等方面。分析不同典籍的記載,其應用範圍涵蓋內外兒科等多個領域。
治療原理分析:
金粉散的治療原理,可從其組成藥物及古文記載兩方面來分析:
1. 藥物組成分析:
- 硼砂:消炎止癢、殺菌消毒,用於外治癰疽瘡瘍,內服可清熱解毒。
- 白檀:抗菌抗病毒、鎮靜安神,有助於緩解疼痛及焦躁不安等症狀。
- 硃砂:解毒化痰、平喘定驚,既可解毒消腫,又能鎮心安神。
- 烏梅:健胃助消化、潤肺止咳,可緩解因熱毒引起的脾胃不適及咳嗽等症狀。
- 鬱金:活血化瘀、調經止痛,有助於改善局部氣血運行,消腫止痛。
從藥物組成來看,金粉散以清熱解毒藥物為主,輔以鎮靜安神、活血化瘀、健胃潤肺之品。
2. 古文記載分析:
- 《嬰童百問》:記載金粉散可用於治療嬰幼兒的各種熱證,包括驚熱、風熱、虛熱、潮熱等,表現為面色紅赤、口多涎唾、身體溫熱、夜臥不安、吐哯嘔逆等。治療原理上,以清熱為主,兼顧鎮心化涎壓驚。同時也指出,在表證未解時,應先解表,再用金粉散退餘熱。這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根據病情的不同階段,採用不同的治療方法。
- 《幼幼新書》:記載金粉散可用於治療傷風咳嗽或回嗽後多吐。分析其藥物組成,包含麻黃、貝母、杏仁、甘草等,具有宣肺止咳化痰的作用;糯米、鬱金、天南星則有健脾化濕、理氣降逆的功效;知母、人參則可滋陰清熱、益氣扶正。整體來看,此方針對的是外感風邪、肺氣失宣兼有痰熱的咳嗽,治療原則為宣肺止咳、化痰清熱。
- 《外科精要》、《瘍醫大全》、《景岳全書》、《赤水玄珠》等:多部外科典籍均提到"清心內固金粉散",或名"金花散",主治癰疽瘡瘍、發熱大渴、毒氣熾盛等症狀。其治療原理為解毒清心,流行氣血,散滯清火。方中以綠豆、硃砂、甘草清熱解毒;人參、茯苓益氣扶正;朴硝、白豆蔻、麝香、雄黃、冰片等則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此方體現了中醫外科"以毒攻毒"、"清熱解毒"的治療原則。
- 《雜病源流犀燭》:記載"清心內固金粉散"可用於治療"發肋",即肋部發癰,腫盛疼痛,甚至毒氣內攻。方中以辰砂、茯苓、人參、甘草清熱解毒、益氣扶正;綠豆、雄黃、麝香、冰片、朴硝、蔻仁等則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治療原理上,著重於清熱解毒,兼顧扶正祛邪。
- 《證治摘要》:記載華岡氏金粉散用於治療舌疽,以硼砂、鬱金、辰砂、白檀、烏梅等藥物共研細末,以艾葉和紙包裹,每日嗅吸。方中硼砂、辰砂清熱解毒;鬱金活血化瘀、行氣止痛;白檀、烏梅抗菌消炎、生津斂瘡。此方體現了中醫外治法的應用,通過嗅吸藥物,使藥效直達病所,達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目的。
- **《太平聖惠方》**記載"地黃金粉散" 用於治療"虛勞、心肺熱吐血"。方中以地黃滋陰涼血;飛羅面(麵粉)則有補益脾胃的作用。此方主要針對陰虛火旺、心肺熱盛所致的吐血,治療原則為滋陰降火、涼血止血。
總結:
綜合上述分析,金粉散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了以下幾個方面:
- 清熱解毒:金粉散中多味藥物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清除體內熱毒,緩解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症狀。
- 消腫止痛:部分藥物具有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可改善局部氣血運行,減輕疼痛。
- 鎮心安神:部分藥物具有鎮靜安神的作用,可緩解因熱毒擾心所致的煩躁不安、驚悸等症狀。
- 扶正祛邪:部分藥物具有益氣扶正的作用,可增強機體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典籍中記載的金粉散,其藥物組成和主治功效略有差異,這體現了中醫方劑的靈活性和辨證論治的特點。在實際應用中,應根據患者的具體病情,選擇合適的方劑。
傳統服藥法
黃柏、天南星各等分。
上為末,釅醋調塗。
小兒無故生口瘡,不下乳食,只於腳心塗貼;咳嗽塗頂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有毒,慎用。
- 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金粉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六五。 組成:黃柏、天南星各等分。 主治:小兒口瘡,不下乳食,咳嗽。
金粉散, 出處:《漢藥神效方》。 組成:硼砂4分,白檀5分,丹砂1錢,烏梅5分,鬱金4分,金粉1錢。 主治:舌疳。
金粉散, 出處:《幼幼新書》卷十六引《惠眼觀證》。 組成:麻黃(不去節)、貝母、糯米、鬱金(皂角水煮)、杏仁(去皮尖.别研)、甘草(炙)、天南星(薑汁浸1宿,作餅子炙)、人參、地膽、知母各等分。 主治:傷風咳嗽,或回嗽後多吐。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