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葉湯

LAN Y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3

寒性指數

26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3%
肺經 15%
肝經 15%
心經 11%
大腸經 11%
膀胱經 7%
胃經 7%
腎經 3%
膽經 3%
脾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膀胱經
胃經
腎經
膽經

最後更新日:2024-12-17

方劑組成解釋

藍葉湯中加入地龍,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解毒,通經活絡:地龍性寒,具有清熱解毒、通經活絡的功效。藍葉湯常用於治療熱毒壅盛、經絡阻滯等症狀,地龍的加入可增強藥效,促進血液循環,緩解疼痛。
  2. 疏散風熱,利咽消腫:地龍具有一定的疏散風熱、利咽消腫的作用。藍葉湯中常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的藥材,地龍的加入可以協同作用,增強藥效,達到更佳的療效。

藍葉湯中加入人參,乃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補氣益血: 藍葉湯多用於氣血不足所致的疾病,如面色蒼白、神疲乏力、心悸氣短等。人參為補氣藥,能補益元氣,改善氣血虛弱,與方中其他藥物共同發揮療效。
  2. 扶正固本: 人參具有扶正固本的作用,可增強人體抵抗力,促進機體恢復。在藍葉湯中,人參能提高患者的抵抗力,有助於疾病的康復。

總之,人參的加入,能使藍葉湯更具補益氣血、扶正固本的功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藍葉湯中包含烏梅,主要原因有二:

  1. 斂肺止咳:烏梅性酸斂,能收斂肺氣,止咳平喘。藍葉湯主要用於治療肺熱咳嗽,烏梅可起到清熱潤肺、止咳化痰的作用,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達到更佳的療效。
  2. 生津止渴:烏梅味酸,入肺經,能生津止渴,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口乾咽燥。對於伴有口渴症狀的肺熱咳嗽患者,烏梅可以有效緩解不適,提高患者的生活品質。

藍葉湯中包含冬瓜子,主要是因為冬瓜子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

冬瓜子性寒,味甘,入肺、膀胱經,其利水消腫的功效主要體現在其能促進腎臟排泄水分,減少體內水腫,對於因濕熱內蘊導致的浮腫、小便不利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此外,冬瓜子還具有清熱解毒的作用,能清解暑熱,對於因暑熱引起的口渴、煩躁、小便赤黃等症狀也有緩解作用。

因此,在藍葉湯中加入冬瓜子,可以增強其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功效,更加全面地治療相關疾病。

藍葉湯中包含蝸牛殼,主要是利用其 清熱解毒 的功效。

蝸牛殼,中藥名為 貝殼,性寒,味甘鹹,歸肺、肝經。其主要作用在於 清熱瀉火,消腫止痛,對於熱毒壅盛所致的各種病症,如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疔瘡腫毒等,均有一定的療效。

在藍葉湯中,蝸牛殼的加入,可能與方劑的整體組成和治療目的有關,旨在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以達到治療疾病的效果。

藍葉湯中加入赤茯苓,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健脾利濕: 赤茯苓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健脾利濕、滲濕止瀉的功效。藍葉湯多用於治療溼熱蘊結,導致的各種疾病,如溼疹、帶下、小便不利等。赤茯苓可以幫助脾胃運化水溼,消除體內溼熱,達到治療目的。
  2. 利水消腫: 赤茯苓也能利水消腫,對溼熱導致的腫脹有輔助治療作用。藍葉湯中往往還包含其他利水消腫的中藥,如車前子、澤瀉等,赤茯苓的加入可以協同這些藥物,增強利水消腫的功效。

藍葉湯中包含黃連,主要源於其清熱瀉火之效。黃連味苦寒,入心、胃、膽經,具有清熱解毒、瀉火燥濕、涼血止血之功。

藍葉湯用於治療熱毒熾盛、心煩不寐、口舌生瘡、牙齦腫痛等症。黃連在方中起到清熱瀉火、解毒消炎的作用,與其他藥物配合,可有效控制病情,促進恢復。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藍葉湯」

組成:

  • 地龍:具有平肝息風、祛風濕、止痛、清熱瀉火、清熱利尿、止咳平喘、通經絡等功效。

  • 冬瓜子:具有利水滲濕、清熱化痰、潤肺止咳的功效。

  • 黃連:具有清熱燥濕、瀉火解毒之功。

  • 人參:具有補氣、增強免疫力、調節血糖、改善心血管功能、提高記憶力、延緩衰老、提高性功能等功效。

  • 烏梅:具有固澀收斂、驅蟲殺蟲、生津止渴、止咳平喘、止血、止瀉、止嘔等功效。

  • 赤茯苓:具有利水滲濕、益氣養心、補肺固精、安神鎮靜、清熱解毒、止瀉、健脾養胃等功效。

  • 蝸牛殼:具有平肝熄風、解毒、明目、止痛的功效。

功效:

  • 無辜疳:一種以消瘦、腹瀉、食慾不振為主要症狀的疾病。

  • 血痢不斷:指因細菌或寄生蟲感染而引起的腹瀉,並伴有粘液、膿液或血液。

總結:

中藥方劑「藍葉湯」具有多種功效,包括清熱解毒、瀉火止瀉、固澀收斂、緩解咳嗽、平喘、殺蟲等。常用於治療無辜疳、血痢不斷、便溏腹瀉、口臭口乾等症狀。

傳統服藥法


藍葉1分,黃連(去須)半兩,白茯苓(去黑皮)1分,冬瓜子(炒)半兩。
上為粗末。
每服1錢匕,入蜜少許,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分溫2服,空心、午後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痢疾大便膿血

相同名稱方劑


藍葉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七八。 組成:藍葉1分,黃連(去須)半兩,白茯苓(去黑皮)1分,冬瓜子(炒)半兩。 主治:小兒赤白痢,挾熱多渴。

藍葉湯, 出處:《普濟方》卷三九七。 組成:藍葉1兩,地龍半兩,人參半兩,烏梅半兩,冬瓜子半兩,蝸牛殼(炒)半兩,赤茯苓半兩,黃連半兩。 主治:無辜疳,血痢不斷。

藍葉湯, 出處:《聖濟總錄》卷一八二。 組成:吳藍葉半兩,犀角(鎊)半兩,升麻半兩,黃耆(銼)半兩,山梔子仁半兩,連翹半兩,甘草(炙)半兩,黃芩(去黑心)1分,大青1分,玄參1分,大黃(銼,炒)3分。 主治:小兒疽瘡。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