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龍糞散

地龍糞散

DI LONG FEN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3

熱/寒比例

極寒 (0.17)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1%
脾經 20%
肺經 15%
心經 10%
大腸經 10%
腎經 10%
膀胱經 4%
胃經 4%
肝經
脾經
肺經
心經
大腸經
腎經
膀胱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地龍糞散方劑中包含「地龍」,這是有其藥理依據的。

「地龍」,即蚯蚓,性寒,味鹹,具有清熱解毒、通絡止痙、利水消腫之功效。其糞便亦有藥用價值,能清熱利濕,解毒消腫。

方劑中加入地龍,可借其清熱解毒之性,配合其他藥物,達到治療目的。而地龍糞則可增強利濕消腫之效,促進病邪排出,達到標本兼治的效果。

地龍糞散為傳統中醫方劑之一,其組成中含有人參,此成分之加入主要基於人參的補氣固本功效。人參性溫味甘微苦,歸脾肺經,擅長大補元氣,復脈固脫,益智安神。在地龍糞散中,人參能強化整體方劑的補益作用,尤其針對氣虛體弱,精神疲憊者效果顯著。地龍糞,即蚯蚓糞,具有通利小便、清熱解毒之效。兩者相輔相成,人參補氣以助地龍糞之清利,地龍糞則增強人參的行氣活血之力,共同達成調理身體、促進康復的目的。此方適宜於治療因氣虛所致的小便不利、水腫等症狀,體現了中醫辨證施治的精隨。

地龍糞散方中加入龍骨,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鎮驚安神: 龍骨性寒、味甘鹹,入心、肝、腎經,具有鎮驚安神、收斂固澀之效。地龍糞散主治小兒驚癇、夜啼不安等症,而龍骨可有效緩解驚悸、失眠等症狀,協同其他藥物發揮安神定驚之效。
  2. 固澀止瀉: 龍骨亦具止瀉作用,可收斂腸道,減少滑泄,對於地龍糞散所治的腸胃不適、腹瀉等症狀,能起到輔助治療的作用,使藥效更全面。

地龍糞散方中加入烏梅,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斂肺止咳: 烏梅味酸,性平,入肺經,能斂肺止咳。地龍糞散主治肺熱咳嗽,烏梅可協助清熱潤肺,緩解肺熱所致的咳嗽症狀。
  2. 生津止渴: 烏梅能生津止渴,緩解因肺熱引起的口乾舌燥症狀。地龍糞散中加入烏梅,可增強其清熱解毒、生津止渴的功效,改善患者的整體狀態。

地龍糞散方中加入蝸牛殼,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 蝸牛殼性寒,味甘鹹,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的功效。配合地龍的清熱利濕,共同作用於熱毒蘊結所致的瘡瘍腫毒、濕熱下注等病症,起到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作用。
  2. 利水通淋: 蝸牛殼入膀胱經,能利水通淋,對於濕熱下注所致的淋病、尿頻尿痛等症狀具有輔助治療作用。配合地龍的利水滲濕,共同促進體內濕熱排出,改善水腫和尿路感染症狀。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地龍糞散】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此方記載主治「小兒痢渴,煩熱不止」,乃針對小兒因痢疾(濕熱或積滯下痢)引發的津液耗傷、口渴煩躁與身熱不除之證。痢疾本多濕熱內蘊,若久痢傷陰或熱邪熾盛,則見煩渴、熱象纏繞。外治法選擇熨敷(熱熨),意在透過溫通之力,調和氣血、散鬱熱,兼顧止痢與緩解外熱。


組成邏輯推理與治療原理

  1. 炭灰/桑灰(5升)

    • 性用:草木灰性溫,具吸附收斂之效,傳統用於「散寒濕、止血痢」。《本草綱目》載桑灰「利水、止血」,炭灰則能燥濕。此處取其溫熱之性,熨敷時促進局部氣血流通,助排濕熱;其吸附之力或間接緩解腸道濕濁。
  2. 蚯蚓糞(地龍糞,1升)

    • 性用:蚯蚓糞(非地龍本身)性寒,《本草拾遺》言其「解熱毒,利小便」。此處配合溫熱之灰,寒溫相制,既能清局部鬱熱(如腹中濕熱積滯),又藉其疏通之性助排毒,符合「通因通用」治痢思路。
  3. 紅藍花(7捻)

    • 性用:即紅花,辛溫活血,《開寶本草》謂其「主產後血暈,腹內惡血不盡」。此方用量輕,取其活血行滯之效,助氣血通暢,緩解痢疾腹痛;另配伍醋之酸收,防辛散太過。
  4. 釅醋調敷

    • 輔助作用:醋性酸收,能散瘀解毒,並助藥性滲透。其酸斂之性可協調紅花之散,形成「散中有收」的動態平衡。

配伍邏輯與外治機理

  • 寒溫並調:蚯蚓糞之寒清熱,炭灰之溫通絡,紅花辛溫活血,三者共奏清熱活血、調和寒熱之效。
  • 從外治內:熨法透過持續溫熱刺激,使藥性由腠理透入,促進腹部氣血循環,改善濕熱壅滯所致的痢疾與煩熱。熱熨能「通陽氣」,陽通則濕化熱散,符合《內經》「客者除之,結者散之」原則。
  • 標本兼顧:外治直接作用於腹痛部位,緩解症狀(標),同時調和氣血、清熱化濕以治痢(本)。

總結
此方以外治法巧妙結合藥性,通過溫通、清熱、活血的動態平衡,針對小兒痢疾的熱鬱與津傷病機。其組成體現「內病外治」的思維,尤適合小兒服藥困難者,展現古代中醫對藥性與物理療法結合的靈活運用。

傳統服藥法


炭灰5升(無炭灰,桑灰亦得,紗羅羅之1遍),蚯蚓糞1升(搗之),紅藍花7捻。
上一處攪和,熬令熱,取好釅醋拌之令勻,分作4份,以故帛3-4重裹。更替當所患痛處熨之,勿住手挼之,冷熱得所。寧令小熱,不得作冷,冷即復熬令熱,又熨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長期服用。
  •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 服用本方期間,應避免食用辛辣、油膩、生冷等刺激性食物。

相同名稱方劑


地龍糞散, 出處:《外台》卷十三引《近效方》。 組成:炭灰5升(無炭灰,桑灰亦得,紗羅羅之1遍),蚯蚓糞1升(搗之),紅藍花7撚。 主治:白虎風。

地龍糞散, 出處:《聖惠》卷九十三。 組成:地龍糞半兩,人參半兩(去蘆頭),龍骨1兩,烏梅肉半兩(微炒),蝸牛殼1兩(微炒)。 主治:小兒痢渴,煩熱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