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菔膏

LAI FU GAO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得效》卷十三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7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17.00)

複方歸經比例

大腸經 50%
肺經 50%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萊菔膏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消積化滯,通利腸胃: 皁莢性寒,味苦,有消積化滯、通利腸胃的作用。萊菔膏常用於治療食積、腹脹、便祕等症,皁莢可助其增強消食導滯、通便排毒之效。
  2. 輔助萊菔,增強功效: 萊菔性涼,味辛甘,具有消食健胃、理氣化痰之效。皁莢與萊菔搭配使用,可相輔相成,提升藥效,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

總而言之,皁莢在萊菔膏方劑中起着消積化滯、通利腸胃,以及輔助萊菔增強功效的作用,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主治功效


萊菔膏主治功效分析

根據古代醫學文獻記載,萊菔膏主要用於治療大人、小兒噤口風

治療原理分析

噤口風,是指由於某些原因導致牙關緊閉,不能言語或進食的一種病症。從古文內容分析,萊菔膏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1. 祛風開竅: 方中皁角具有通竅的作用,在《世醫得效方》中提到「以皂角為末」,並且與「釅醋」同用,可能取其辛散走竄、通關開竅之功,幫助解除牙關緊閉的症狀。
  2. 消腫止痛: 《外科大成》中記載萊菔膏可治「未潰紅腫熱痛者」,指出新鮮的蘿蔔搗爛外敷可以「腫消痛止」。這表明蘿蔔具有消腫止痛的作用,對於因局部紅腫熱痛引起的噤口風,有緩解症狀的效果。
  3. 外用塗抹: 古文中提到「雞翎蘸藥塗牙齦,即蘇」和「杵爛罨之」,均是外用塗抹,針對性強,藥物直接作用於患處,有助於快速起效。

總體來說,萊菔膏的治療原理是通過皁角的通竅作用和蘿蔔的消腫止痛作用,結合外用塗抹的方式,達到緩解噤口風、消腫止痛的目的。

傳統服藥法


皂角(不蛀者,炙去皮子),蘿蔔(如無,以子代之)。
上以皂角為末,以蘿蔔同釅醋研。
雞翎蘸藥塗牙齦,即醒。
本方方名,《東醫寶鑒·雜病篇》引作「蘿蔔膏」 。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牙齒緊閉口張不開

相同名稱方劑


萊菔膏, 出處:《外科大成》卷四。 組成:鮮蘿蔔纓。 主治:消腫止痛。主治:燙火傷未潰,紅腫熱痛者。

萊菔膏, 出處:《得效》卷十三。 組成:皂角(不蛀者,炙去皮子),蘿蔔(如無,以子代之)。 主治:大人、小兒噤口風。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