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金黃丸方劑中加入三稜,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破氣消積: 三稜性溫,味苦,入肝、脾經,具有破氣消積、行滯止痛之功效。金黃丸主治癥瘕積聚、腹痛拒按、胸悶氣急等症,而三稜可有效破除氣滯血瘀,消散積聚之物,緩解疼痛,促進氣血運行。
- 活血化瘀: 三稜還具有活血化瘀之效,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從而減輕疼痛,幫助恢復正常生理功能。金黃丸方劑中,三稜與其他活血化瘀藥物配合使用,可增強藥效,提高療效。
金黃丸中加入香附,主要有以下兩點原因:
- 疏肝理氣,調和脾胃: 香附味辛、苦,性溫,歸肝、脾經。其具有行氣解鬱、消積止痛的功效。金黃丸主要用於治療肝鬱脾虛所致的胸悶脅痛、脘腹脹滿、食慾不振等症狀,香附可疏肝理氣,調和脾胃,有助於改善患者的消化功能,消除脹滿感。
- 行氣止痛,活血化瘀: 香附不僅可以理氣解鬱,還具有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對於金黃丸治療的胸脅疼痛、乳房脹痛等症狀,香附可以起到緩解疼痛、促進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恢復患者的正常生理功能。
綜上所述,香附在金黃丸中起到疏肝理氣、調和脾胃、行氣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是方劑中不可或缺的藥材。
金黃丸方劑中包含澤瀉,主要是因為其利水滲濕的作用。澤瀉味甘淡,性微寒,歸膀胱、腎經。其利水滲濕之效,主要表現在以下兩方面:
- 利水消腫:澤瀉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將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有助於消除水腫,尤其適用於腎虛水腫、小便不利等症。
- 滲濕除痺:澤瀉能將體內濕氣排出,有助於消除因濕氣引起的痺痛、關節疼痛等症。
因此,金黃丸方劑中加入澤瀉,可以起到利水滲濕、消腫止痛的作用。
金黃丸中包含巴豆,乃因其具有瀉下通便之效。巴豆性峻猛,善於攻下腸胃積滯,對頑固便祕、積食停滯、腹脹腹痛等症狀有顯著療效。
然而,巴豆毒性較強,需謹慎使用。金黃丸通常配伍其他藥物,如大黃、芒硝等,以緩解巴豆的毒性,並增強其瀉下通便的效果。同時,醫生會根據患者的體質和病情,嚴格控制巴豆的用量,確保安全有效。
金黃丸中加入牽牛子,主要原因在於其瀉下通便、消積化滯的功效。牽牛子性寒,味苦,入脾、胃經,具有強力瀉下作用,可有效清除腸道積滯,改善便祕症狀。同時,牽牛子也能促進胃腸蠕動,有助於消化不良的患者排出積食,達到消積化滯的效果。因此,金黃丸中加入牽牛子,可以增強其通便、消積功效,改善患者的腸胃功能。
主治功效
金黃丸主治功效分析
金黃丸主治酒積、食積、諸積所導致的面黃、疸積、硬塊等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綜合古文內容,金黃丸的組成為:三稜、香附、澤瀉、巴豆、牽牛子、黍米粉等。其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點:
**破積消癥:**方中巴豆為峻下逐水之要藥,能破癥瘕積聚,攻逐水飲,為君藥。三稜活血化瘀,消積止痛,可增強巴豆破積消癥之效。
**行氣導滯:**香附疏肝理氣,調暢氣機,有助於推動積滯排出。牽牛子潤腸通便,可協助巴豆排除體內積滯。
**利水消腫:**澤瀉利水滲濕,可消除因積滯引起的水腫,並有助於排出體內毒素。
**調和脾胃:**黍米粉具有一定的補益作用,可緩和巴豆等峻下藥物的藥性,保護脾胃。
綜合而言,金黃丸以巴豆為君,強力破積消癥;以三稜、牽牛子為臣,加強破積導滯之功;以香附、澤瀉為佐,行氣利水,疏通壅滯;以黍米粉為使,調和藥性。諸藥合用,共奏破積消癥、行氣導滯、利水消腫之效,從而達到治療酒積、食積、諸積的目的。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金黃丸有瀉下通便的功效,服用後可能會出現腹瀉、腹痛等副作用。因此,在服用金黃丸時,要注意以下事項:
- 服用金黃丸前,要先諮詢醫生,了解自身的體質,是否適合服用金黃丸。
- 服用金黃丸時,要注意用量,不要過量服用。
- 服用金黃丸後,要注意飲食,不要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服用金黃丸期間,要注意休息,不要熬夜、勞累。
相同名稱方劑
金黃丸, 出處:《宣明論》卷七。 組成:荊三棱、香附子半兩,澤瀉2錢半,巴豆49粒(出油),黍米粉、牽牛2錢半。 主治:酒積,食積,諸積面黃,疸積硬塊。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