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子丸

JI ZI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9.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6%
胃經 26%
肺經 19%
大腸經 13%
小腸經 7%
肝經 7%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小腸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雞子丸方劑中包含雞蛋,其原因主要有二:

一、補益精血: 雞蛋性平味甘,入脾胃經,具有補益精血、滋陰潤燥的功效。雞蛋富含蛋白質、卵磷脂、維生素等營養,能補益人體精血,改善氣血不足、面色蒼白、頭暈目眩等症狀。

二、調和藥性: 雞蛋具有調和藥性的作用,可以緩解某些藥物的燥性或寒性,使藥效更平和,減少副作用。例如,一些滋補藥物,如補腎壯陽的藥物,加入雞蛋可以使其更易於吸收,減少燥熱之弊。

雞子丸方劑中包含乾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收斂止瀉: 乾漆性寒,味苦澀,具有收斂止瀉的作用。雞子丸主治脾虛泄瀉,腹痛便溏,乾漆可收斂腸道,固澀止瀉,配合其他藥材共同奏效。
  2. 止痛消腫: 乾漆亦有止痛消腫的功效,可緩解腹痛等症狀。雞子丸中加入乾漆,有助於緩解脾虛泄瀉帶來的腹痛不適。

總而言之,乾漆在雞子丸方劑中起到收斂止瀉和止痛消腫的作用,配合其他藥材,共同達到治療脾虛泄瀉的目的。

雞子丸方中加入蜂蠟,主要有兩個原因:

  1. 固形劑: 蜂蠟具有較高的熔點,在常溫下呈固體狀,可將藥材煎煮後的藥液濃縮製成丸劑,使其保持固定的形狀,方便服用。
  2. 保護藥性: 蜂蠟具有較好的防潮、防腐作用,能有效隔絕空氣中的水分和細菌,防止藥材中的有效成分受損,延長藥丸的保存時間,確保藥效穩定。

因此,蜂蠟的加入不僅有助於雞子丸的製作,更能有效保護藥性,提高藥物的療效。

雞子丸方劑中加入大米,主要是因為其具有以下兩項作用:

  1. 補益脾胃:大米性平味甘,入脾胃經,有補益脾胃、生津止渴之效。雞子丸本身以補益肝腎、填精益髓為主要功效,而脾胃乃氣血生化之源,故加入大米以助脾胃運化,使藥物更易吸收,增強藥效。
  2. 調和藥性:雞子丸中藥材性味較燥烈,加入大米可起到調和藥性的作用,使藥性更平和,減少藥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服藥安全性。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雞子丸」主治功效分析

主治: 長蟲。

古籍記載與分析:

「雞子丸」一方,最早見於《備急千金要方》,後世醫書如《幼幼新書》、《集驗方》、《聖濟總錄》、《外臺秘要》等均有收錄,並略有加減。

治療原理:

從各醫書記載內容分析,「雞子丸」主要用於治療體內寄生蟲病,特別是長蟲。

  • 《備急千金要方》、**《幼幼新書》**以及 **《外臺秘要》**中均提到「雞子丸」用於治療長蟲,並且描述了服藥後「蟲當爛出」的效果。

  • **《集驗方》**中除了提到治長蟲外,還有「白蟲用榧子湯服」的記載,暗示雞子丸可能對不同種類的蟲病有所區別。

  • **《聖濟總錄》**中提到「雞子丸」用於治療「九蟲」,說明此方可能廣泛用於各種寄生蟲病。

  • **《備急千金要方》**以及 **《幼幼新書》**中提到雞子丸是用吳茱萸皮與其他藥材一起搗碎為末後煎製而成。吳茱萸是一種常用的中藥,具有溫中止痛、燥濕殺蟲等功效。吳茱萸的加入可能增強了雞子丸的殺蟲效果。但 《幼幼新書》中的記載提到其中一個版本不含乾漆,只有吳茱萸,這個配方可能是後來醫家根據經驗進行調整的結果。

  • **《幼幼新書》**中引述的《古今錄驗》雞子丸方組成是雞蛋、乾漆、蜂蠟、粳米粉。與《備急千金要方》中的配方相比,這個配方去除了吳茱萸,並加入了乾漆、蜂蠟和粳米粉。

  • **《集驗方》**中雞子丸方組成有十味,但其具體內容並未列明。

  • **《聖濟總錄》**中雞子丸方組成有九味,其具體內容也未列明,但製作方法是將藥材搗碎成粉末後,用煉蜜和成劑,再加入少量酥油,最後製成藥丸。

總結雞子丸所包含的成分和功效,推測其治療原理:

  • 乾漆 具有殺蟲、消炎止痛的功效,是方中的主要驅蟲藥物。
  • 雞蛋 滋陰潤燥,養血安神,可緩解因寄生蟲引起的身體不適,並保護腸胃。
  • 蜂蠟 保護皮膚,抗菌消炎,有助於修復腸道損傷。
  • 大米 補脾益胃,調和營衛,可增強機體抵抗力,促進消化吸收。
  • 吳茱萸 溫中止痛、燥濕殺蟲,可增強殺蟲效果。
  • 榧子 殺蟲消積,配合藥湯服用,針對特定類型的寄生蟲。
  • 蜂蜜 調和藥性,並具有一定的殺菌作用。

綜合以上分析,雞子丸通過殺蟲、消炎、止痛、滋補等多重作用,達到驅除體內寄生蟲的目的。各醫書記載的配方略有差異,可能是由於時代、地域、醫家經驗等因素造成的,但其核心功效均為殺蟲。

傳統服藥法


雞子白3枚,乾漆4兩(熬),蠟3兩,粳米粉半斤(1本無干漆)。
上四味純銅器中,於微火上煎,攪令調,納粉令凝可丸,置土上溫,乃納雞子,攪令相得,又煎令可丸。
宿勿食,每服小豆許大120丸,小兒50丸,以飲送下。

相關疾病


蛔蟲病

相同名稱方劑


雞子丸, 出處:《外台》卷二十六引《集驗方》。 組成:雞子白3枚,乾漆4兩(熬),蠟3兩,粳米粉半斤(1本無乾漆)。 主治:長蟲。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