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積膏

脾胃積膏

PI WEI JI GAO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極熱 (19.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7%
胃經 27%
肺經 20%
大腸經 12%
腎經 6%
肝經 6%
脾經
胃經
肺經
大腸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脾胃積膏方劑中加入雞蛋,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補益脾胃: 雞蛋味甘性平,入脾胃經,具有補益脾胃、滋陰潤燥的功效。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谷精微,若脾胃虛弱,則易導致消化不良、營養吸收不足等症狀。雞蛋能補益脾胃,增強其運化功能,有助於改善脾胃積滯的症狀。
  2. 滋養肝腎: 雞蛋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能滋養肝腎,提高機體抵抗力。肝腎虧虛也會影響脾胃功能,導致消化不良。雞蛋能補益肝腎,有助於改善脾胃虛弱、消化不良等症狀,達到治本之效。

脾胃積膏中包含阿魏,主要源於其行氣止痛消積化滯的功效。

阿魏味辛、苦,性溫,入肝、脾、胃經,能疏肝理氣、行氣止痛,並能消食化積、消腫散結。脾胃積膏主要針對脾胃積滯、脘腹脹痛、食少納呆等症狀,阿魏的加入能促進氣血運行,消解積滯,緩解疼痛,進一步增強方劑的療效。

脾胃積膏方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方面原因:

  1. 固澀止瀉:蜂蠟性涼,能收斂止瀉,配合方中其他藥物,可有效緩解脾胃虛弱引起的腹瀉、泄瀉等症狀,固護脾胃,減少營養流失。
  2. 緩和藥性:蜂蠟質地潤滑,可緩和藥性,避免藥物刺激腸胃,減少副作用。同時,蜂蠟能包裹藥物,使其在腸道中緩慢釋放,延長藥效,提高療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脾胃積膏主治「脾胃積」,即脾胃功能失常導致的積滯證候。古代醫家認為,脾胃為後天之本,主運化水穀,若飲食不節、痰濕內停或氣血瘀阻,易形成「積滯」。此方旨在化解脾胃中停積的痰濕、宿食或瘀血,使氣機通暢,恢復運化功能。

二、組成與邏輯推理

1. 雞子(雞蛋)

  • 性味歸經:甘、平,歸脾、胃經。
  • 功效:滋陰潤燥、補益脾胃,既能養胃氣,又可緩和阿魏的辛烈之性,避免傷正。
  • 治療原理:作為基底,調和藥性並兼顧脾胃虛弱之本。

2. 阿魏

  • 性味歸經:辛、溫,歸脾、胃經。
  • 功效:破癥消積、化濁散結,為古代治積要藥,尤其擅長攻逐痰瘀食滯。
  • 治療原理:其辛烈走竄之性可直達積滯所在,破除脾胃中膠結之邪。

3. 黃蠟(蜂蠟)

  • 性味歸經:甘、微溫,歸脾、胃、大腸經。
  • 功效:緩和藥性、潤腸護膜,防止阿魏過於峻烈傷胃。
  • 治療原理:與阿魏相配,一攻一守,既助藥力持久釋放,又保護腸胃黏膜。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1. 攻補兼施:阿魏消積為「攻」,雞子補益為「補」,黃蠟調和為「守」,三者協同避免純攻伐傷正。
  2. 劑型設計:煎膏分服,使藥效緩釋,適合脾胃積滯需漸消緩化的特點。
  3. 排積反應:服後腹痛、便血為「積化」之兆,體現中醫「瘀去新生」的治療思路,通過活血通腑使邪有出路。

四、推論可能功效

此方不僅適用於單純飲食積滯(如食積腹脹),亦可推論用於:

  • 痰濕積聚:因阿魏能化濁,黃蠟可潤痰。
  • 氣血瘀阻:阿魏破血,雞子養血,適合輕度瘀血內停。
  • 慢性脾胃功能不良:長期運化無力導致代謝廢物堆積,屬「積」的範疇。

五、總結

脾胃積膏的設計體現「以通為補」的思維,通過消積、護胃、導滯的協同作用,針對脾胃積滯的「標實」與「本虛」並治,符合中醫「驅邪不傷正」的核心理念。

傳統服藥法


雞子5個,阿魏5分,黃蠟1兩。鍋內煎一處,分作10服,細嚼空心溫水送下。諸物不忌,腹作痛無妨,10日後,大便下血,乃積化也。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脾胃積膏性味平和,一般人群均可服用。但脾胃虛寒者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脾胃積膏, 出處:《攝生眾妙方》卷五。 組成:雞子5個,阿魏5分,黃蠟1兩。 主治:脾胃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