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烙臍丸中加入淡豆豉,主要基於其 解表 和 清熱 的功效。淡豆豉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可疏散風寒,宣通表邪,並能清熱解毒,利濕消腫。
在烙臍丸中,淡豆豉與其他藥材協同作用,針對因風寒濕邪侵襲所致的臍周疼痛、腹痛、腹瀉等症狀,起到解表散寒、清熱利濕的功效。同時,淡豆豉還能消腫止痛,有助於改善臍周炎症。
烙臍丸中加入蜂蠟,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 黏合作用: 蜂蠟具有良好的黏合性,可以將藥材緊密結合,方便製成丸劑,避免藥材散落,確保藥效穩定。
- 保護作用: 蜂蠟形成的薄膜可以保護藥材,防止藥材受潮變質,同時也可以減少藥丸在製作過程中因受熱而損失藥效。
烙臍丸中加入麝香,主要基於其兩大功效:
- 開竅醒神: 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通經活絡的作用。對於一些因寒凝氣滯、血脈不通導致的疼痛、昏迷等症狀,麝香可以通過開竅醒神,促進氣血運行,達到緩解疼痛、恢復意識的效果。
- 活血化瘀: 麝香亦有活血化瘀的功效,可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組織供血,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烙臍丸中加入麝香,旨在通過其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作用,達到治療相關疾病的效果。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烙臍丸」主治功效分析
古籍記載主治
根據古代醫書記載,「烙臍丸」主要用於小兒斷臍。
治療原理分析
從古文內容提供的藥物組成來看,「烙臍丸」的治療原理主要基於以下幾個方面:
藥物組成分析
- 淡豆豉:在方劑中,淡豆豉可能起到解表、溫通的作用,有助於預防外邪侵襲新生兒臍部。
- 蜂蠟:蜂蠟具有滋潤、保護的作用,可以形成保護膜,防止臍部感染,並促進傷口癒合。
- 麝香:麝香具有開竅醒神、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此方中,微量的麝香可能起到通經活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的作用,有助於斷臍後的恢復。
古籍論述
- 《幼幼新書》引《秘要指迷》論曰:「嬰兒初生剪去臍帶,切令剪刀暖,不可傷冷及外風所侵。」這段話強調了新生兒斷臍時需要注意保暖,防止外邪侵襲。烙臍丸中的淡豆豉和麝香的溫通之性與此相符。
- 《太平聖惠方》中提到烙臍丸是與其他多種治療小兒疾病的藥物一同準備的,並強調「入月皆須足。一一題記。勿與產婦藥相雜。」這說明烙臍丸是作為新生兒出生後常規使用的藥物之一。
綜合分析
綜合藥物組成和古籍論述,可以推測「烙臍丸」在古代主要用於新生兒斷臍後的護理,其作用機制可能是通過淡豆豉的溫通、蜂蠟的保護以及麝香的活血作用,來預防臍部感染,促進傷口癒合,保障新生兒的健康。然而,由於古文記載簡略,具體的作用機制和藥效還需進一步研究和驗證。
傳統服藥法
豆豉1分,黃蠟1分,麝香少許。上同搗令爛,熟捻作餅子,斷臍訖,安臍上,灸3壯,艾炷切小麥大,若不啼,灸至5-7壯,灸了,以封臍散封之。不得令濕著,恐臍腫。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同名稱方劑
烙臍丸, 出處:《聖惠》卷七十六。 組成:豆豉1分,黃蠟1分,麝香少許。 主治:小兒斷臍。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