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導經散中加入皁莢,主要基於其活血通絡、消腫止痛的功效。
皁莢味苦、辛,性寒,歸脾、胃經。其具有破血行氣、消腫止痛的功效,可有效治療血瘀經閉、痛經、腹痛等婦科疾病。
此外,皁莢還可清熱解毒,對於因熱毒瘀阻導致的經閉、痛經等症狀也有較好的療效。
因此,導經散中加入皁莢,可有效活血化瘀,疏通經絡,緩解疼痛,達到治療經閉、痛經的目的。
主治功效
導經散主治功效分析
導經散組成
- 皂莢: 清肺化痰、解毒殺蟲。
- 蛤粉:原文推測可能為輔助藥物,但未明示其功效。
主治病症
根據古文記載,導經散主治「婦人外吹乳」,即現代醫學所稱的急性乳腺炎初期症狀。
治療原理分析
《衛濟寶書》中提到導經散的用法,並結合其組成成分,可以推測其治療原理:
內服清熱解毒:皂莢具有清熱解毒之效,可能通過內服發揮作用,減輕體內炎症反應。
外敷消腫散結:文中提到「急以手揉乳,敷以天南星末,用水調上」,提示本方劑可能配合外治法使用。天南星具有消腫散結之效,外敷於患處有助於緩解乳房腫痛。
綜合療法:文中還提到「未效加木別子以醋調塗,次服栝蔞散」,說明導經散可能作為治療急性乳腺炎初期的一個環節,與其他外敷藥物和內服藥物(如栝蔞散)配合使用,以達到更好的療效。
總結
導經散以皂莢為主要成分,可能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結合古文記載的用法,推測其通過內服和外敷相結合的方式,治療「婦人外吹乳」,即急性乳腺炎初期。同時,古方亦提示了導經散可能需要與其他藥物配伍使用,以達到更佳的治療效果。需要注意的是,古文記載較為簡略,對於具體藥物劑量、配伍比例等細節並未詳細說明,因此現代應用時應謹慎參考,並在中醫師的指導下進行。
傳統服藥法
皂角10梃。
上銼細,火內燒過,煙盡,黑色細末,入乳香、沒藥令勻。
每服2錢,溫酒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同名稱方劑
導經散, 出處:《普濟方》卷三四七。 組成:皂角10梃。 主治:婦人外吹乳。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