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異萬靈散

TE YI WAN LING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9

寒性指數

16

熱/寒比例

偏熱 (1.19)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5%
心經 18%
肝經 18%
腎經 13%
肺經 12%
小腸經 6%
胃經 5%
脾經
心經
肝經
腎經
肺經
小腸經
胃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特異萬靈散中包含石膏,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解毒:石膏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瀉火、解毒止痛的功效。特異萬靈散多用於治療熱毒壅盛、高熱神昏、口渴煩躁、咽喉腫痛等症狀,石膏可清熱解毒,降低體溫,緩解炎症。
  2. 收斂止汗:石膏有收斂止汗的作用。特異萬靈散中加入石膏,可抑制汗液分泌,減少體液流失,有助於維持體液平衡,減輕因發熱、腹瀉等導致的脫水症狀。

「特異萬靈散」中使用天南星,主要基於其祛風散寒、止咳化痰的功效。天南星性溫,味辛,歸肺、脾經,能溫肺散寒,化痰止咳,尤其對於風寒咳嗽、痰多粘稠者療效顯著。

然而,天南星有毒,需謹慎使用,不可過量。方劑中往往配伍其他藥物,如甘草、生薑等,以緩解其毒性,並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治病目的。

特異萬靈散中加入赤小豆,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利水消腫: 赤小豆性平味甘,入脾、腎經,具有利水消腫、解毒排膿的功效。特異萬靈散常用於治療濕熱、水腫、膿瘍等病症,赤小豆可助其清熱利濕、消腫排膿,達到更好的療效。
  2. 健脾益氣: 赤小豆還可健脾益氣,改善脾胃功能。特異萬靈散中常加入其他補益藥材,赤小豆的加入可避免單純補益而導致脾胃虛弱,反而加重病症,起到輔助作用。

特異萬靈散中包含烏頭,主要基於其 溫經散寒、祛風止痛 的功效。

烏頭性溫,入心、肺、脾、腎經,具有強烈的溫經散寒之力,可有效驅散體內寒邪,溫煦經絡,緩解因寒邪入侵導致的疼痛、麻木等症狀。

此外,烏頭亦具有一定的祛風止痛作用,能有效治療風寒濕痹所致的肢體疼痛、麻木、屈伸不利等。

然而,烏頭毒性較大,使用需謹慎,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服用。

特異萬靈散中包含乳香,主要由於其具有以下功效:

  • 活血化瘀:乳香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微循環,有助於消散瘀血,對於跌打損傷、瘀腫疼痛等症狀有較好的療效。
  • 消腫止痛:乳香具有抗炎作用,能抑制炎症反應,減輕腫脹和疼痛,對於風濕關節炎、腰腿痛等疼痛症狀有一定的緩解作用。

此外,乳香還具有溫經止痛、散寒止痛等功效,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增強整體療效。

主治功效


中藥方劑「特異萬靈散」主治功效分析

特異萬靈散主要用於治療癰疽、發背、腫毒等外科疾患,古文記載其療效「神妙」。

治療原理分析:

特異萬靈散由石膏、天南星、赤小豆、烏頭、乳香等藥物組成。其治療癰疽、發背、腫毒的原理,可從以下幾個方面來理解:

  1. 清熱解毒:

    • 癰疽、發背、腫毒等症,多因火毒蘊結於肌膚所致。方中石膏大寒,為清熱瀉火之要藥,能清解熱毒,消腫止痛。古文記載其炮製方法為「燒通紅,碗覆在泥地上一宿」,意在增強其清熱解毒之效。
    • 赤小豆也能夠清熱解毒,特別是用於已成膿的瘡瘍,例如古籍中提到的"排膿內補散"。
  2. 化痰散結:

    • 癰疽腫毒,常伴有痰濕瘀滯。天南星辛溫燥烈,能燥濕化痰,消腫散結。其與石膏配伍,一寒一熱,既能增強清熱解毒、消腫散結之功,又能防止石膏過於寒涼,損傷陽氣。
  3. 活血止痛、消炎殺菌:

    • 乳香辛香走竄,具有活血止痛、消腫生肌之效。乳香在此方中,與其它藥物配合,能加強消腫止痛的效果。
  4. 溫經通絡、祛風除濕:

    • 方中烏頭(古文作「草烏」)辛熱有毒,具有溫經通絡、祛風除濕之功。用於癰疽發背等症,可溫通經絡,散寒止痛,有助於消散腫塊。但其性辛熱有毒,與其它藥物配伍時需注意用量及炮製方法。

綜合應用:

  • 古文記載特異萬靈散多以丸劑或膏劑外用。如《仁齋直指方論》中記載「綠豆粉一兩,生薑汁煮糊丸桐子大。每服七十丸,溫熟水下。」,而《外科集驗方》中記載為「煉蜜候冷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鹽湯下。」 這些都屬於內服劑型,顯示了此方也有內服的用法。
  • 而《証治準繩‧瘍醫》則記載「蜜水調成膏,從外抹收入,留最高處如錢勿敷。如瘡已破,切忌藥入瘡口恐痛。」,顯示此方以外用為主,並且需要避開已潰破的瘡口,以防疼痛。
  • 《仁齋直指方論》還提到特異萬靈散加煅過石膏半倍,與不換金正氣散、排膿內補散等方劑相間煎服,治療發頤(一種發生於腮頰部的急性化膿性疾病)。這說明特異萬靈散可以根據具體病情,與其他方劑配伍使用,以增強療效。

總結:

特異萬靈散以清熱解毒、化痰散結、活血止痛為主要功效,通過不同藥物的配伍,達到治療癰疽、發背、腫毒等外科疾患的目的。其用法既可內服,也可外用,且可與其他方劑配伍,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

傳統服藥法


軟石膏(燒通紅,碗覆在泥地上一宿)半兩,大白南星半兩,赤小豆半兩,草烏(連皮尖)半兩,乳香(別研)2錢。
斂毒排膿。
上為細末。
蜜水調膏,從外抹收入,留最高處如錢勿敷。
如已破,切忌藥入瘡口,恐痛。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1. 本方具有較強的毒性,使用時應遵醫囑。
  2. 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不宜使用。
  3. 本方不宜長期服用。

相關疾病


癤和癰背部膿瘡

相同名稱方劑


特異萬靈散, 出處:《直指》卷二十二。 組成:軟石膏(燒通紅,碗覆在泥地上1宿)半兩,大白南星半兩,赤小豆半兩,草烏(連皮尖)半兩,乳香(别研)2錢。 主治:斂毒排膿。主治:癰疽發背,腫毒。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