驅蟲丸

QU CHONG W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10

寒性指數

18

熱/寒比例

偏寒 (0.56)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心經 21%
胃經 16%
脾經 13%
心包經 6%
小腸經 5%
大腸經 5%
肺經 5%
肝經
心經
胃經
脾經
心包經
小腸經
大腸經
肺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驅蟲丸是傳統中醫中用於驅逐體內寄生蟲的方劑,其組成中加入雄黃的原因主要源於雄黃的藥性及其化學成分。雄黃,化學成分為硫化砷,具有強烈的毒性,但在適當的劑量下,其具有很好的殺蟲作用和解毒功能。在過去的中醫文獻中,雄黃被廣泛應用於驅蟲和治療由寄生蟲引起的各種症狀。

雄黃具有驅蟲、解毒、消腫的特性,通過破壞蟲體的生理結構來達到驅除寄生蟲的目的。此外,由於其強烈的抗菌作用,能夠幫助改善因寄生蟲感染引起的腸道菌羣紊亂現象。因此,在驅蟲丸中使用雄黃,不僅可以提高整體方劑的驅蟲效果,還能促進身體的自我修復能力。然而,需特別注意的是,雄黃的毒性較大,應在醫師指導下使用,以避免可能的副作用。

驅蟲丸中加入蕪荑,主要基於其驅蟲功效。

蕪荑性味苦寒,入脾、胃經,具有殺蟲止癢、消腫止痛之效。其富含生物鹼等活性成分,能抑制蟲體生長,並可通過刺激腸道蠕動,幫助驅除寄生蟲。此外,蕪荑還能緩解由寄生蟲引起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因此,將蕪荑加入驅蟲丸方劑中,可發揮其驅除寄生蟲、緩解症狀的作用,提升藥效。

驅蟲丸中加入雷丸,主要基於其驅蟲功效。雷丸為毛頭鬼傘的菌核,性溫,味苦,入脾、胃經。其具備以下驅蟲作用:

  1. 殺蟲: 雷丸含有多種生物鹼,對多種寄生蟲,如蛔蟲、蟯蟲、鉤蟲等,具有殺滅作用。
  2. 驅蟲: 雷丸能促進腸胃蠕動,並能刺激腸道分泌,幫助驅除寄生蟲。
  3. 消積: 雷丸能消食積,緩解因寄生蟲引起的消化不良症狀。

因此,雷丸成為驅蟲丸中不可或缺的藥材,有助於清除體內寄生蟲,改善患者健康狀況。

驅蟲丸中使用鬼箭羽,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1. 殺蟲驅蟲: 鬼箭羽性寒,味苦,入肝、脾經,具有清熱解毒、殺蟲止癢的功效。其藥性可有效抑制寄生蟲的生長繁殖,並使其脫離宿主,達到驅蟲目的。
  2. 消炎止痛: 鬼箭羽對腸道炎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減輕寄生蟲感染造成的腸道不適,例如腹痛、腹瀉等症狀。

因此,驅蟲丸中加入鬼箭羽,可有效達到驅蟲、消炎止痛的功效,改善蟲患導致的健康問題。

驅蟲丸方劑中加入丹參,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改善血液循環: 丹參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驅蟲過程中,蟲體活動可能會損傷腸道黏膜,導致出血或瘀血,影響藥物吸收和蟲體排出。丹參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瘀血消散,利於藥物發揮作用。
  2. 輔助驅蟲,增強療效: 丹參味苦,性微寒,能清熱解毒,並有一定的驅蟲作用。與其他驅蟲藥物配合使用,可增強驅蟲效果,使療效更顯著。

驅蟲丸中加入麝香,主要有兩大原因:

一、 開竅醒神,助藥力達蟲所:麝香性溫,味辛,入心、脾、肝經,具有開竅醒神、闢穢止痛之效。驅蟲藥多性寒,易傷脾胃,而麝香能振奮脾胃,使藥力直達蟲所,提高驅蟲效果。

二、 芳香闢穢,驅除蟲邪:麝香氣味濃烈,能闢穢濁,使蟲體難以附著,達到驅蟲目的。同時,麝香亦能溫經散寒,減輕驅蟲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腹痛、腹瀉等症狀。

主治功效


驅蟲丸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驅蟲丸,主治傳屍勞瘵。根據古籍記載,該病症與現代醫學所稱的肺結核相近,主要症狀包括久咳、咳吐白沫、甚至咳血,並伴隨身體消瘦、精神萎靡等症狀。從中醫角度來看,傳屍勞瘵的病因在於「蟲毒」侵襲肺臟,耗傷人體正氣,導致氣血虧虛,臟腑功能失調。

治療原理

驅蟲丸的治療原理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殺蟲驅邪: 方中以雄黃、蕪荑、雷丸為主藥,三者皆具有強力殺蟲之效。雄黃解毒殺蟲,燥濕止癢;蕪荑消食化積,行氣利水;雷丸則殺蟲通便,健脾和胃。三藥合用,直搗蟲巢,祛除病邪之根本。 正如《一見能醫》所言:「癆症之有蟲,如樹之有蠹,去其蠹而後培其根,則樹木生長。癆症不去蟲,而徒恃補養,未見其受益者。」強調了驅蟲在治療勞瘵中的重要性。

  2. 活血化瘀: 鬼箭羽、丹參兩味藥材,具有活血化瘀、祛風除濕之效。鬼箭羽能祛風除濕,活血散瘀;丹參則能活血調經,涼血消腫。這兩味藥的加入,有助於改善因蟲毒侵襲而導致的氣血運行不暢,促進氣血流通,加速病邪的排出。

  3. 開竅醒神: 方中加入少量麝香,取其開竅醒神、闢穢避邪之功。麝香辛香走竄,能夠振奮精神,抵禦邪氣的侵襲,同時也有助於其他藥物藥效的發揮。

  4. 補益氣血: 雖然驅蟲丸以殺蟲為主,但古籍中也提到了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加減。例如《醫學心悟雜症要義》提到「氣虛者加人參一兩」,說明在驅蟲的同時,也需要考慮到患者的氣血狀況,適當予以補益。

綜合分析

驅蟲丸的配伍精妙,以殺蟲藥物為主,兼顧活血化瘀、開竅醒神,並可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加減,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原則。其主治傳屍勞瘵,正是針對該病症的病因病機而設,通過驅除蟲毒、改善氣血運行、扶助正氣,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古籍中還提到了其他一些方劑,如紫金丹、真蘇合香丸、保和湯、加味桔梗湯、百藥煎、通音煎、柳華散、六味丸、秘精丸、十補丸、澤蘭湯、益母勝金丹、補天大造丸等,這些方劑也都有治療勞瘵相關症狀的作用,但具體應用還需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選擇。

總之,驅蟲丸是古代醫家治療傳屍勞瘵的有效方劑,其配伍精妙,療效確切,至今仍具有一定的臨床參考價值。

傳統服藥法


明雄黃1兩,蕪荑5錢,雷丸5錢,鬼箭羽5錢,獺肝1具,丹參1兩5錢,麝香2分5釐。
驅邪殺蟲。
煉蜜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10丸,食後開水送下,日3次。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驅蟲丸有一定的毒性,孕婦、哺乳期婦女、兒童、體弱者慎用。

相關疾病


肺結核

相同名稱方劑


驅蟲丸, 出處:《醫學心悟》卷三。 組成:明雄黃1兩,蕪荑5錢,雷丸5錢,鬼箭羽5錢,獺肝1具,丹參1兩5錢,麝香2分5厘。 主治:驅邪殺蟲。主治:傳屍勞瘵。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