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氣散

SHENG QI SAN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21

寒性指數

1

熱/寒比例

極熱 (2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20%
腎經 19%
肺經 10%
肝經 10%
心經 10%
大腸經 10%
脾經
胃經
腎經
肺經
肝經
心經
大腸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生氣散方劑中包含鐘乳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鐘乳石味甘鹹、性寒,入肝、腎經。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生津止渴之功效。生氣散主要用於治療熱毒壅盛所致的癰腫、疔瘡、喉痺、口瘡等症,鐘乳石的清熱解毒作用可以幫助消除熱毒,消腫止痛,緩解病患的不適。
  2. 化痰止咳,利咽開音: 鐘乳石還具有化痰止咳、利咽開音的作用。生氣散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物搭配使用,鐘乳石的化痰止咳功效可以幫助改善痰熱壅肺、咳嗽不爽的症狀,而利咽開音的功效則可以治療熱毒壅盛導致的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症。

生氣散方劑中包含赤石脂,主要原因如下:

  1. 清熱止血:赤石脂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功效。對於生氣散所治之熱毒壅盛、氣血瘀滯,導致的咳血、吐血、衄血等症狀,能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作用。
  2. 收斂止瀉:赤石脂亦具收斂止瀉之效。生氣散所治之腸胃熱盛,導致的腹痛、腹瀉、便血等症,赤石脂能收斂腸道,止瀉止血。

生氣散中包含陽起石,主要基於以下兩個原因:

  1. 清熱解毒:陽起石性寒,味甘,入肺經,具有清熱解毒的功效,可針對因熱毒引起的各種疾病,如肺熱咳嗽、咽喉腫痛等。生氣散中常與其他清熱解毒藥材配伍,發揮協同作用。
  2. 利濕通淋:陽起石還具有利濕通淋的功效,可治療因濕熱引起的尿路感染、小便不利等。生氣散中常與其他利濕藥材配伍,有助於排除體內濕熱,改善尿路症狀。

主治功效


生氣散 主治功效及治療原理分析

組成

  • 鐘乳石
  • 赤石脂
  • 陽起石

古籍記載之主治

  • 脾臟氣虛,洩瀉不止,百藥不效者 (方劑出處,未提供於古籍資料中)

古籍內容分析與治療原理

從提供的古籍內容中,我們可以歸納出生氣散的相關治療原理與應用:

1. 調和脾胃,止吐止瀉

  • 《嬰童百問》《保嬰撮要》 皆提及生氣散可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導致的吐瀉、腹脹、飲食不化、腹痛等症狀。這與方劑原始主治「脾臟氣虛,洩瀉不止」相符。
  • 《証治準繩‧幼科》 中記載的生氣散組成包含丁香、白朮、青皮、甘草、木香、人參,這些藥材皆有溫中、理氣、健脾的功效,可以推測此方劑版本亦有調理脾胃之效。

2. 疏風利氣,適用於某些情況下的外感或內傷

  • 《嬰童百問》 指出生氣散可用於「諸風疏利,以此調氣」,暗示此方劑可能具有一定的疏風解表、行氣的功效。但由於古籍中並未提供此方劑版本的具體藥物組成,還需進一步考證。
  • 《赤水玄珠》 中提到在治療某些急症(如驚風)時,在下法(例如使用利驚丸、疏風散、天麻丸等)之後,可以用生氣散等方劑來「和胃補氣」,說明生氣散可能具有扶助正氣的作用,可以在攻邪之後使用,以恢復脾胃功能。

3. 與其他方劑的配伍使用

  • 《嬰童百問》 提及生氣散可與銀白丸、茯苓二陳湯、異功散、天麻蘇合香丸、參苓白朮散、和中散、醒脾散等方劑選用,這些方劑大多具有健脾、化痰、理氣的功效,這進一步說明生氣散與這些方劑在功效上具有相似性或互補性。
  • 《醫學綱目》 中提到「研桃仁十四枚,入生氣散」,雖然沒有具體說明病症,但桃仁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這可能暗示著在某些情況下,生氣散可以與活血化瘀藥同用。

總結

根據古籍記載,生氣散主要用於治療脾胃氣虛引起的洩瀉不止,同時可能具有一定的疏風利氣、扶助正氣的作用。其治療原理可能與方中藥材的溫中、理氣、健脾等功效有關。此外,生氣散還可與其他健脾、化痰、理氣、活血化瘀等功效的方劑配伍使用。

需注意的是,古籍中記載的生氣散可能有不同的組成版本,其功效也可能略有差異。例如《証治準繩‧幼科》記載的生氣散與方劑出處中的組成並不相同,其功效也有所不同。因此,在臨床應用時,應根據具體的方劑組成和患者的病情,辨證施治。

以上分析僅基於提供的古籍內容,並未直接參考原始方劑出處的記載,因此對於生氣散的完整功效和治療原理的理解可能存在局限。如需更深入的了解,建議查閱更多相關的醫學典籍。

傳統服藥法


鐘乳粉半兩,赤石脂半兩(煅),陽起石(火煅候紅,好酒內浸1遍,研末)半兩。
上為細末。
用附子1只(炮,去皮臍,只用半只),乾薑10片,水2盞,煎至7分,調生氣散2錢,空心服,半日再服。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相關疾病


胰臟炎神經性厭食症嗜眠症(嗜睡症)大腸激擾綜合症腹瀉便秘與腹瀉交替出現

相同名稱方劑


生氣散, 出處:《魏氏家藏方》卷七。 組成:鍾乳粉半兩,赤石脂半兩(煅),陽起石(火煅候紅,好酒內浸1遍,研末)半兩。 主治:脾臟氣虛,泄瀉不止,百藥不效者。

生氣散, 出處:《直指小兒》卷一。 組成:丁香3字,白朮2錢,青皮2錢,甘草1錢(微炙),木香1錢,人參1錢。 主治:調氣。主治:脾胃氣虛,吐瀉,肚腹膨脹,飲食不化,腹痛不止。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