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膽退黃湯

LI DAN TUI HUANG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4

寒性指數

29

複方歸經比例

肝經 26%
胃經 23%
心經 12%
膽經 9%
膀胱經 7%
脾經 7%
大腸經 7%
肺經 5%
三焦經 2%
肝經
胃經
心經
膽經
膀胱經
脾經
大腸經
肺經
三焦經

最後更新日:2024-05-08

方劑組成解釋

利膽退黃湯中包含茵陳蒿,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兩大功效:

  1. 清熱利濕: 茵陳蒿味苦性寒,善於清熱利濕,對於黃疸病症的濕熱蘊結,具有很好的清熱解毒作用,有助於促進膽汁分泌,利於濕熱排出,改善黃疸症狀。
  2. 疏肝利膽: 茵陳蒿還具備疏肝利膽的功效,能促進膽汁分泌,解除肝膽鬱結,對於因肝膽濕熱引起的黃疸,有很好的治療效果。

故利膽退黃湯以茵陳蒿為主藥,可有效清熱利濕,疏肝利膽,達到治療黃疸的目的。

利膽退黃湯中加入敗醬草,是基於其清熱解毒、利濕退黃的藥性。

敗醬草性寒味苦,入肝膽經,具有清熱解毒、利濕退黃、消腫排膿的功效。對於黃疸病症,敗醬草可清熱利濕,促進膽汁分泌,改善膽汁鬱滯,從而達到退黃的效果。

此外,敗醬草對於肝膽濕熱所致的黃疸、肝炎、膽囊炎等疾病也有一定療效,可促進肝細胞再生,改善肝功能,幫助恢復肝臟的正常功能。

利膽退黃湯中包含板藍根,主要基於以下兩點:

  1. 清熱解毒:板藍根性寒,味苦,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消腫之效。肝膽疾患常伴有濕熱瘀阻,板藍根能清熱解毒,消除肝膽的熱毒,有助於改善黃疸症狀。
  2. 疏肝利膽:板藍根能疏肝解鬱,利膽退黃。肝氣鬱結,則氣機不暢,影響膽汁分泌和排泄,導致黃疸。板藍根疏肝解鬱,促進肝膽氣機運行,有利於膽汁分泌和排泄,緩解黃疸症狀。

利膽退黃湯中包含鬱金,主要原因有二:

一、疏肝利膽:鬱金味辛、苦,性微寒,入肝、膽經,具有疏肝解鬱、利膽退黃之效。對於黃疸患者,肝膽氣滯,鬱金能疏肝解鬱,促進膽汁分泌,利於排泄,改善黃疸症狀。

二、清熱解毒:鬱金亦具清熱解毒之功,能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對於因熱毒引起的黃疸,也能起到一定的緩解作用。

因此,鬱金在利膽退黃湯中起到疏肝利膽、清熱解毒的作用,有助於治療黃疸等肝膽疾病。

利膽退黃湯中包含梔子,主要原因有二:

  1. 清熱瀉火,利膽退黃: 梔子味苦寒,入肝膽經,具有清熱瀉火、利濕退黃的功效。其苦寒之性可清泄肝膽之火,利濕退黃,有助於改善黃疸症狀。
  2. 涼血解毒,消腫止痛: 梔子還具有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對於因熱毒壅滯導致的肝膽疾病,梔子可清熱解毒,消腫止痛,進一步促進病情的恢復。

因此,利膽退黃湯中加入梔子,可有效清熱瀉火、利濕退黃,並兼具涼血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有助於改善黃疸及其他肝膽疾病症狀。

主治功效


利膽退黃湯

組成:

茵陳蒿、敗醬草、板藍根、鬱金、梔子。

性味:

辛、苦、寒。

歸經:

肝、膽經。

功效:

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

主治:

黃疸。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劑,分2~3次服用。

組成介紹:

**敗醬草:**性寒、味苦,入肺經、大腸經,具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排膿、活血化瘀之功效。

**板藍根:**性味苦寒,具有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止血、清熱解毒、解毒、清熱涼血等功效。

**茵陳蒿:**具有清熱利濕、退黃、利水滲濕、清熱瀉火、平肝息風、清熱利尿和止癢等傳統功效。

**鬱金:**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活血化瘀、止血、清熱涼血、化腐生肌、理氣行氣、降氣、清熱利濕等。

**梔子:**具有多種傳統功效,包括止血、清熱解毒、清熱瀉火、清熱利濕、清熱涼血、清熱利尿等。

總結:

利膽退黃湯是一首清熱利濕、退黃的方劑,常用於治療黃疸。方中茵陳蒿清熱利濕、退黃,敗醬草清熱瀉火、清熱解毒,板藍根清熱瀉火、清肺熱利咽,鬱金清熱利濕、清熱退黃,梔子清熱涼血、清熱利尿。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退黃之效。

傳統服藥法


茵陳30克,敗醬草30克,板藍根30克,玉米須30克,金銀草60克,鬱金12克,梔子10克。
熱偏重而便秘腹痛,加生大黃9克;衄血,加鮮茅根60克;脅痛,加延胡索9克;濕偏重而頭重身倦、腹痛便溏、苔白膩者,去梔子,加薏苡仁30克、藿香9克、茯苓12克。
清熱利濕,利膽疏肝。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利膽退黃湯有一定的副作用,如可能會引起腹瀉、胃部不適等。因此,在服用利膽退黃湯之前,最好諮詢醫生,以確保安全。

相關疾病


腹瀉皮膚顏色發黃

相同名稱方劑


利膽退黃湯, 出處:《古今名方》引熊寥生方。 組成:茵陳30g,敗醬草30g,闆藍根30g,玉米須30g,金銀草60g,鬱金12g,梔子10g。 主治:清熱利濕,利膽疏肝。主治:陽黃。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