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小兒嘔吐」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小兒嘔吐是中醫常見的兒科疾病,多由外感六淫、內傷飲食、情志不遂等因素引起。臨床表現以嘔吐為主,嘔吐物多為乳食、胃液,伴有噁心、頭暈、心煩、口渴、食欲不振等症狀。

嘔吐在中醫屬於「吐」的範疇,是胃氣上逆所致。根據嘔吐的病因、性質、時間、程度等不同,可分為外感嘔吐、內傷嘔吐、情志嘔吐等。

外感嘔吐多由風寒、暑熱、濕邪等外邪侵襲所致,臨床表現以嘔吐清水、白色泡沫為主,伴有發熱、頭痛、咳嗽、流鼻涕等症狀。

內傷嘔吐多由飲食不節、脾胃虛弱所致,臨床表現以嘔吐酸水、黃色泡沫為主,伴有食欲不振、腹脹、便溏等症狀。

情志嘔吐多由情志不遂、肝氣鬱結所致,臨床表現以嘔吐苦水、綠色泡沫為主,伴有胸悶、心煩、失眠等症狀。

小兒嘔吐的治療以清熱解毒、健脾和胃、疏肝理氣為主。常用方藥有:

  • 葛根芩連湯:適用於外感風熱引起的嘔吐,症見發熱、頭痛、咳嗽、流鼻涕、嘔吐清水、白色泡沫。
  • 保和丸:適用於內傷脾胃虛弱引起的嘔吐,症見食欲不振、腹脹、便溏、嘔吐酸水、黃色泡沫。
  • 柴胡疏肝散:適用於情志不遂、肝氣鬱結引起的嘔吐,症見胸悶、心煩、失眠、嘔吐苦水、綠色泡沫。

小兒嘔吐的預防應注意以下幾點:

  • 飲食要清淡、易消化,不吃生冷、油膩、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 注意天氣變化,不要讓孩子受涼。
  •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飯前便後要洗手。
  • 避免情緒激動,保持心情舒暢。

如果孩子出現嘔吐的症狀,應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病情。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瘈脈

瘈脈

  • 1.《針灸資生經》:「鬲胃(明作上。)寒痰。食飲不下。胸滿支腫。脅痛腹脹。胃脘暴痛。膽俞、治嘔則食無所出。(見腹脹。)魄戶、治嘔吐煩滿。(見上氣。)膻中、治吐涎。太谿、治嘔吐口中如膠。善噫。顱囟、治小兒嘔吐涎沫。瘈脈、治小兒嘔吐泄利。(並見小兒瘛瘲。)築賓、(見狂。

魄戶

魄戶

  • 1.《針灸資生經》:「鬲胃(明作上。)寒痰。食飲不下。胸滿支腫。脅痛腹脹。胃脘暴痛。膽俞、治嘔則食無所出。(見腹脹。)魄戶、治嘔吐煩滿。(見上氣。)膻中、治吐涎。太谿、治嘔吐口中如膠。善噫。顱囟、治小兒嘔吐涎沫。瘈脈、治小兒嘔吐泄利。(並見小兒瘛瘲。)築賓、(見狂。

築賓

築賓

  • 1.《針灸資生經》:「鬲胃(明作上。)寒痰。食飲不下。胸滿支腫。脅痛腹脹。胃脘暴痛。膽俞、治嘔則食無所出。(見腹脹。)魄戶、治嘔吐煩滿。(見上氣。)膻中、治吐涎。太谿、治嘔吐口中如膠。善噫。顱囟、治小兒嘔吐涎沫。瘈脈、治小兒嘔吐泄利。(並見小兒瘛瘲。)築賓、(見狂。

膽俞

膽俞

  • 1.《針灸資生經》:「鬲胃(明作上。)寒痰。食飲不下。胸滿支腫。脅痛腹脹。胃脘暴痛。膽俞、治嘔則食無所出。(見腹脹。)魄戶、治嘔吐煩滿。(見上氣。)膻中、治吐涎。太谿、治嘔吐口中如膠。善噫。顱囟、治小兒嘔吐涎沫。瘈脈、治小兒嘔吐泄利。(並見小兒瘛瘲。)築賓、(見狂。

膻中

膻中

  • 1.《針灸資生經》:「鬲胃(明作上。)寒痰。食飲不下。胸滿支腫。脅痛腹脹。胃脘暴痛。膽俞、治嘔則食無所出。(見腹脹。)魄戶、治嘔吐煩滿。(見上氣。)膻中、治吐涎。太谿、治嘔吐口中如膠。善噫。顱囟、治小兒嘔吐涎沫。瘈脈、治小兒嘔吐泄利。(並見小兒瘛瘲。)築賓、(見狂。
  • 2.《黃帝明堂灸經》:「小兒嘔吐奶汁,灸中庭一穴,一壯。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 3.《普濟方·針灸》:「治小兒嘔吐奶汁(出幼幼新書)。灸中庭一穴一壯。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中。

中庭

中庭

  • 1.《黃帝明堂灸經》:「小兒嘔吐奶汁,灸中庭一穴,一壯。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中。炷如小麥大。
  • 2.《普濟方·針灸》:「中庭一穴(在亶中穴下一寸陷者中。灸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嘔吐奶汁)。中渚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陷者中。灸各一壯。炷如小麥。治小兒目澀怕明。狀如青盲)。
  • 3.《普濟方·針灸》:「治小兒嘔吐奶汁(出幼幼新書)。灸中庭一穴一壯。在膻中穴下一寸陷者中。

中渚

中渚

  • 1.《普濟方·針灸》:「中庭一穴(在亶中穴下一寸陷者中。灸一壯。炷如小麥大。治小兒嘔吐奶汁)。中渚二穴(在手小指次指本節後陷者中。灸各一壯。炷如小麥。治小兒目澀怕明。狀如青盲)。

翳風

翳風

  • 1.《勉學堂針灸集成》:「_顱息_,在瘛脈上一寸大些。以上翳風、瘛脈、顱息三穴,自上而下緊耳後,針一分,灸七壯。《甲乙經》灸三壯;一曰:禁針,出血多,則殺人。主治耳鳴,喘息,小兒嘔吐,瘛瘲驚恐發癇,身熱頭痛不得臥,聤耳腫流膿汁。痓病非顱息不愈。(《百證賦》)

顱息

顱息

  • 1.《勉學堂針灸集成》:「_顱息_,在瘛脈上一寸大些。以上翳風、瘛脈、顱息三穴,自上而下緊耳後,針一分,灸七壯。《甲乙經》灸三壯;一曰:禁針,出血多,則殺人。主治耳鳴,喘息,小兒嘔吐,瘛瘲驚恐發癇,身熱頭痛不得臥,聤耳腫流膿汁。痓病非顱息不愈。(《百證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