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一 (3)

回本書目錄

卷四百二十一 (3)

1. 虛損

治五臟虛勞,小腹弦急脹熱,及五臟痼冷,腎風虛寒,失精,小便濁難,穴灸腎俞五十壯。老小損之,若虛冷者,可至百壯,橫三間寸灸之。

治虛勞,陰中疼痛,溺血,泄精,穴灸列缺五十壯,又灸橫骨五十壯。又云:治五臟虛竭,又灸大赫三十壯。

治虛勞失精,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灸中封五十壯。

治顏色焦枯,勞氣失精,肩臂痛不得上頭,灸肩髃百壯。

治失精筋攣,陰縮入腹,相引痛,穴灸四滿各五十壯,大人加之,小兒隨年壯。此二穴,喉腫厥逆,五臟所苦,鼓脹並主之。

治虛勞腰脊冷疼,溺多白濁,穴灸脾募百壯,又灸三焦俞百壯,又灸章門百壯。

治怯勞傷等疾:

先以蠟打線一條,於患人頭匝轉,以兩眉心為則,截斷;用銅錢一個,穿上,套於頸上,取咽喉為中,轉錢向背,錢眼中正突用墨點。卻以蠟閉門,合口橫紋為則,寸截斷分中墨點兩旁是穴,灸二七壯。須以病人兩腳取齊,以蠟線從腳後跟圍過,至兩腳大拇指截斷,以錢一文穿上,亦行套於頸上,取咽喉為中,轉錢向背脊錢眼,取中。

治諸虛勞,少腹堅,絞痛難忍,及陰縮困篤欲死,及陰陽易。療丈夫得婦人陰易之病,若兩房室者,穴灸陰頭一百壯便瘥,可至三百壯,皆愈,其良無此比。後生子如故,無妨。又男子初覺,便灸陰頭三七壯(若已盡,甚至百壯即愈,眼息無妨,陰道瘡復如常)。

治腦虛冷,腦衄,風寒入腦,久遠頭疼等疾,穴宜灸囟會。

王氏云:年逾壯,寒夜觀書,每覺腦冷;飲酒過量,腦亦疼甚;後因灸此穴而愈。有兵士患鼻衄不已,予教令灸此穴即愈。有人久患頭風,亦令灸此穴即愈。又云:主鼻塞不聞香臭等疾,故予書此,以補其治療之闕。然以腦戶不宜針,觀之囟會,亦不宜針。針經止云八歲以下不宜針,恐未盡也。

治飲食不息,心腹膨脹,面色萎黃,世謂之脾腎病者,穴宜灸中脘。

資生經云:諸葛亮夙興夜寐,罰至二十皆親覽,而所啖食不至升;司馬仲達知其將死。既而亮卒,仲達追之,楊儀反旗鳴鼓,若將拒焉,仲達乃退不敢逼。百姓為之諺曰:「死諸葛走生仲達。」仲達聞之曰:「吾便料生,不便料死故也。」其曰料生,蓋料其事多,而食不如前,死之兆也。

食不如前,仲達且知孔明之且死;今人飲食減少,是胃氣將絕,不可久生矣。方且常食服丹石,使愈難克化;服峻補藥,使脾胃反熱,愈不能食矣。初不知灸中脘等穴,以壯脾胃,亦惑之甚也(難經云:人以胃氣為本。釋旨云:言五臟,皆以胃氣為本。胃者,水穀之府,人須養胃氣則生也。

然則欲全生者,宜灸胃脘)。

白話文:

虛損

治療五臟虛弱、小腹緊繃脹痛發熱、五臟寒邪、腎陽不足、遺精、小便混濁等症狀,可以灸腎俞穴五十壯。年老體弱者,若虛寒嚴重,可灸至百壯。並灸橫三間穴寸灸。

治療虛勞、陰部疼痛、尿血、遺精等症狀,可以灸列缺穴五十壯,再灸橫骨穴五十壯。也可用於治療五臟虛竭,灸大赫穴三十壯。

治療虛勞遺精、筋攣、陰莖縮入腹中、牽引疼痛,灸中封穴五十壯。

治療面色枯槁、勞損遺精、肩臂疼痛抬不起頭,灸肩髃穴百壯。

治療遺精、筋攣、陰莖縮入腹中、牽引疼痛,灸四滿穴各五十壯,成人可灸此數,小兒依年齡酌減壯數。這兩個穴位也主治喉嚨腫痛、窒息、五臟疾病、鼓脹。

治療虛勞、腰脊寒冷疼痛、尿頻、白濁,灸脾募穴百壯,再灸三焦俞穴百壯,再灸章門穴百壯。

治療虛勞、損傷等疾病,先用蠟線一條,在患者頭上繞一圈,以兩眉心為準,剪斷。用一枚銅錢穿在蠟線上,套在脖子上,以咽喉為中心,將銅錢翻轉到後背,銅錢孔正中突起的部分用墨點記號,再用蠟封住。以口角橫紋為準,剪斷,墨點兩旁的穴位各灸二七壯。需將病人兩腳放齊,用蠟線從腳後跟繞過,到兩腳大拇指處剪斷,用一枚銅錢穿在蠟線上,套在脖子上,以咽喉為中心,將銅錢翻轉到後背,取銅錢孔的中心點。

治療各種虛勞、少腹堅硬、絞痛難忍、陰莖縮小、身體虛弱瀕死、以及男女房事不調,治療丈夫患有女性陰道疾病,若兩者發生性行為,灸陰頭穴一百壯即可痊癒,最多可灸三百壯,都能痊癒,效果極佳,事後生育不受影響。男性初發病症,灸陰頭穴三七壯即可(若病情嚴重,甚至灸至百壯也能痊癒,並不會影響視力及陰部瘡瘍恢復如常)。

治療腦部虛寒、鼻出血、風寒入腦、長期頭痛等疾病,宜灸囟會穴。

王氏記載:年過壯年,寒夜讀書,經常感到腦部寒冷,飲酒過量,腦部也會劇烈疼痛,後來灸此穴而痊癒。有士兵患鼻出血不止,教他灸此穴即痊癒。有人久患頭痛,也令灸此穴即痊癒。此穴還主治鼻塞,聞不到香味等疾病,故記載此法,以補充治療上的不足。但是腦戶穴不宜針灸,觀之囟會穴也不宜針灸。針灸經書只說八歲以下不宜針灸,恐怕是不完全的。

治療飲食不消化、心腹脹滿、面色萎黃,世人稱之為脾腎疾病,宜灸中脘穴。

《資生經》記載:諸葛亮早起晚睡,軍令二十條都親自審閱,而每日所吃的食物不足一升。司馬懿知道他將要死了,果然諸葛亮死了。司馬懿追擊,楊儀反旗鳴鼓,好像要抵抗一樣,司馬懿就退兵不敢逼近。百姓因此有諺語說:「死諸葛走生仲達。」司馬懿聽了說:「我善於料敵之生,卻不善於料敵之死。」他所謂料敵之生,大概是指料敵之多事,而飲食不如前,是將死的徵兆。

飲食不如前,司馬懿就能知道孔明將死,現在人飲食減少,就是胃氣將盡,不能久活了。而且經常服用丹石,使食物更難消化,服用峻猛的補藥,使脾胃反倒發熱,更不能吃東西了。起初不知道灸中脘等穴位,以壯脾胃,真是迷惑得很。(《難經》說:「人以胃氣為本。」《釋旨》說:「言五臟,皆以胃氣為本。胃者,水穀之府,人須養胃氣則生也。」)

所以想要長壽的人,應該灸胃脘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