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一 (4)
卷四百二十一 (4)
1. 腎虛
治腎虛水臟久冷(資生經)。穴腎俞。
治腎虛消渴。穴中膂腎俞。
治腎氣。穴陽蹺。
治小腸氣不足。面無顏色。穴下廉。
治小腸氣。痃癖氣發時。腹痛若刀刺。不可忍者。並婦女本臟氣血癖走疰刺痛。或坐臥不得。或大小便不通。不思飲食(一云治寒疝。小腸氣發牽連外腎大痛。腫硬如石)。於左右腳下第二指。第一節曲紋中。灸十壯。艾炷如赤豆大。甚驗。
資生經云。治小腸氣方甚多。未必皆效。成方奪命散。良方倉猝散。皆已試之有效者。有一兵患小腸氣。依此方灸足第二指下文五壯略效。而再發。恐壯數未多也。予嘗以鎮靈丹十粒與之。令早晚服五粒而愈。灸固善於藥。若灸不得穴。又不如藥相當者見效之速。且灸且藥。
方為當爾。近傳一粒聖散。用干全蠍七枚。縮砂仁二七枚。炒茴香一錢。為末。分三服。熱酒調下。和滓空心服。此疾是小腸受熱。蘊積不散。久而成疾。服此立效。雖未試用。以其說有理。故附於此。有士人年少覓灸夢遺。為取腎俞令灸而愈。則不拘老少。腎皆虛也。古人云。
百病皆生於心。又云。百病皆生於腎。心勞生百病。人皆知之矣。腎虛亦生百病。人未知也。蓋天一生水。地二生火。腎水不上升。則心火不下降。茲病所由生也。人不可不養心不愛護腎乎。
白話文:
[腎虛]
治療腎虛導致的水臟久冷,依據《資生經》的療法,可以選擇腎俞穴進行治療。
針對腎虛引起的口渴,同樣選用中膂腎俞穴。
如果要調整腎氣,可以考慮使用陽蹺穴。
對於小腸氣不足,面色無華的情況,可以選下廉穴。
在治療小腸氣、痃癖氣發作時,腹部劇痛如刀割,無法忍受,以及婦女因本臟氣血凝結導致的疼痛,或坐臥不安,大小便不通暢,食慾不振等症狀,可在左右腳第二趾的第一節彎折紋中,進行艾灸十壯,艾炷大小如紅豆,據說效果顯著。
《資生經》記載,治療小腸氣的療法眾多,但不一定都有效。例如「成方奪命散」、「良方倉猝散」都是經過實踐證明有效的處方。曾有一名士兵因小腸氣問題,按照這個方法灸足第二趾下五壯,有些許改善,但後來又復發,可能是灸壯次數不足。我曾給他十粒鎮靈丹,讓他早晚各服用五粒,最終康復。艾灸確實優於藥物,但如果灸錯穴位,其效果可能還不如恰當的藥物快速。因此,結合藥物與艾灸治療是最合適的。
最近流傳的一個處方稱為「一粒聖散」,成分包括乾燥全蠍七枚、縮砂仁十四枚、炒茴香一錢,研磨成粉末,分三次服用,用熱酒沖服,最好空腹服用。這種疾病是因為小腸受到熱毒影響,長期積聚不散,久而久之形成疾病,服用這個處方可以立即見效。雖然尚未親自試用,但其理論合理,因此在此附上。曾有一位年輕學子因為頻繁的夢遺求診,我為他選取腎俞穴進行灸療,最終痊癒。這說明無論年齡大小,腎虛都可能發生。
古人言:「百病皆生於心」,又說「百病皆生於腎」,心勞過度會產生各種疾病,這是眾所周知的事實。然而,腎虛也會導致百病,卻常被忽視。天地間,天一生水,地二生火,若腎水不能上升,心火就無法下降,疾病由此產生。因此,人們不可忽視對心的養護和對腎的保護。
2. 勞瘵
治丈夫五勞七傷六極。腰痛。大便難。小便淋瀝。腹脹下利食泄(資生經)。穴中髎
治五勞羸瘦。七傷乏力(明堂云。五勞虛乏。四肢羸瘦)。穴三里
治五勞七傷。穴肩井
治五勞七傷。溫瘧痎瘧疰背膊急。脛項強。風勞食氣。穴大椎
治寒熱喘滿。虛煩口乾。傳屍。骨蒸勞熱。肺痿咳嗽。穴肺俞
治虛勞肺痿。勞損痿黃。五屍走注。項強及療勞損虛乏。穴魄戶
治五勞。四肢力弱虛乏(秦承祖法)。穴支正
治勞損虛乏不得睡。穴譩譆
治背痛身熱。穴下焦俞
治但是虛乏冷極。灸曲泉
治冷病面黑。肌體羸瘦。四肢力弱。小腹氣積聚。賁豚腹弱。繞腸欲死不知人。五臟氣逆上攻。穴氣海
治羸瘦虛損。夢中失精。無所不療。穴膏肓俞
治虛勞羸瘦。耳聾腎虛。水臟久冷。腰疼。心腹膨脹。脅滿引小腹痛。目視䀮䀮。少氣溺血。溲濁出精。陰痛五勞七傷。虛憊。腳膝拘急。好獨臥。足寒如冰。頭重身熱。振慄。腰中四肢淫濼。洞泄。食不化。身腫如水。又療身寒熱。食多身羸瘦。面黃黑。目䀮䀮。及女人久積冷氣成勞。穴腎俞
治勞疾羸瘦體熱。頸項強。穴腦空
治傷飽。身黃羸瘦。穴章門
治食不為肌膚。穴漏谷
治日見羸瘦。穴下脘
治羸瘦。穴下脘,胃俞,脾俞,下廉
治久勞怯。手足心壯熱。多盜汗。精神困頓。骨節寒疼。咳嗽漸吐膿血。肌瘦面黃。減食少力。令身正直。用草一條。男左女右。自腳中指尖。量過腳心下。向上至曲䐐大橫紋處截斷。卻將此草。自鼻尖量從頭正中。須分開頭心發貼肉量至脊。以草盡處。用墨點記。別用草一條。
令病人自捻合量口闊狹截斷。卻將此草於墨點上平折兩頭盡處是穴。灸隨年多灸一壯(如年三十。則當灸三十一壯。屢效)。
人患羸瘦。固瘵疾自有寒熱等證。宜隨證醫治。若素來清癯者。非有疾也。惟病後瘦甚。久不復常。謂之形脫。與夫平昔充肥忽爾羸瘦。飲食減少者。或有他疾乘之。則難救療。須辨之早而著艾可也。然仲景論六極。必曰。精極令人氣少無力。漸漸內虛。身無潤澤。翕翕羸瘦。
眼無精光。且云。八味腎氣差六極而差五勞。則是八味丸所當服腎俞等穴。尤所當灸也。
治腹中氣脹。引脊痛。食多身羸瘦。名曰食晦。先取脾俞。後取季肋。穴脾俞。大腸俞
治五臟六腑心腹滿。腰背痛。飲食吐逆。寒熱往來。小便不利。羸瘦少氣。穴三焦俞。灸隨年壯。
治勞瘵。癸亥夜更六神皆聚之時。解去上體衣服。於腰下兩旁微陷處。謂之腰眼。直身平立。用筆點定。然後上床合面而臥。每灼小艾炷七壯。蟲或吐出。或瀉下即安。又法。膏肓肺俞穴。每穴各灸九壯。乃依前蟲醉日。各穴俞多灸為妙。後百日忌煎爆生冷熱物毒食。仍戒房事。避風寒。減喜怒。安心靜處。將息若一月後。猶覺未瘥於初穴上再灸。
白話文:
勞瘵
治療丈夫五勞七傷六極:腰痛、大便困難、小便淋漓不盡、腹脹、腹瀉(資料來源:《資生經》)。穴位:中髎。
治療五勞導致的身體瘦弱,七傷導致的乏力。(《明堂》記載:五勞會導致虛弱乏力、四肢瘦弱)。穴位:足三里。
治療五勞七傷。穴位:肩井。
治療五勞七傷、時冷時熱的瘧疾、背部和肩膀僵硬、小腿和頸部強直、風邪導致的勞損、食慾不振。穴位:大椎。
治療寒熱交替、呼吸急促、胸悶、虛煩口渴、傳染性疾病、骨蒸潮熱、肺虛咳嗽。穴位:肺俞。
治療虛勞肺虛、勞損導致的身體虛弱、面色萎黃、多種疾病相互傳染、頸項強直,以及治療勞損導致的虛弱乏力。穴位:魄戶。
治療五勞、四肢無力虛弱(資料來源:秦承祖的醫法)。穴位:支正。
治療勞損導致的虛弱乏力、失眠。穴位:譩嘻。
治療背痛、身體發熱。穴位:下焦俞。
治療虛弱寒冷至極。灸穴位:曲泉。
治療因寒病導致的面色發黑、身體瘦弱、四肢無力、小腹氣體積聚、奔豚氣病、腹部虛弱、腸道絞痛欲死、五臟氣機逆行上攻。穴位:氣海。
治療身體瘦弱、虛弱、夢中遺精,幾乎所有疾病都可治療。穴位:膏肓俞。
治療虛勞導致的身體瘦弱、耳聾、腎虛、水臟長期寒冷、腰痛、心腹脹大、脅肋脹滿牽引至小腹疼痛、視力模糊、呼吸短促、小便出血、小便渾濁、遺精、陰部疼痛、五勞七傷、虛弱疲憊、腳和膝蓋僵硬、喜歡獨自躺臥、雙腳冰冷如冰、頭重身熱、打寒顫、腰部和四肢麻木無力、腹瀉、消化不良、身體腫脹如水。還可治療身體寒熱、食量大但身體瘦弱、面色發黃發黑、視力模糊,以及女性長期積寒氣導致的勞損。穴位:腎俞。
治療勞損疾病導致的身體瘦弱、體內發熱、頸項強直。穴位:腦空。
治療因吃太飽導致的身體發黃、瘦弱。穴位:章門。
治療吃了食物卻不能轉化為肌肉。穴位:漏谷。
治療身體日漸瘦弱。穴位:下脘。
治療身體瘦弱。穴位:下脘、胃俞、脾俞、下廉。
治療長期勞損導致的虛弱、手腳心發熱、盜汗多、精神疲憊、關節寒冷疼痛、咳嗽逐漸吐膿血、肌肉消瘦、面色發黃、食慾減少、乏力。讓身體保持正直,用一根草,男性用左腳,女性用右腳,從腳的中指尖,量過腳心下方,向上至膝蓋彎曲處的橫紋截斷。然後將這根草,從鼻尖量至頭頂正中,必須分開頭髮貼著頭皮量至脊椎,在草盡頭的地方,用墨水點記號。再用一根草,讓病人自己捏合測量嘴巴的寬窄截斷。然後將這根草在墨水點記號上平放,兩頭盡頭的地方就是穴位。艾灸的次數按照年齡來決定,多灸一壯(例如三十歲,就應該灸三十一壯,多次驗證有效)。
人患上身體瘦弱的勞瘵疾病,自然會有寒熱等症狀,應該根據症狀治療。如果原本就清瘦的人,就不是疾病。唯獨病後消瘦嚴重,長期不能恢復正常,這叫做“形脫”。或是原本肥胖的人突然消瘦,飲食減少,這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就很難治療,必須及早辨別並且進行艾灸治療。另外,張仲景論述六極,必定會說:“精極令人氣少無力,漸漸內虛,身體沒有潤澤,身體虛弱消瘦,眼睛沒有精神光彩。”而且說:“八味腎氣丸可以治療六極和五勞”,因此應該服用八味腎氣丸,並且艾灸腎俞等穴位。
治療腹中氣脹、牽引至脊椎疼痛、食量大但身體瘦弱,這叫做“食晦”。先取穴位:脾俞,後取季肋。穴位:脾俞、大腸俞。
治療五臟六腑心腹脹滿、腰背疼痛、飲食嘔吐、寒熱交替、小便不暢、身體瘦弱、呼吸短促。穴位:三焦俞,艾灸次數按照年齡。
治療勞瘵。在癸亥日的夜晚,六神都聚集的時候,解開上衣,在腰部下方兩側的微凹陷處,稱為“腰眼”,身體站直,用筆點定穴位,然後上床仰面躺臥,每次灼燒小艾炷七壯,蟲子可能會吐出來,或腹瀉後就會痊癒。另外一種方法,在膏肓和肺俞穴,每個穴位各灸九壯,依據前面所說的蟲子醉酒的日子,在各個穴位多灸效果更好。之後一百天要忌食油炸、爆炒、生冷、熱燙的食物和有毒的食物,並且戒房事,避開風寒,減少喜怒,安心靜養。如果一個月後,仍然覺得沒有好轉,可以在最初的穴位上再次艾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