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方·針灸》~ 卷四百二十一 (5)
卷四百二十一 (5)
1. 勞瘵
治傳屍伏連殗殢、骨蒸痃癖、鬼氣惡寒,或如瘧狀。宜灸大椎上一穴。又灸大椎兩旁近下少許、對椎節間各相去一寸五分二穴。又灸兩脅下二穴,名章門。又灸當心脊骨上兩旁、各相去一寸二穴。以上七穴,日別灸,皆取正午時灸,各七壯。滿百壯漸瘥,至五百壯,病除。
治骨蒸痃癖。灸兩肩井二穴。若人面熱帶赤色者,灸之即瘥。取穴之法:坐以手三指,從膊骨罅,向項筋上捺之中指下節是也。上廉二穴在膝外下三寸是;一云:三里下三寸是。下臁二穴,在上臁下三寸是。當心脊骨上平立,以物柱地,當心點記,回量脊上點即是穴。以上七穴,灸之如前法。
治骨蒸痃癖。令患者於板上平身正立,以杖柱板向上,度當臍點,杖記之。又回杖量脊中點之。又令患人合口別以物橫口,兩吻當中折之,以折處點灸。又兩乳一大肋間二穴,總六穴灸之,並如前法。凡量,皆取病者男左女右,無名指中節屈之為寸。又法:取男左女右手中指以物從指本量至指端,仍將此度於趺跗上系鞋處橫紋當脛面上,量一度是穴。
治傳屍殗殜喜魘夢。穴商丘二穴,灸七壯,瘥乃止。厲兌二穴,灸一壯,大良。二間二穴,灸三壯。以上六穴。商丘療多臥;厲兌療嗜臥怠惰;章門療賁豚氣脹。
治二十種骨蒸。崔知悌曰:骨蒸病者,亦名傳屍,亦謂殗殜,亦稱復連,亦曰無辜。丈夫以精為根,女人以血為本,無問老少,多染此疾。凡取四花穴:以稻稈心量口縫如何闊,斷其長多少,以如此長裁紙四方,當中剪小孔。別用長稻稈踏腳下,前取腳大指為止,後取腳曲䐐橫紋中為止,斷了卻環在結喉下垂向背後,看稈止處,即以前小孔紙當中安分為四花,蓋灸紙四角也。又一醫傳一法:先橫量口吻取長短,以所量草向背上三椎骨下直量至草盡處,兩頭用筆點,再量中指長短為準,卻將量中指草橫直量兩頭,用筆圈四角;其圈者是穴,不圈不是穴。可灸七七壯止。王氏云:三十日灸活十三人,前後瘥者數逾二百。非止單攻骨蒸,又別療氣風,或瘴、或勞、或邪、或癖。病狀既廣,灸活者不可具錄。灸後,宜服治勞地黃丸良。
衛生寶鑑方云:昔按察副使奧屯周卿子,年二十三歲,至元戊寅三月間,病發熱、肌肉消瘦、四肢困倦、嗜臥盜汗、大便溏泄、腸鳴、不思飲食、舌不知味、懶於語言、時來時去,約半載余,請予治之。診其脈浮數,按之無力。正應王叔和浮脈歌云:臟中積冷榮中熱,欲得生精要補虛。
先灸中脘,乃胃之紀也,引清氣上行肥腠理。又灸氣海穴,乃生髮元氣,滋榮百脈,長養肌肉。又灸三里,乃胃之合穴,亦助胃氣,散上熱使下達於陰分。以甘寒之劑瀉熱火,佐以甘溫,養其中氣。又食粳米羊肉之類,固其胃氣。戒以慎言語、節飲食、懲忿窒欲。病氣日減,數月氣得平復。
白話文:
勞瘵
治療因屍毒、伏邪、連綿不斷的疾病所引起的骨蒸、瘕痞、鬼氣惡寒等症狀,或像瘧疾一樣發作的疾病,可以用艾灸治療。在人體大椎穴上方一寸處灸一穴,在大椎穴兩旁靠近下方少許處各灸一穴(穴位間距約一寸五分),在脊椎骨節間距約一寸五分處各灸二穴,在兩脅下各灸一穴(章門穴),在心臟部位脊椎骨兩旁各灸一寸處各灸一穴。以上七個穴位,每天灸一次,最好在正午時分灸,每個穴位灸七壯,總共灸一百壯後症狀會逐漸減輕,灸到五百壯左右,疾病就會痊癒。
治療骨蒸、瘕痞,可以灸兩肩井穴。如果患者面部發熱,伴隨紅色,灸此穴就能痊癒。肩井穴的取穴方法:患者坐下,用三根手指從肩膀骨縫隙處,朝向頸項肌肉上推按,中指第二節下方就是穴位。上廉穴位於膝蓋外側下方三寸處,也有人說在上廉穴下三寸處。下臁穴位於上臁穴下方三寸處。心臟部位脊椎骨上的穴位,患者直立,用物體垂直地面,在心臟位置做記號,然後量出脊椎骨上相對應的點,就是穴位。以上七個穴位,灸法同前。
治療骨蒸、瘕痞,讓患者平躺在木板上,直立身體,用棍子垂直頂住木板,在肚臍位置做記號,然後在脊柱中間相對應位置做記號。讓患者閉口,用東西橫著放在口中,在嘴唇中間的摺痕處灸。再在兩乳房附近,第一根肋骨之間各灸一穴,一共六個穴位。灸法同前。所有穴位的測量,都是男性取左側,女性取右側,用無名指中節彎曲的長度作為一寸的標準。另一種方法是,用男性取左側,女性取右側的中指,從指根量到指尖的長度,再用這個長度在腳背上繫鞋子的地方,脛骨上方橫紋處量取穴位。
治療因屍毒引起的疾病,伴隨噩夢的症狀,可在商丘穴灸七壯,症狀減輕就停止。在厲兌穴灸一壯,在大良、二間穴各灸三壯。以上六個穴位中,商丘穴治療嗜睡,厲兌穴治療嗜睡懶惰,章門穴治療呃逆和胃氣脹滿。
治療二十種骨蒸,崔知悌說,骨蒸病也稱為傳屍、殗殜、復連、無辜。男女老少皆可患此病。取四花穴的辦法是,用稻草芯量出口縫的寬度,按這個長度裁剪四方形的紙片,中間剪一個小孔。用較長的稻草芯,一端抵住腳大拇指,另一端抵住腳踝橫紋的中間。將稻草芯環繞在頸喉下,垂向背後,看稻草芯的止點。用裁好的紙片,按中間的小孔平均分成四份,將紙片四個角蓋在灸的部位。另一種方法是,先量出口縫的長度,用等長的草,在背部第三節椎骨下方直量到草的盡頭,兩頭用筆做記號。再量中指的長度,用等長的草,在記號兩端橫向和縱向各量取一處,用筆圈出四個角,圈出的就是穴位,沒有圈出的就不是穴位。
可灸七七(四十九)壯。王氏說,用此法治療骨蒸,三十天治癒十三人,前後治癒的人數超過二百人。此法不僅治療骨蒸,還治療氣風、瘴氣、勞損、邪氣、癖證等,病症廣泛,治癒的人數無法一一記錄。灸療後,宜服用治療勞損的地黃丸。
《衛生寶鑑》記載,奧屯周卿的兒子,二十三歲,至元戊寅三月患病,發熱、肌肉消瘦、四肢乏力、嗜睡、盜汗、大便溏瀉、腸鳴、不思飲食、舌無味、懶於說話,症狀時有時無,約半年。診其脈浮數,按之無力,符合王叔和《浮脈歌》中“臟中積冷榮中熱,欲得生精要補虛”的描述。
先灸中脘穴(胃的要穴),引清氣上行,滋養肌膚。再灸氣海穴,滋生元氣,滋養百脈,長養肌肉。再灸足三里穴(胃的合穴),幫助胃氣,散發上焦的熱邪,使之到達下焦,用寒涼的藥物瀉熱,佐以溫補的藥物,養護中氣。並食用粳米、羊肉等食物,以增強胃氣。告誡患者要少說話,節制飲食,控制情緒,避免慾望過盛,病氣就會日漸減輕,幾個月後就能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