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cient Disease Acupuncture Treatment

中醫古典籍記載「陰腫痛」的經絡穴道清單(附原文)

陰腫痛

陰腫痛是指女性陰部腫痛的一種疾病。其主要症狀為陰部腫脹、疼痛,可伴有白帶增多、陰道瘙癢等。陰腫痛的病因多為外陰炎、陰道炎、宮頸炎等婦科炎症,也可由外傷、腫瘤等引起。

陰腫痛的中醫證候主要包括:

  • 陰部腫脹、疼痛,可伴有白帶增多、陰道瘙癢等;
  • 舌質紅,苔薄白,脈浮數;
  • 若屬外陰炎、陰道炎、宮頸炎等婦科炎症,可見白帶增多、陰道分泌物呈黃色或白色,有臭味;
  • 若屬外傷、腫瘤等,可見局部腫塊、疼痛。

陰腫痛的治療以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為主。可用中藥內服、外用,或配合針灸、推拿等治療。

陰腫痛的預防主要包括:

  • 注意個人衛生,勤換洗內褲,避免不潔性交;
  • 避免接觸有害物質,如化學物品、農藥等;
  • 增強免疫力,提高抵抗力。

陰腫痛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如果出現相關症狀,應及早到醫院就診,以免延誤治療。相關經絡穴道清單及中醫典籍原文如下:

崑崙

崑崙

  • 1.《刺灸心法要訣》:「_【注】_,崑崙穴,在足外踝後五分跟骨上陷中。主治腰尻疼痛,膊重不能舉,及前陰腫痛,偏正頭痛,脊背拘急,暴咳喘仲,足腨腫不得履地等證。針三分,留七呼,灸三壯。

天樞

天樞

  • 1.《針灸資生經》:「引小腹痛。不可俯仰。巨闕、主狐疝。太衝、主狐疝嘔厥。肩井旁肩解與臂相接處、主偏㿗。氣衝、主㿗陰腫痛。中管、主沖疝冒死不知人。交信、主氣癃㿗疝陰急。股樞膊內廉痛。臍中、石門、天樞、氣海、主小腹疝氣遊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並千。)臍疝繞臍痛。

太衝

太衝

  • 1.《針灸資生經》:「引小腹痛。不可俯仰。巨闕、主狐疝。太衝、主狐疝嘔厥。肩井旁肩解與臂相接處、主偏㿗。氣衝、主㿗陰腫痛。中管、主沖疝冒死不知人。交信、主氣癃㿗疝陰急。股樞膊內廉痛。臍中、石門、天樞、氣海、主小腹疝氣遊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並千。)臍疝繞臍痛。

巨闕

巨闕

  • 1.《針灸資生經》:「引小腹痛。不可俯仰。巨闕、主狐疝。太衝、主狐疝嘔厥。肩井旁肩解與臂相接處、主偏㿗。氣衝、主㿗陰腫痛。中管、主沖疝冒死不知人。交信、主氣癃㿗疝陰急。股樞膊內廉痛。臍中、石門、天樞、氣海、主小腹疝氣遊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並千。)臍疝繞臍痛。

石門

石門

  • 1.《針灸資生經》:「引小腹痛。不可俯仰。巨闕、主狐疝。太衝、主狐疝嘔厥。肩井旁肩解與臂相接處、主偏㿗。氣衝、主㿗陰腫痛。中管、主沖疝冒死不知人。交信、主氣癃㿗疝陰急。股樞膊內廉痛。臍中、石門、天樞、氣海、主小腹疝氣遊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並千。)臍疝繞臍痛。

交信

交信

  • 1.《針灸資生經》:「引小腹痛。不可俯仰。巨闕、主狐疝。太衝、主狐疝嘔厥。肩井旁肩解與臂相接處、主偏㿗。氣衝、主㿗陰腫痛。中管、主沖疝冒死不知人。交信、主氣癃㿗疝陰急。股樞膊內廉痛。臍中、石門、天樞、氣海、主小腹疝氣遊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並千。)臍疝繞臍痛。

肩井

肩井

  • 1.《針灸資生經》:「引小腹痛。不可俯仰。巨闕、主狐疝。太衝、主狐疝嘔厥。肩井旁肩解與臂相接處、主偏㿗。氣衝、主㿗陰腫痛。中管、主沖疝冒死不知人。交信、主氣癃㿗疝陰急。股樞膊內廉痛。臍中、石門、天樞、氣海、主小腹疝氣遊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並千。)臍疝繞臍痛。

氣海

氣海

  • 1.《針灸資生經》:「引小腹痛。不可俯仰。巨闕、主狐疝。太衝、主狐疝嘔厥。肩井旁肩解與臂相接處、主偏㿗。氣衝、主㿗陰腫痛。中管、主沖疝冒死不知人。交信、主氣癃㿗疝陰急。股樞膊內廉痛。臍中、石門、天樞、氣海、主小腹疝氣遊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並千。)臍疝繞臍痛。

氣衝

氣衝

  • 1.《針灸資生經》:「引小腹痛。不可俯仰。巨闕、主狐疝。太衝、主狐疝嘔厥。肩井旁肩解與臂相接處、主偏㿗。氣衝、主㿗陰腫痛。中管、主沖疝冒死不知人。交信、主氣癃㿗疝陰急。股樞膊內廉痛。臍中、石門、天樞、氣海、主小腹疝氣遊行。五臟疝繞臍。沖胸不得息。(並千。)臍疝繞臍痛。
  • 2.《普濟方·針灸》:「治㿗陰腫痛。穴氣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