炙甘草湯證的傳統中醫證型介紹
炙甘草湯之組成
炙甘草湯又稱「復脈湯」,其之組成是:甘草四兩(炙)、生薑三兩、人參二兩、生地黃一斤、桂枝三兩、去皮阿膠二兩、麥門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棗三十枚。
古法服用炙甘草湯的程序,是將阿膠以外的中藥以清酒(釀酒未曾蒸熘的自然澄清液)加水,煮後去渣,加入阿膠融化之後,以溫熱水服用,一天服用三次。
本方以「炙甘草」為主藥而命名,以甘溫益氣,資氣血生化之源,是「通經脈,利血氣」,是通經復脈的主藥。人參、桂枝,補益心氣,溫通心陽。生地、麥冬、阿膠、麻子仁,滋陰養血,以充血脈。人參配大棗,補氣滋液。
炙甘草湯組成特殊,生地黃用量高達至500g,大棗用至30枚,都是所有經方中少見之極致用量!大劑量生地不僅具滋陰養血之效,且能通行血脈。重用大棗,可以補益脾胃,又能益氣滋液,助其復脈。
由於大劑量滋陰,而陰無陽則不能化氣,故用桂枝、生薑、清酒之辛通,宣陽化陰,助心行血而利脈道。全方具有通經脈,利血氣,益氣通陽,滋陰養血,陰陽並調,氣血雙補之功,遂使氣血充,陰陽調,其脈可復,心悸自安。本方功在復脈,故又名復脈湯。
本方煎煮時加「清酒」久煎。據現代藥理研究報道,加酒久煎,利於藥物有效成份析出,且地黃、麥冬乃陰柔之品,得酒之辛通,使補而不滯,故有「地黃麥冬得酒良」之說。
炙甘草湯證之《傷寒論》原文主要內容與解釋
炙甘草湯的運用時機,主要出自於以下《傷寒論》條文:
傷寒脈結代、心動悸,炙甘草湯主之。(177) 脈按之來緩,時一止復來者,名曰結;又脈來動而中止,更來小數,中有還者反動,名曰結陰也。脈來動而中止,不能自還,因而復動者,名曰代陰也,得此脈者必難治。(178)
這一段主要就是在解釋「脈結代」的脈象,這是一種是心律不整的一類脈象,同時還伴隨心悸,自覺心跳不安。
在177這個條文中,以「傷寒」二個字為首,說明其病因是「感受風寒」而起,且表邪尚未解除,又見脈結代,心動悸之證,這是因為少陰裡虛,心失所養所造成。
由於「太陽與少陰互為表裡」,所以太陽病很容易直接切入少陰病!而少陰以「心腎」為主,如果一個人平時心血虛弱、氣血不足,則太陽病之邪解不了,反而進入少陰,損傷心之氣血,就會出現心律不整且心悸。
炙甘草湯證之症狀辨別
出現「脈結代」(心律不整)與「心動悸」(心悸)是為本證的辨證要點。《黃帝內經》提到:「心主身之血脈」,血液的運行,全賴心氣的推動。外感傷寒之後,由於心之陰陽兩虛,所以心悸不安。心陽不足時,心臟鼓動無力,心血虧虛時,氣血流行困難,因為脈難連續,就會出現結代脈。
關於結代脈的定義,在178條有補充。結脈、代脈,都是脈搏的規律不整齊,有時候會停止的現象。「結脈」的脈像特徵是:緩慢中止,止無定數(中間有停止,頻率不一定)。「代脈」的特點,止有定數(有頻率的停止)。
炙甘草湯證不只用於傷寒病,也用於雜病,不論是心臟疾患,或外感引發心臟之疾病,只要判斷是心之氣血不足,陰陽兩虛都可運用。
張仲景於傷寒論中運用本方時機
這裡將張仲景於傷寒論中運用本方時機列出,請參考本文相關典籍之原條文:
-
炙甘草湯主治心之陰陽兩虛,氣血不足之脈結代,心動悸。
-
《金匱要略/血痹虛勞病脈證並治》:炙甘草湯,一方:復脈湯,治虛勞不足,汗出而悶,脈結心悸,行動如常,不出百日,危急者十一日死。
現代中醫運用炙甘草湯之疾病
不論古今,運用炙甘草湯成功的案例非常多,不限於心血管疾病,列之如下:
- 心血管系統:現代大量報道本方廣泛用於治療各種原因引起的心律失常與心悸,有些是器質性病變所引起者,例如:冠心病、心肌病等等,也有非器質性病變引起者,例如:心臟神經官能症。醫家運用本方用治病毒性心肌炎、心臟瓣膜病、冠心病、心絞痛、心內膜炎、房室傳導阻滯、室性早搏、心房纖顫、二尖瓣脫垂症...等等,效果非常顯著!
- 消化系疾病:本方補益中氣,資養營血,亦用治消化系疾病,只要屬氣血不足,陰陽虧虛,所致中氣不足者,均可用本方加減治療。醫家運用本方治療萎縮性胃炎、老年體弱血虛津少,腸失濡潤之血虛便秘、消化系潰瘍、肝炎、肝癌...等等,只要符合氣血不足,陰陽兩虧的病理機制者,均可應用。
- 其他內科疾病:炙甘草湯廣泛用治內科的很多疾病。醫家應用於「中毒後遺症」、口瘡、肺結核、支氣管內膜結核、咽喉結核、甲亢、青光眼、耳鳴、舌裂、手心多汗、肺炎、腦血栓、蛛網膜下腔出血、白塞氏病、紅斑性肢痛、腎盂腎炎、腦溢血、腎病綜合徵、石淋、痹證、眩暈、大動脈炎...等均有療效,甚至沒有結代脈也可運用。
- 婦科疾病:根據「婦人以血為主」及「善治血者必須治氣」的理論,本方可補氣養血,平調陰陽,常用治婦科某些疾病。醫家運用炙甘草湯加減,治療崩漏、月經過多、胎漏、惡露不絕、更年期綜合症,均獲良效。更有醫家認為,重用炙甘草可能對丘腦下部、垂體與卵巢三者之間起到調節作用。
- 外科疾病:有醫家運用此方治療「肩凝症」、腦外傷後遺症收效頗佳,後代常用於各種痹證、痛證。
- 兒科疾病:近代醫家運用本方治療小兒病毒性心肌炎、小兒汗證效果佳。
- 眼科疾病:醫家曾運用此方治療左眼視網膜中央靜脈血栓伴竇性心律不齊、青光眼、白內障...等眼疾。
- 解毒:侯氏運用炙甘草湯,重用炙甘草60-90g,治療奎尼丁中毒2例。用藥數劑,不僅中毒症狀消除,且房顫得到修正,認為炙甘草在糾正房顫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代實驗室對炙甘草湯之研究
在80年代以後,逐步有針對本方之研究,主要集中在抗心律失常作用的研究方面,簡述如下:
- 抗心律失常作用:現代實驗巳證實附子強心作用的有效成份為烏頭鹼,炙甘草具對抗烏頭鹼誘發心律失常的作用,故而可解附子之毒。炙甘草還具有明顯的增強心收縮力作用,毒性甚低,是臨床用治心律失常的較理想藥物。
- 抗心肌缺血、缺氧作用:唐氏等報導,炙甘草湯能提高心肌DNA的合成,改善心肌結構和功能,顯著增加小鼠耐缺氧功能。對垂體後葉素引起的急性心肌缺血現象有保護作用。林氏報導炙甘草湯對於垂體後葉素所致大鼠的實驗性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有顯著的抑制作用,能使心電圖ST段抬高發生率減少,不出現T波振幅增高及心律失常現象,顯示本方對垂體後葉素所致大鼠的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的保護作用。
- 抑制心臟功能:實驗表明,本方可使心律減慢,心收縮力減弱,冠狀動脈血流量減少。
現代醫學認為,心氣虛之證可能與心臟耗氧增加,心肌血液供需失去平衡或血管彈性減弱等有密切關係。
在炙甘草水煎液對心氣虛患者心臟功能及血管狀況的影響的研究中發現,炙甘草能降低心肌耗氧量,提高心搏量,顯著提高血管彈性擴張繫數,增加血管彈性(P<0.01)),使主動脈排空繫數恢復至正常範圍,有利於心臟功能的恢復。
造成炙甘草湯證的3種主要原因
炙甘草湯證的舌相與脈相
舌相
脈相
炙甘草湯證的臨床症狀或疾病
炙甘草湯證的相關證型
改善炙甘草湯證的常用方劑
改善炙甘草湯證的常用穴道
炙甘草湯證的可能經絡型態或現象
現代人有一定比例的經絡型態,呈現心經與心包經虛證,若腳部經絡亦呈現陽虛狀態,在外感風寒時有機會出現少陰證及心陽不足證,則出現心律不整及心悸。
鐵三角經絡型態的其中一種變化型,也會出現類似的經絡型態,亦可參考。列舉幾種常見經絡型態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