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本草》~ 第一卷 (17)
第一卷 (17)
1. 葡萄
葡萄,色有絳、綠二種,綠者佳。味甘,性平。服之輕身延年。老人大補氣血,舒經活絡。泡酒服之。治陰陽脫症,又治盜汗虛症。
葉治火眼;根治蛇頭瘡;汁治咳嗽。
熬膏和蜜,治腦漏百病,每服一錢,開水下。又治小兒急慢驚風,蘇葉湯下。
熬膏服方:
葡萄(一斤),蘋果(六十個去皮),大黃桃(二十個去皮),花紅果(十個去皮),共搗熬成膏,入酒內,埋土地二十一日取飲。然須上好谷酒二十斤。忌葷菜同食。
——務本卷一下
葡萄,味甘、酸,性微溫,無毒。主治筋骨濕痹,益氣為,令人肥健,治痘症毒,其走下之性,滲水道,利小便。胎氣上衝,煎湯飲之即下。不宜多食。昔李太白釀酒,常飲此可輕身耐老,但服而有益者,惟每日臨臥時飲三杯,多則不效。採葉貼無名腫毒,最良。
——範本卷九
白話文:
葡萄有紅色和綠色兩種,綠色的比較好。味道甘甜,屬性平和。食用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對老年人來說是大補氣血、舒緩經絡的好東西。可以浸泡在酒中飲用。能治療陰陽脫症,也能治療盜汗虛症。
葡萄葉子可以治療火眼病;葡萄根可以治療蛇頭瘡;葡萄汁可以治療咳嗽。
將葡萄熬成膏狀,加入蜂蜜,可以治療腦漏等各種疾病,每次服用一錢,用開水送服。也可以治療小兒急慢驚風,用蘇葉湯送服。
以下是熬膏的配方:
葡萄(一斤)、蘋果(六十個去皮)、大黃桃(二十個去皮)、花紅果(十個去皮),一起搗爛熬成膏狀,加入酒中,埋在土裡二十一天後取出飲用。但必須使用上好的穀酒二十斤。切忌與葷菜同時食用。
葡萄,味道甘甜、酸,屬性微溫,沒有毒性。主要治療筋骨濕痹,能補益氣血,使人身體健壯,也能治療痘症毒。它具有向下走的特性,能滲利水道,促進小便。如果孕婦胎氣上衝,煎湯飲用就能使其下降。但不宜多吃。以前李白用葡萄釀酒,常飲此酒可以使身體輕盈、延年益壽,但飲用有益的方法,是每天睡前喝三杯,喝多了反而沒有效果。採摘葡萄葉貼在不明腫毒上,效果最好。
2. 石葡萄
石葡萄,味甘,無毒。形似家葡萄,亦非野間所有,乃生於石上。高尺余,軟枝倒掛,子如小烏飯果。採食,烏須黑髮之聖藥也。治小兒痘瘡,烏頭頂陷,或爛痘蠱痘,服之立效。
——務本卷一上
石葡萄,生於石壁,倒掛而成。高僅一、二尺,亦如家葡萄,而小如烏飯果樣。採取服食,烏須黑髮。又治小兒痘瘡、發痘助漿,陷者能起,爛者能平,奇效異常。
——《通志》卷六十七引《滇南本草》
白話文:
石葡萄,味道甘甜,沒有毒性。外形像家裡種的葡萄,但也不是野外常見的,而是生長在石頭上。植株高度約一尺多,枝條柔軟下垂,果實像小顆的烏飯子。採來食用,是使鬚髮烏黑的聖藥。可以治療小兒痘瘡,像是頭頂凹陷的痘瘡,或是潰爛的蠱痘,服用後立即見效。
石葡萄,生長在石壁上,倒掛著生長。高度只有一兩尺,也像家裡種的葡萄,但果實小如烏飯子。採來食用,能使鬚髮烏黑。又可以治療小兒痘瘡,幫助痘瘡發漿,凹陷的痘瘡能使之隆起,潰爛的痘瘡能使之平復,效果非常神奇。
3. 山葡萄
山葡萄,味甘、酸,性平,無毒。主治清火益氣,消渴,悅顏色。不可多食。
——範本卷十一
白話文:
山葡萄,味道甘甜、酸澀,性質平和,沒有毒性。主要功效是清熱降火、補益氣力,止渴,使容貌美好。不宜多吃。
4. 石椒草
石椒草,味苦、辣,性溫,有小毒。走經絡,治胸膈氣痛、冷寒攻心、胃氣疼痛、腹脹,發散瘡毒。
(附方)治冷寒胃氣疼痛。
石椒不拘多少,根葉為末,每服一錢五分,熱燒酒服。
——務本卷二
白話文:
石椒草,味道苦且辛辣,藥性溫和,帶有少量毒性。它能運行於經絡之間,可以用來治療胸腔和橫膈膜的氣痛、寒冷引起的攻心痛、胃氣疼痛、腹部脹氣,以及能發散瘡毒。
(附帶的藥方)治療因寒冷引起的胃氣疼痛。
不論石椒草的用量多少,將它的根和葉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五分,用加熱過的燒酒送服。
5. 香櫞葉、香櫞
香櫞葉,刮上蜜,火上炙。用根,功甚捷,蜜炙。味辛、苦,性寒。治咳嗽、消痰、肺寒咳嗽,良效。
——叢本卷中
香櫞,氣味辛,性溫,無毒。主治下氣,除心頭痰水,痰氣咳嗽。煎湯,治下氣痛。按:香櫞,河南、湖、廣、浙、閩咸有之。其實如橘柚而大。至滇中則形銳益大,有尺許長者。主治較佛手柑稍遜了。本草但有佛手柑名,香櫞本名枸櫞,無此香櫞也。豈此與佛手柑氣味相類而置此不論耶?
——範本卷九
白話文:
香櫞葉
香櫞葉,刮上蜂蜜後,用火烤熱。使用香櫞根,效果非常快速,也是用蜂蜜烤過。味道辛辣、苦澀,屬性寒涼。能治療咳嗽、化痰,對於肺寒引起的咳嗽,效果很好。
香櫞
香櫞,氣味辛辣,屬性溫和,沒有毒性。主要作用是降氣,能去除胸口痰水,治療痰氣引起的咳嗽。煎湯服用,可以治療因氣滯引起的下腹疼痛。
說明:香櫞,在河南、湖北、廣東、浙江、福建等地都有生長。果實像橘子或柚子,但是更大。在雲南,果實形狀更尖且更大,有的長度可達一尺左右。功效比佛手柑稍差一些。本草書籍中只有佛手柑的名稱,香櫞本名應該是枸櫞,並沒有香櫞這個名稱。難道是因為香櫞與佛手柑氣味相似,所以才沒有另外說明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