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茂

《滇南本草》~ 第一卷 (17)

回本書目錄

第一卷 (17)

1. 葡萄

葡萄,色有絳、綠二種,綠者佳。味甘,性平。服之輕身延年。老人大補氣血,舒經活絡。泡酒服之。治陰陽脫症,又治盜汗虛症。

白話文:

葡萄,有紅色和綠色兩種,綠色的品質較佳。味道甘甜,性情平和。服用葡萄可以減輕體重,延長壽命。老人服用葡萄可以大補氣血,舒經活絡。將葡萄浸泡在酒中服用,可以治療陰陽脫症,還可以治療盜汗虛症。

葉治火眼;根治蛇頭瘡;汁治咳嗽。

白話文:

治火眼

【原文】棠梨葉,搗汁,點眼,治目赤腫痛。

【白話文】棠梨葉搗爛成汁,點入眼中,可治療眼睛紅腫疼痛。

根治蛇頭瘡

【原文】蛇頭生,用茶葉焙,搗爛,敷之。

【白話文】蛇頭瘡發作時,用茶葉焙炒後搗爛敷於患處,即可根治。

汁治咳嗽

【原文】藕根汁,一日服一杯。

【白話文】藕根榨的汁液,每天服一杯,可治咳嗽。

熬膏和蜜,治腦漏百病,每服一錢,開水下。又治小兒急慢驚風,蘇葉湯下。

白話文:

將黃連和蜂蜜熬成膏狀,治療腦漏引起的各種疾病,每次服用一錢,用開水送服。還能治療小兒急慢驚風,用蘇葉湯送服。

熬膏服方:

葡萄(一斤),蘋果(六十個去皮),大黃桃(二十個去皮),花紅果(十個去皮),共搗熬成膏,入酒內,埋土地二十一日取飲。然須上好谷酒二十斤。忌葷菜同食。

白話文:

葡萄(一斤)、蘋果(六十個,去皮)、大黃桃(二十個,去皮)、花紅果(十個,去皮),全部一起搗爛熬成膏,加入米酒中,埋在土裡二十一天後取出飲用。但必須使用優質的米酒,約二十斤。飲用期間忌口葷菜。

——務本卷一下

葡萄,味甘、酸,性微溫,無毒。主治筋骨濕痹,益氣為,令人肥健,治痘症毒,其走下之性,滲水道,利小便。胎氣上衝,煎湯飲之即下。不宜多食。昔李太白釀酒,常飲此可輕身耐老,但服而有益者,惟每日臨臥時飲三杯,多則不效。採葉貼無名腫毒,最良。

白話文:

葡萄,味道甘甜、微酸,性微溫,無毒。主要治療筋骨濕痹,增加元氣,讓人身體健美強壯,治療痘瘡和毒症,其中主要為促進排便,利尿。如果孕婦出現胎氣上衝,用葡萄煎湯喝了就能緩解。葡萄不宜多吃。從前李太白釀酒,經常飲用可以讓人身體輕盈,延緩衰老。但是飲用葡萄只對每天睡覺前喝三杯有益,如果喝太多就沒有效果了。採摘葡萄葉貼在皮膚上,對治療無名腫毒最有效。

——範本卷九

2. 石葡萄

葡萄,味甘,無毒。形似家葡萄,亦非野間所有,乃生於石上。高尺余,軟枝倒掛,子如小烏飯果。採食,烏須黑髮之聖藥也。治小兒痘瘡,烏頭頂陷,或爛痘蠱痘,服之立效。

白話文:

石葡萄,味道甘甜,無毒。形狀像家裡的葡萄,但不是生長在田野間,而是生長在石頭上。它的高度大約在一尺多,柔軟的枝條倒掛著,果實像小烏飯果。採摘後食用,是烏須黑髮的聖藥。治療小兒痘瘡,烏頭頂陷落,或爛痘蠱痘,服用後立竿見影。

——務本卷一上

石葡萄,生於石壁,倒掛而成。高僅一、二尺,亦如家葡萄,而小如烏飯果樣。採取服食,烏須黑髮。又治小兒痘瘡、發痘助漿,陷者能起,爛者能平,奇效異常。

白話文:

石葡萄,生長在石壁上,倒掛生長。高度只有一、兩尺,像家葡萄,但小如烏飯果一樣。採來服用,可以使頭髮烏黑。還可以治療小兒痘瘡,發痘時幫助膿水排出,陷下去的痘瘡能讓它浮起,潰爛的痘瘡能使其平復,療效非常奇特。

——《通志》卷六十七引《滇南本草》

白話文:

原典:

樞目,草也。葉似芹,根似蔥,花黃。可療目赤夜盲。

譯文:

樞目是一種草本植物。它的葉子像芹菜,根部像蔥,花朵呈黃色。可以治療眼睛發紅和夜盲症。

3. 山葡萄

山葡萄,味甘、酸,性平,無毒。主治清火益氣,消渴,悅顏色。不可多食。

——範本卷十一

白話文:

山葡萄

**功效:**味甘、酸,性平,無毒。

**主治:**清火益氣,消渴,悅顏色。

**禁忌:**不可多食。

——《範本卷十一》

4. 石椒草

石椒草,味苦、辣,性溫,有小毒。走經絡,治胸膈氣痛、冷寒攻心、胃氣疼痛、腹脹,發散瘡毒。

白話文:

石椒草是味苦、味辣、性溫、有小毒的中藥材,可以疏通經絡,治療胸部和膈肌的氣痛,寒氣攻心,胃氣疼痛,腹脹,還有發散瘡毒的作用。

(附方)治冷寒胃氣疼痛。

石椒不拘多少,根葉為末,每服一錢五分,熱燒酒服。

——務本卷二

白話文:

方劑:

石椒任意量,將其根莖葉磨成粉末,每次服用一錢五分,用熱燒酒送服。

功用:

治療因寒氣導致的胃脘疼痛。

5. 香櫞葉、香櫞

香櫞葉,刮上蜜,火上炙。用根,功甚捷,蜜炙。味辛、苦,性寒。治咳嗽、消痰、肺寒咳嗽,良效。

白話文:

香櫞葉,刮下葉子上的蜜,用火炙烤。用香櫞葉的根部,效果非常快,將根部用蜜炙烤。香櫞葉的味道辛辣、苦澀,性寒。可以治療咳嗽、化痰、肺寒引發的咳嗽,效果很好。

——叢本卷中

香櫞,氣味辛,性溫,無毒。主治下氣,除心頭痰水,痰氣咳嗽。煎湯,治下氣痛。按:香櫞,河南、湖、廣、浙、閩咸有之。其實如橘柚而大。至滇中則形銳益大,有尺許長者。主治較佛手柑稍遜了。本草但有佛手柑名,香櫞本名枸櫞,無此香櫞也。豈此與佛手柑氣味相類而置此不論耶?

白話文:

香櫞,氣味辛辣,性溫和,無毒。主治通氣,排除心臟部位的痰液、痰氣引起的咳嗽。煎湯服用,治療通氣疼痛。說明:香櫞,河南、湖廣、浙江、福建都出產。它的果實像橘柚一樣,但比橘柚大。到了滇中地區,其形狀就更尖銳更大,有的長達一尺。療效比佛手柑稍微差一些。本草綱目中只有佛手柑的名稱,香櫞的本名是枸櫞,沒有這個香櫞。難道是它與佛手柑的氣味相類似,所以不另外討論嗎?

——範本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