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rb Formula Database
中醫古籍記載主治「痞積」的中藥方劑清單與原文
痞積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主要表現為胸脘痞悶、噯氣不爽、食欲不振、大便不暢等症狀。其病因多由飲食不節、情志不遂、勞倦過度等因素所致,病位在脾胃,病性屬於實證。
痞積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胸脘痞悶:患者常常感到胸部和上腹部脹滿不舒服,有時還會伴有噯氣、打嗝等症狀。
- 食欲不振:患者往往沒有食慾,吃一點就覺得飽,甚至吃不下飯。
- 大便不暢:患者常常大便乾燥、便秘,或者大便不成形、溏稀。
- 舌苔厚膩:患者的舌苔往往是白厚膩的。
- 脈象滑數:患者的脈象往往是滑數的。
痞積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
- 飲食調理:患者要注意飲食清淡,少吃油膩、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
- 藥物治療: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可以使用柴胡疏肝散、香砂六君丸、保和丸等中藥進行治療。
- 針灸治療:針灸可以起到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作用,對於治療痞積有一定的效果。
-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幫助患者緩解胸悶、腹脹等症狀,對於治療痞積也有一定的效果。
痞積是中醫古代疾病的一種,雖然現在已經很少見了,但我們仍然要了解它的相關知識,以便在出現相關症狀時能夠及時就醫。相關中藥方劑清單與古籍原文如下:
相關中藥方劑清單
甘草湯
- 1.《太醫院秘藏膏丹丸散方劑》:「一治血塊痞積,貼臍上,並貼痞上,飲甘草湯。人健壯者,作丸服之,便泄下矣。」
肥兒丸
大七氣湯
- 1.《濟世全書》:「_大七氣湯_,治諸般痞積,面色萎黃,肌體羸瘦,四肢無力,皆緣內有蟲積。或好食生米,或好食壁泥,或好食茶、炭、咸、辣等物者,只此一服除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