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蜜煎

烏蜜煎

WU MI JIAN | 更多圖表

出處典籍:《仙拈集》卷一

方劑配方組成

熱性指數

1

寒性指數

0

熱/寒比例

中性 (1.00)

複方歸經比例

脾經 20%
胃經 20%
大腸經 20%
肺經 20%
腎經 9%
肝經 9%
脾經
胃經
大腸經
肺經
腎經
肝經

最後更新日:2025-07-24

方劑組成解釋

烏梅煎方劑中包含烏梅,主要原因有二:

一、 收斂止瀉: 烏梅性酸澀,具有收斂止瀉之效。對於因脾胃虛弱、飲食不節而導致的腹瀉,烏梅能收斂腸胃,固澀止瀉,起到緩解症狀的作用。

二、 生津止渴: 烏梅味酸,入肺、肝、腎經,具有生津止渴的功效。對於暑熱傷津、口渴煩躁等症狀,烏梅能滋陰生津,緩解口渴。

烏梅煎方劑中,烏梅與其他藥材配合使用,能發揮協同作用,達到更好的療效。

烏蜜煎中加入蜂蜜,主要有以下兩個原因:

  1. 緩和藥性: 烏蜜煎中常含有性寒涼的藥材,蜂蜜味甘性平,能緩解藥物的寒涼之性,使藥性更為平和,避免傷脾胃。
  2. 增進藥效: 蜂蜜具有潤肺止咳、滋陰生津的功效,可增強藥材的藥效,使藥效更易於發揮,達到更好的治療效果。此外,蜂蜜的黏稠性有助於藥液在體內停留更長時間,延長藥效。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烏蜜煎方劑分析

一、傳統古代功效主治
此方主治「瘟疫」,古代所稱瘟疫多指具有傳染性、流行性的外感熱病,症見發熱、頭痛、身痛,或伴隨消化系統症狀如嘔吐、腹瀉等。烏蜜煎以簡單兩味藥組成,推測其針對瘟疫初期或輕症,具清熱、解毒、生津、調和脾胃之效。

二、組成邏輯與治療原理

  1. 烏梅(7個)

    • 性味歸經:酸澀平,入肝、肺、大腸經。
    • 傳統功效
      • 斂肺生津:緩解熱病傷津之口渴、咽乾。
      • 收斂止瀉:適用於瘟疫伴隨的泄瀉。
      • 解毒安蛔:古方中亦用於蟲症或胃腸不和,推測可調和脾胃氣機。
      • 酸收之性:或能抑制外邪擴散,符合瘟疫治療中「截斷病勢」的思路。
  2. 蜂蜜(7錢)

    • 性味歸經:甘平,入脾、肺、大腸經。
    • 傳統功效
      • 潤燥解毒:《本草綱目》載其能「和百藥,解諸毒」,對瘟疫熱毒有緩解作用。
      • 補中益氣:扶助正氣,提升抗邪能力。
      • 緩急止痛:舒緩熱病引起的脘腹不適。

三、配伍邏輯與治療原理

  • 酸甘化陰:烏梅之酸與蜂蜜之甘相合,能化生陰液,緩解熱病傷津之口渴、煩躁。
  • 解毒協同:烏梅收斂解毒,蜂蜜潤燥解毒,二者合用增強清除熱毒之效。
  • 調和脾胃:瘟疫易傷脾胃,此方通過烏梅止瀉、蜂蜜補中,穩定中焦氣機,阻斷病邪內傳。

四、推理延伸功效
除瘟疫外,此方可能適用於:

  1. 暑熱傷津:夏季煩渴、汗多。
  2. 輕度腸胃型感冒:噁心、泄瀉伴隨低熱。
  3. 喉痺咽痛:酸甘配伍可潤喉緩解燥熱。

結論
烏蜜煎以簡馭繁,體現中醫「酸甘化陰」「解毒扶正」的治則,適合瘟疫初期或津傷為主的證候,通過調和內外、生津解毒以達治療目的。

傳統服藥法


烏梅7個,蜜7錢。
水2碗,煎湯服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相關疾病


肺炎

相同名稱方劑


烏蜜煎, 出處:《仙拈集》卷一。 組成:烏梅7個,蜜7錢。 主治:瘟疫。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