涼血活血湯

LIANG XUE HUO XUE TANG | 更多圖表

熱性指數

6

寒性指數

24

熱/寒比例

(0.25)

複方歸經比例

心經 28%
肝經 24%
肺經 16%
脾經 8%
小腸經 4%
胃經 4%
膀胱經 4%
大腸經 4%
心包經 4%
腎經 4%
心經
肝經
肺經
脾經
小腸經
胃經
膀胱經
大腸經
心包經
腎經

最後更新日:2025-01-23

方劑組成解釋

「涼血活血湯」中加入「槐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清熱涼血:槐花性涼,味苦,歸肝、大腸經,具有清熱涼血、止血消腫之效。可有效治療因血熱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鼻衄、吐血、便血等。
  2. 活血化瘀:槐花不僅能涼血止血,還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瘀滯,對於瘀血所致的疼痛、腫脹、青紫等症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因此,在「涼血活血湯」中加入槐花,可以起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雙重作用,有助於治療因血熱、瘀血引起的各種病症。

涼血活血湯中加入紫草,主要基於其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

紫草性寒,味甘,入心、肝經,具有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善於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其清熱涼血作用可緩解血分熱毒所致的發熱、口渴、咽痛、斑疹等症狀;而活血止痛作用則能促進血液循環,消散瘀血,緩解疼痛。

因此,在涼血活血湯中加入紫草,可發揮其清熱涼血、活血止痛的功效,有效治療熱毒血瘀所致的各種疾病。

涼血活血湯中加入赤芍,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涼血止血: 赤芍性寒,入肝經,具有涼血止血之效。對於熱毒瘀血所致的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便血等,可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止痛的作用。
  2. 活血化瘀: 赤芍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瘀狀態。對於瘀血阻滯經絡所致的疼痛、腫脹等症狀,赤芍能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在涼血活血湯中加入赤芍,可有效發揮清熱涼血、止血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達到治療血熱瘀血相關疾病的目的。

涼血活血湯中加入白茅根,主要基於以下原因:

  1. 清熱涼血: 白茅根性寒,味甘,入肺、胃經,具有清熱利尿、涼血止血之效。其能清泄肺胃熱,並能涼血止血,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出血症狀,可起到清熱涼血、止血消腫的作用。
  2. 利尿消腫: 白茅根具有利尿消腫的功效,能促進體內水分代謝,排出熱毒,對於血熱所致的瘀血腫痛,亦有一定的消腫作用。

因此,白茅根在涼血活血湯中,能與其他藥材相輔相成,達到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效果。

涼血活血湯中加入生地黃,主要基於其以下兩個作用:

  1. 清熱涼血: 生地黃性寒,味甘苦,入心、肝、腎經,具有清熱涼血、養陰生津的功效。對於熱毒壅盛、血熱妄行所致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等,生地黃能清熱涼血,止血止痛。
  2. 養陰生津: 生地黃能滋陰潤燥,對於熱病傷陰、津液不足所致的口渴、咽乾、皮膚乾燥等症狀,生地黃能養陰生津,緩解症狀。

總之,生地黃在涼血活血湯中,既能清熱涼血,又能養陰生津,協同其他藥材,達到活血化瘀、涼血止血的功效。

涼血活血湯中包含丹參,主要原因有二:

  1. 涼血止血:丹參性微寒,味苦,入心、肝經,具有涼血止血之效。對於因熱毒蘊結,血熱妄行而引起的各種出血症狀,如吐血、衄血、尿血等,丹參可起到清熱涼血、止血的作用。
  2. 活血化瘀: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能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局部血液微循環,對於瘀血阻滯引起的疼痛、腫脹等症狀,丹參可起到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的作用。

因此,丹參在涼血活血湯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既能清熱涼血止血,又能活血化瘀,使其成為治療血熱瘀阻證的常用藥物。

涼血活血湯中加入雞血藤,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1. 活血化瘀: 雞血藤性溫,味甘,入肝經,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的功效。對於瘀血阻滯所致的經閉、痛經、跌打損傷等症狀,雞血藤能起到疏通經絡、活血止痛的作用,配合其他藥物,可增強活血化瘀的功效。
  2. 涼血解毒: 雞血藤亦具有一定的涼血解毒作用,可用於治療熱毒所致的各種症狀,如口舌生瘡、目赤腫痛、皮膚紅腫等。在涼血活血湯中,雞血藤可與其他涼血藥物相輔相成,加強清熱解毒的效果。

主治功效


涼血活血湯主治功效分析

方劑組成

  • 槐花:清熱解毒、止血消腫。
  • 紫草:清熱燥濕、殺菌消毒。
  • 赤芍:散瘀止痛、利水通淋。
  • 白茅根:清熱解暑、利尿消脹。
  • 生地黃:滋陰降火、潤肺養肝。
  • 丹參:活血化瘀、調經止痛。
  • 雞血藤:補氣益精、強身健骨。

古代功效主治

心肝二經蘊熱郁于血分,蒸灼肌膚所致血熱白疕,皮膚起紅斑,基底紅較明顯,表面銀白色鱗屑多,剝離後有出血點,發病迅速。

古文內容分析

《古今醫統大全》|徐春甫記載:

_兩瞼黏濃_(三十六)

此因脾胃熱毒壅於目,致使兩瞼澀赤,多眵如膿,或眼皮翻出,眥角不開。宜服涼血活血湯,外用消風湯洗。

治療原理

從古文內容可見,涼血活血湯被用於治療「兩瞼黏濃」之證。此證乃「脾胃熱毒壅於目」所致,表現為「兩瞼澀赤,多眵如膿,或眼皮翻出,眥角不開」。

涼血活血湯的治療原理,可從其組成藥物的藥性來分析:

  1. 清熱解毒:方中槐花、紫草皆具清熱解毒之功,可以清除脾胃之熱毒。
  2. 涼血消腫:生地黃滋陰降火,白茅根清熱利尿,有助於消散眼瞼的紅腫熱痛。
  3. 活血化瘀:赤芍、丹參能活血化瘀,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促進炎症的消退。
  4. 雞血藤:雖為補益藥,但在本方中能和諸藥調和,並增強活血之力。

綜合而言,涼血活血湯通過清熱解毒、涼血消腫、活血化瘀等作用,達到清除脾胃熱毒,改善眼部症狀的目的。其治療「兩瞼黏濃」的原理,與其組成藥物的藥性相符,體現了中醫辨證論治的思想。

傳統服藥法


槐花、紫草根、赤芍、白茅根、生地、丹參、雞血藤。
清營涼血活血。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清熱涼血、活血化瘀的功效,可用於治療血熱白疕、血熱出血等症。

相關疾病


白疕

相同名稱方劑


涼血活血湯, 出處:《中醫症狀鑑别診斷學》。 組成:槐花、紫草根、赤芍、白茅根、生地、丹參、雞血藤。 主治:清營涼血活血。主治:心肝二經蘊熱鬱於血分,蒸灼肌膚所致血熱白疕,皮膚起紅斑,基底紅較明顯,錶面銀白色鱗屑多,剝離後有出血點,發病迅速。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