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葛槿散中使用豬牙皁,主要考量其消腫解毒的功效。
豬牙皁味苦辛、性寒,歸肺、胃經。其藥理研究表明,豬牙皁具有抗炎、抗氧化、抑制腫瘤等作用。
在葛槿散中,豬牙皁與其他藥物配伍,能有效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用於治療外感風熱、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狀。
葛槿散中加入龜板,主要是利用其滋陰潛陽的功效。龜板性寒、味甘鹹,入肝、腎經,具有滋陰補腎、涼血止血、退熱生津的作用。
葛槿散主要針對陽虛火旺,導致的陰虛內熱,如潮熱盜汗、心煩失眠等。龜板的滋陰潛陽作用,可以降火清熱,同時滋養腎陰,以達到平衡陰陽、消除病症的效果。
葛槿散方中含有白礬,其加入主要出於以下兩方面原因:
- 收斂止瀉: 白礬性寒收斂,能止瀉止痢,對於葛槿散治療的腹瀉、腸炎等病症,具有收斂腸道,止瀉止痢的作用。
- 解毒消腫: 白礬性寒,有解毒消腫之功,可輔助其他藥物,減輕炎症反應,緩解腹痛等症狀。
總而言之,白礬在葛槿散中發揮收斂止瀉、解毒消腫的功效,有助於治療相關疾病。
葛槿散方中含有硼砂,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
- 清熱解毒: 硼砂性寒,味甘鹹,可清熱解毒,用於治療熱毒壅盛、咽喉腫痛、口舌生瘡等症。
- 消腫止痛: 硼砂具有一定的消炎作用,可消腫止痛,用於治療瘡瘍腫毒、乳腺炎、蜂窩組織炎等。
葛槿散方中加入硼砂,旨在發揮其清熱解毒、消腫止痛的功效,輔助其他藥物治療相關疾病。
主治功效
葛槿散主治功效分析
藥物組成及功效:
葛槿散由豬牙皁、龜板、白礬及硼砂組成。其中,豬牙皁具消炎、止咳化痰之功;龜板滋陰補腎,兼有鎮靜安神之效;白礬能收斂傷口,並具消毒殺菌之能;硼砂則可清潔口腔,改善口臭。
古籍案例分析:
從《專治麻痧初編》及《痧疹輯要》的記載可見,葛槿散主要用於治療麻疹或疹後餘毒未清導致的咽喉腫痛。兩者案例皆提及,醫師先以甘桔湯加味(牛蒡、射干、元參、連翹、知母)治療,後再以葛槿散吹喉而愈。這表明葛槿散在此處扮演輔助治療的角色,主要針對咽喉局部症狀。
《續名醫類案》的案例則更為複雜,揭示葛槿散在不同病因下的應用。第一個案例為痘後真陰不足,虛火上炎導致的咽喉腫痛,此時醫師先以附子理中湯溫陽散寒,再以六味地黃丸加味滋陰降火,最後輔以葛槿散吹喉。此案例說明,葛槿散並非單一解決病根的方劑,而是針對局部咽喉症狀的緩解,需搭配對應病因的內服藥物。第二個案例為痘後脾胃不足,陰火上炎,亦同樣以內服藥為主,葛槿散作為外用輔助。
綜合分析:
綜合以上古籍案例,可以推斷葛槿散的主治功效為:
- 清熱解毒,消腫止痛: 豬牙皁、白礬及硼砂均具有清熱解毒、消腫殺菌之效,可緩解咽喉局部紅腫熱痛的症狀。
- 收斂生肌: 白礬的收斂作用,有助於促進咽喉局部傷口的癒合。
- 輔助治療: 葛槿散多作為外用輔助藥,適用於各種原因引起的咽喉腫痛,但需與辨證論治的內服藥物配合使用,方能標本兼治。
治療原理:
葛槿散的治療原理主要在於其成分的局部作用。豬牙皁清熱化痰,可針對咽喉部位的炎症反應;白礬與硼砂則能消毒殺菌,並收斂傷口,促進癒合;龜板的滋陰功效在局部使用時效果有限,故主要功效還是在於其他三味藥材。 總體而言,葛槿散並非治療咽喉腫痛的根本性方劑,而是一種針對局部症狀的輔助用藥,可減輕患者不適,並加速癒合。若病因複雜,則需配合內服藥物方能達到治本之效。
傳統服藥法
牙皂5錢,紫葛1兩,白槿花1兩,龜版灰3錢,明礬2錢,硼砂2錢。
上為末。
吹喉。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 本方宜在醫師指導下使用,孕婦慎用。
- 本方具有一定的刺激性,不宜長期服用。
- 本方服用後,可能會出現口乾、便秘等副作用,若出現不適,應立即停藥並諮詢醫師。
相關疾病
相同名稱方劑
葛槿散, 出處:《痘疹傳心錄》卷十五。 組成:牙皂5錢,紫葛1兩,白槿花1兩,龜版灰3錢,明礬2錢,硼砂2錢。 主治:急慢喉風,咽喉腫痛。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相關典籍
討論留言
載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