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劑組成解釋
濟肝散方劑中包含羌活,主要因其具有以下功效,以達到治療目的:
- 疏風散寒,勝濕止痛: 羌活味辛性溫,善於疏散風寒濕邪,並能止痛。肝經喜潤惡燥,風寒濕邪易阻滯肝經,引起肝氣鬱結,疼痛不適。羌活可有效疏散肝經風寒濕邪,解除肝氣鬱結,達到止痛效果。
- 升清降濁: 羌活兼具升清降濁的功效。肝主疏泄,若肝氣鬱結,則清氣不升,濁氣不降,導致頭昏眼花,肢體麻木等症狀。羌活能疏散肝經風寒濕邪,使肝氣通暢,清氣上升,濁氣下降,改善肝氣鬱結所致的諸多不適。
濟肝散中加入細辛,主要原因如下:
- 溫經散寒,止痛止癢: 細辛性溫,味辛,入肺、腎經,具有溫經散寒、止痛止癢的功效。對於肝臟寒凝所致的疼痛、瘙癢等症狀,細辛能起到溫通經絡、驅散寒邪的作用,緩解不適。
- 配合其他藥物,增強療效: 濟肝散中多含有其他清熱解毒、疏肝理氣的藥物,細辛的溫通作用能協調其他藥物的功效,使藥效發揮更為顯著,達到治療肝病的最佳效果。
濟肝散中包含菊花,主要基於以下兩點原因:
- 清熱解毒: 菊花性寒,味甘苦,具有清熱解毒、平肝明目的功效。肝火上炎、目赤腫痛、頭昏目眩等症狀,皆可藉由菊花清熱降火,達到緩解作用。
- 疏風散熱: 菊花亦能疏散風熱,對於肝經風熱所致的頭痛、目赤、鼻塞等症狀,有良好療效。
因此,濟肝散中加入菊花,可有效清熱解毒、疏風散熱,針對肝經相關病症提供多層面的治療效果。
濟肝散中包含沙苑子,主要基於其以下兩點功效:
- 滋補肝腎,益精填髓: 沙苑子性溫,味甘,入肝腎經,具有滋補肝腎、益精填髓的功效。肝腎虧虛是許多肝病的病因,沙苑子能補益肝腎,改善肝臟機能,有助於肝病的康復。
- 利水消腫,清熱解毒: 沙苑子同時具有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的作用。對於肝病引起的黃疸、腹水等症狀,沙苑子能促進利尿,消退水腫,並清熱解毒,緩解肝臟炎症。
因此,濟肝散中加入沙苑子,可以綜合發揮其滋補肝腎、利水消腫、清熱解毒等功效,全面調理肝臟功能,促進肝病的康復。
中藥方證辨證推理
主治功效
傳統古代功效主治分析
「濟肝散」主治「眼淚常出」,即現代所稱的「淚液分泌異常」或「溢淚症」。中醫認為,此症多與肝經風熱、肝虛受風或肝鬱氣滯有關,導致淚竅不固,淚液外溢。方名「濟肝」暗示其作用在於調理肝氣,疏風通竅,從而改善淚液異常分泌。
組成與功效邏輯分析
羌活
- 性味辛溫,歸膀胱、腎經,兼入肝經。
- 功能祛風勝濕、散寒止痛,善治風邪上犯頭目。
- 在此方中,羌活可疏散肝經風邪,開泄目竅鬱滯,減少風邪引動的淚液分泌。
細辛
- 性味辛溫,歸肺、腎、心經,能通竅散寒。
- 其辛散之力強,可助羌活宣散風邪,並溫通淚竅寒凝。
- 細辛亦能上行頭目,改善因寒或風邪所致的目竅不利。
菊花
- 性味甘苦微寒,歸肝、肺經。
- 功能平肝明目、疏散風熱,善清肝經浮熱,兼能抑制風熱上攻所致的淚液不止。
- 與羌活、細辛配伍,寒溫並用,平衡藥性,避免過於溫燥。
蒺藜
- 性味辛苦微溫,歸肝經。
- 功能平肝疏肝、祛風明目,專治肝鬱或肝風引起的目疾。
- 其疏泄之性可調暢肝氣,減少肝氣鬱滯導致的淚液失控。
方劑配伍原理
疏風通竅為主
- 羌活、細辛主散風邪,開通目竅;菊花、蒺藜兼清肝熱、疏肝鬱,標本兼顧。
寒溫並用
- 羌活、細辛偏溫,菊花偏寒,避免溫燥傷陰,適合風邪夾熱或寒熱錯雜之證。
調肝為核心
- 諸藥皆入肝經,通過疏肝、清肝、平肝等多途徑調節肝氣,恢復其對淚液的控制功能。
麥冬煎湯調服
- 麥冬甘寒滋陰,既可防風藥耗傷陰液,又能潤養目竅,輔助固淚。
總結
「濟肝散」通過疏風散邪、調理肝氣、通竅止淚的配伍邏輯,針對「眼淚常出」之症。其特色在於風藥與清肝藥並用,兼顧外風與內鬱,佐以麥冬滋陰,體現中醫「祛邪不傷正」的治療思想。
傳統服藥法
羌活、細辛、菊花、蒺藜。
上研末。
麥冬煎湯調下。
注意事項及副作用
孕婦慎用。
相同名稱方劑
濟肝散, 出處:《眼科全書》卷六。 組成:羌活、細辛、菊花、蒺藜。 主治:眼淚常出。
相似配方組成方劑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討論留言
載入中...